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就不孤單

一開始就不孤單

PC+M

  • 首頁
  • 關於我們
    • ╠ Selena輕輕說
    • ╠ 教養/育兒經驗
    • ╠ 雙胞胎文章
    • ╠左右物語
    • ╠小學左右說說話
  • 孩子們玩創作
    • ╠ 藝術教育
    • ╠左右家的迷你小勞作
    • ╠大自然素材創作
    • ╠ 回收桶裡的創作世界
    • ╠ 不孤單的創作課
  • 閱讀/音樂/電影
    • 童書繪本排排坐
    • 繪本
    • 兒童多字圖書
    • 青少年書區
    • 大人來讀一本書
    • 聽一首歌
    • 電影的世界
  • Selena的創作出版
    • 《童年,再童年》
    • 《孩子們,玩創作》
    • 《不趕路的親子休日》
    • 《在家啟動創造力》
    • 《吃愛的孩子》
    • 《一開始就不孤單》
  • 愛玩誌
    • ╠ 南邊
    • ╠ 中間
    • ╠ 後山
    • ╠ 北邊
    • ╠ 離島
    • ╠ 海外亞洲
    • ╠ 海外歐洲
  • 深度主題
    • ╠ 福爾摩沙寫生計畫
    • ╠ 藝術展演
    • ╠ 古蹟/歷史建物
    • ╠ 嘉南大圳
    • ╠ 行動講堂
    • ╠ 鳥語昆蟲生態記錄
  • 首頁
  • /
  • 未分類

不孤單最新故事

  • 女兒短暫回家增力量

    女兒短暫回家增力量

    2025-07-06
  • 外婆的簡單料理:絲瓜

    外婆的簡單料理:絲瓜

    2025-07-03
  • 玩具的寓意:關於孩童的玩具與遊戲

    玩具的寓意:關於孩童的玩具與遊戲

    2025-06-29

分類

展開所有 | 收合所有
Selena。呢喃。出版
╠ 輕輕說
╠ Selena的創作出版
selena工作事件簿
╠ 專欄/文章
╠ 專訪/評審
╠ 演講與分享
╠ 創作活動/行動
╠ 村裡的孩子
╠ 師者
Doch教學計劃
zoyo成長日記
╠ 〇~一歲
╠ 二歲
╠ 三歲
╠ 四歲
╠ 五歲(大班)
╠ 六歲(小一)
╠ 七歲(小二)
╠ 八歲(小三)
╠ 九歲(小四)
╠ 十歲(小五)
╠ 十一歲(小六)
╚ 以後
zoyo親友團
帶孩子。教孩子
╠ 父母書房
孩子都是創作家(藝術教育)
zoyo創作營
藝術活動
╠ 帶孩子看藝術展演
╠ 藝文空間
╠ 其他相關藝文活動及報導
電影的世界
愛玩誌
╠ 福爾摩沙寫生計畫
╠ 南邊
╠ 中間
╠ 後山
╠ 北邊
╠ 離島
╠ 海外亞洲
╠ 海外歐洲
左右圖書館/音樂館
╠ 繪本
╠ 遊戲書、工具書
╠ 兒童多字圖書
╠ 來讀一本書
╠ 音樂
╠ 唱遊課
╠ zoyo借閱記錄
╚ 其他(繪本館等)
好物。好食
╠ 好用的
╠ 好玩的
╚ 好吃的
未分類

喜歡聽你說

  • 「一開始就不孤單」於〈三歲的開始(3 ys)〉發佈留言
  • 「琳琳」於〈三歲的開始(3 ys)〉發佈留言
  • 「琳琳」於〈【Video】zozo yoyo唸數數(2.10ys)〉發佈留言
  • 「一開始就不孤單」於〈台南柳營「陳永華之墓」:尋找明鄭時期參軍〉發佈留言
  • 「吳長侶」於〈台南柳營「陳永華之墓」:尋找明鄭時期參軍〉發佈留言

用另一種途徑找我們

zozoandyoyo

【女兒短暫回家增力量】2025.07.06

大三生的暑假,自己已排滿了行程,有工作有旅行,已無法兩個月都在父母身邊。想起去年一家四口去歐洲,密集相處了一個多月,小家庭不僅多了回憶也更加有凝聚力。所以,即便女兒只是偶而短暫回來一兩日,力量一下子就增生,補給能量給父母是輕而易舉的。

六月二十六日,二〇二五

六月底,zozo與朋友來到高雄旅行,她約了我們相見,只是短短半天,竟能一起去看場電影,再和外婆相見吃飯,離開前還能跑到旗津沙灘逗留,拍張全家福。這些看似短短的行程,卻是從前我們常常做的事,短時間內把許多小家庭增生力量的相聚再次按下啟動鈕。

