認清友誼需要緣分,是交友的哲學,但這不是一個小朋友可以承受的。這本書的作者讓主角在書中成熟長大,看清「不是每一段友誼都能長存」,這是這本書最有魔力的地方。
因為確診,被關在自宅已逾一星期,先前錯過了吳晟老師《他還年輕》紀錄片特映會,決定在這猶如軟禁休養的日子裡,讀讀二〇一四年出版,現已絕版的《他還年輕》詩集,多希望出版社再次因為紀錄片上映而刷版。
三天營隊終於來到尾聲,三天密集相處下,五校小編都互有交集,與各個編輯也有感情啦~這一天下午,從共作詩、小詩創作、黑板報,進行到最後一階段:結業典禮。雖然沒有往年熱鬧滾滾的大陣仗,但今年走溫馨路線,很多人在最後都掉下純真的眼淚啊~
雨 從天而降 積聚在河 與河啊土啊 交揉 軟呼 成塊 夏末八月底,即將舉辦了「小事報工作營」,歷年來,我都會和參與的小編們一起讀詩。今年又搜集了一些詩作,這些詩都內含山林溪流,自然風景,也有營隊期間可能碰到的人事物,希望小朋友能從這些現代詩,自由地想像自然世界。
女兒yoyo高三時期,在進入學測大考前幾天,應考科目都讀不下,那時她取出《寂寞的十七歲》,和國中會考前夕一樣,讀讀課外書反能平靜心情。也許是讀了這本書,高三下學期文章賞析報告,她們皆選擇白先勇〈寂寞的十七歲〉此篇文章,為此也續讀了《台北人》。她們告訴我,從來沒有像讀白先勇作品那樣,會一篇接著一篇讀。我想起,或許就像是我少女時期,初讀琦君作品那樣吸引著年少的心。
▲謝謝聯合線上黃筑筠側拍。 六月初北上錄製一場直播節目,這是2022台北書展中,「中小學讀物選介主題館」的座談直播,是我與宋怡慧老師對話,題目為:「世代的書單:從選書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講座已於當日結束,但我想在此分享我事前所做的整理。
梅雨季節日日下雨天,去添購一把傘,老闆告訴我,這支傘是防水潑的快乾傘布,易乾易收拾,不會讓車內濕答答,這是功能設計;老闆又拿起另一支大傘,告訴我這是超人傘,傘布面積大,傘下同時可以躲好多人,這種對得抱小孩的新手父母來說,是貼心的設計;我認真挑起一款顏色特別的傘,這樣的配色少見,不容易撞色,可搭配我平時的穿著,這顏色也是一種風格設計;回到家後,抽取傘套,撐開傘布讓女兒瞧瞧新添購的傘,她認為:傘套真是...
習慣紀錄自己一年讀過的書,然後用色筆塗上星等,這一本是我標示五顆星的好書,1977 年就出版的書。 幾月前城邦回頭書展時,yoyo在萬本書中看到此書,興高采烈的她像是挖到寶似地告訴我:「媽媽,你看!這本好像是你會讀的書。」為回應她瞭解媽媽,二話不說就購下,當我開始日日於晨間閱讀時,就如躍入深坑,得時時啜飲咖啡,保持清醒狀態。
讀繪本是一種樂趣,愈是趣味、接近生活,愈能觸動攤書閱讀的人,有時讀者也會在繪本中,尋求支撐夢想的純真動力,還有給予勇氣的入口。《紅豆粥婆婆》改編自韓國民間故事,是一則以弱制強、集體合作生力量的故事。相對於深山猛虎而言,故事中的日常小物小到沒地位似的,但也因為這般弱勢,使得奮力出力時,都成了重要一擊!我們在此故事中,也找到勇氣的入口,誰都有自己的價值,小兵也能立大功。
年前「和英出版社」捎來信件,希望甄求我同意,將多年前曾經在部落格寫過推薦《永遠的兒歌——小球聽國樂》一文,作為新出版的《米米聽國樂》的推薦,由於我太喜歡這套書,馬上在年前大掃除期間,重新整理撰寫新推文,希望讓更多大小朋友認識這套書。新版的主角從小球變成米米,阿公的聲音也從本土味變成發音標準的爺爺,有很大的差別,另外,前一版是以CD聽故事音樂,新版則是掃描QR Code,直接在網路上聆聽。
泰雅族詩人瓦歷斯・諾幹(Walis·Nokan)在二〇一六年出版了《七日讀》,每篇落下書寫的日期,大約從一九九九年到二〇一一年,這一段期間的起點是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年,可想而知,書中紀錄著天災降臨,不只地震,還有颱風怎麼走上島,走上部落的?部落的族人又如何自保與逃難?因為瓦歷斯記下的故事,讓較接近高屏溪、愛河、曾文溪流域的我,也對大安溪(男人之河)與大甲溪(女人之河)有一點想像空間。
年前收到小熊出版社邀請,希望我推薦日本兒童文學作家廣嶋玲子新書——《歡迎光臨獵人公司稀有生物洽詢部》。一聽到作者名,大概就知道書寫品質可以信賴。廣嶋玲子撰寫的故事富有想像力,就如孩子無邊無際的創意想像,幾年前的《神奇柑仔店》就是這樣廣受小學生喜愛,完全收攬小讀者的心。
2019年農曆春節時,我寫了一篇《豬年來讀豬繪本:繪本中的豬朋友》,在豬年新春,整理了幾本有豬豬角色的繪本。一眨眼過了三年,來到虎年,接續先前分享模式,也在書櫃裡找了幾本有老虎的繪本,讓小朋友在虎年讀繪本,作伙來「虎」幸福。
忘了何時知道泰雅族詩人瓦歷斯·諾幹(Walis·Nokan),答案或許遺落在十年前。十年前,生活重心都在孩子身上,繪本裡的可愛主角、多字童話的引導是我和女兒每日的交集,一日又一日的沈醉在故事裡。但與自己的交集在哪兒?悠遠的記憶中,隱隱約約有著二行詩的影子。或許因為忙碌中的母親擠不進太多的字,然後把詩意也當成失憶,把情境留在自己遺忘的十年前。
育兒期間,常常以故事引導孩子。我那天生因資源共享易產生爭執的雙胞胎女兒,從小總是因小事爭休不已,為了正向扭轉彼此的關係,有一回,我將她們倆比擬為一雙「筷子」,說了一則關於筷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