謝謝左左寶貝,總是知道父母在忙的時候,需要的可能是一段進戲院的休閒、一頓家庭聚餐,以及一片海。

七月四日,二〇二五

今年暑假,又聘任女兒到我的團隊工作,擔任小事報的編輯群/隊輔,女兒參與小事報多年,又與我們合作關係密切,默契十足,和她們一起工作相當愉快,當然我很信任她們的工作能力。最最重要的是,可以多和女兒相處幾天啊!這天她們快閃台南,參加行前工作坊,謝謝她們回來逗逗工作忙碌的爸爸媽媽。

她們也回來的正是時候!遇上鄰居給了愛文芒果,這是她們愛吃的水果,今年芒果不多,能回家就吃到,又能帶回台北,多好!

#雙胞胎
想記錄這一篇,已是一年前的事,2024年六月出發到巴黎前,讀了多本法國作家的書,透過文本認識歐洲大陸一向是我的方式之一,其中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1867)的書就有:《巴黎的憂鬱》、《現代生活的畫家 :波特萊爾文集》,此篇文章將特別針對後者〈玩具的寓意〉篇,作出相關的分享。

#兒童藝術教育
「忙錄」真是要命,不能長久作為友伴,因為當「忙碌」一扣身,疏於照顧下,居住環境便一團亂地擺爛,此時,就知道該是為它負責的時候。

我慣於在計劃工作前後,把大環境整理好,有好的開始、好的結尾是重要的。這些日子,一忙起來,後院的雞屎藤就毫無忌憚地衝向我們,包圍著我們的籬笆、我們的房,似乎明示著,疏於照料家屋會得到大自然的懲罰。
「謝謝寶貝陪媽媽過母親節,雖然沒有小時候的戲劇表演。」那天搭高鐵回到南部後,在家庭群組寫下這些話。

女兒小時候在家,每逢遇到母親節,雖處在五月工作、課業忙碌期,但我依舊像個女王,可以得到特寵,孩子們圍著我,焦點是我,全部的愛都湧向我。她們會寫卡片、與我共進餐、自編戲劇舞蹈表演給親愛的媽咪看,那些幸福過頭的日子,讓我在孩子離巢時,可以作為極飽滿的養分,供我日日後後仍有愛的生活。

所以當孩子離巢後,我盡量不施予壓力,讓她們在自己的世界自信地伸展,了解到父母是永遠的後援支持者。即便到了母親節,只要見見面就很足夠,兒時的戲劇表演都是可回溯、可回憶的記憶禮物。

五月七日,二〇二五
這天得到台北開會,趁著工作和女兒相約。我才知原來思念總在工作地點離女兒近時,爆發出不可量的思念。

我見到女兒,不停地捏捏她們、抱抱她們,她們嘰哩呱啦的,好像要把一個月沒說的話全都吐出來,彷彿要我趕緊接招,存入記憶庫。我一邊聽著,一邊又黏著她們,身體距離很近,手臂與手心和小時候不一樣,但肉心是一樣的。

她們訂了藏壽司,一起吃了幾盤日式料理,再以這裡的冰淇淋做為母親節的蛋糕。孩子北上幾年,吃的東西都不一樣了,那些生食我可不敢食啊~

女兒zozo買了一隻口紅給我,讓我想起她高中時做的一條口紅,她很清楚我喜歡什麼顏色;yoyo買了一件條紋衣服給我,她也有一件,這樣分隔兩地卻有親子裝可穿。謝謝女兒為愛漂亮的媽媽準備女性禮物,就像爸爸一樣,也送了我喜歡的衣服。

五月十一日,二〇二五,母親節當天
母親美玉姐想要的母親節大餐總是「旗津鴨角」,自從老媽脊椎開刀後,久站對她來說是身體負擔,所以只要有聚會,她已不堅持自己煮,但要選擇自己信任的餐廳,去「旗津鴨角」吃鮮魚對她來說也是一種「補身體」。

這天就和母親一起過節吧!加上我可愛的外甥女阿晴陪伴,即便外頭下雨,心頭也是大晴天。
【老媽那張老照片】2025.04.14

拿到母親一組老照片,唯有這張地點面熟,我懷疑它是在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因為小事報工作時常去幾回,果真,就真的被我猜到了。我重返母親少婦時代去的廟宇,還看見那盆栽長大的痕跡。
我媽呀,實在比我愛美一百倍。
這是在2025.04.01發現的。
【大三生回家鄉:家人又成了工作夥伴】

女兒北漂上大學後,返家次數幾乎是一學期才一次的頻率,除了寒暑假長假外,學期中搭配節慶,例如中秋節、母親節或是外婆生日等,作為家聚的集合日。這次返家是在春假連假,回家三四天幾乎天天都得陪著我們工作,對應休假模式的女兒甚感抱歉,但這也是代表著,她們才是和我們合作長久,最有默契的團隊夥伴。

這幾天(2025.04.02-04.05),她們一下子成為小事報夥伴要進行場勘,一下子成為「不孤單團隊」協助親子木工坊,有時變成乖孫女,牽著阿嬤的手去逛街。但她們仍沒忘了自己的生活,要爸爸來協助演戲,空閒時戳個羊毛氈、做個小木頭車,殺精力時,還去西瓜田遛狗,想來也是多采多姿的返家日。

其中,有一天找爸爸來拍試鏡片。白天是爸爸媽媽主軸的工作,晚上回到家,換我們協助女兒拍攝試鏡片。Doch在大學時期曾是話劇社,甚至以扮老演老先生而得到最佳男配角獎,找爸爸一起來演戲可能是女兒的願望吧!但因為三個人都上演,變成我得操控攝影機,這可讓我有壓力了,幸好很快就能上手,短短四個小時就殺青,甚至當天zozo就進行剪接,不孤單家還真是工作效率極快。
四月四日,二〇二五 看見孩子的進步 四月四日,二〇二五

看見孩子的進步

推廣木工教育數十年,在樹谷「生活科學館」辦理親子木工坊也邁入第十三年,我感覺到有那麼一點點成果了。很多學員是年年搶名額報名,很多孩子是從幼稚園大班年年參加到小學畢業,在我們的學員裡最大已經大學三年級,很多孩子是非常熟悉工具地從這裡畢業。

在今日木工坊中,仍舊有許多舊生在,我察覺到多次參加的孩子們都能專注操作,對工具及機具不陌生,他們大都明白如何使用,並自行操作工具,我在一旁盯著,有時只教一兩回,孩子就能穩定地完成,我只要專注地留意初次參加的孩子們。突然間,一種滿溢的教育成就感在我們工作人員間渲染出來。尤其當你看見家長們都理解我們的理念,他們大都能放心讓孩子嘗試,對我們來說,也是一股強大的後盾,是教育的力量推著我們往前走。

今年依舊要使用竹子作為材料,加上園區修剪的、我們各地搜集的樹幹樹枝,可以做一台純手工製作的「握著跑。竹小車」,就是只能手握著往前嚕的小車子。此次創作孩子們會學習使用弓形鋸鋸竹、在助教老師的教學下,使用電鑽鑽洞、看著木工老師使用切斷機快速切斷木片。另外,還得學習測量水平的方式,約略估量出軸心位置,製作出平穩前進的竹車。

在這個創作中,孩子可能是第一次學用尺量刻度,什麼叫1.5公分?

他可能第一次自己用手撕掉砂紙,要想著對折一半是1/2,再對折一半變成1/4,分數的教學應該是中年級以上才會學到的,孩子們已經開始在木工課接觸了。還有砂紙背後的神秘數字原來是有意思的,他終於懂了。

他可能第一次用說出陌生的詞,輪軸、軸心、軸洞,這些和輪子跑動有什麼關係呢?

他還得知道電鑽正轉與反轉,鑽頭又是10mm又是8mm,為何要大小洞?

於是,種種陌生的數值與名詞推進著他們前進,我看著他們安靜地砂磨,又安靜地學會收鋸子,以及小小手握著電鑽,施力地往下壓,鑽出一個洞。還有,又用弓形鋸切鋸一個駕駛艙,這個動作非常不容易!還有鑽一個,插一支旗、立一個駕駛員這些都可以讓竹小車與眾不同。我看著他們積極改變、動機明確、好奇的眼神明亮地閃光著,那樣子真可愛。

#兒童藝術
#親子木工
【當他開始認識自己的臉】2025.03.26

一場工作中,聯繫的老師突然發現我是兒童音樂《五官》的作詞者,他又驚又喜!因為一歲的女兒好喜歡這首歌。我告訴他,這是我教女兒認識五官的小童詩,自己編的韻謠。

#親子帶養
#兒童音樂
【為自己的漂亮健康而努力】2025.03.19 【為自己的漂亮健康而努力】2025.03.19

我決定放一張大學生拍我的照片,作為此篇的封面,謝謝半年前明語妹妹 @_jeejeepeng 拍了這樣的我,是我喜歡自己的樣子。

每隔半年,我必須去醫院做檢查,女性身體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每隔幾個月就得去面對醫生。今天進入診間,我又手腳冰冷,容易焦慮的體質根本無法自然地對自己說「不要緊張」。

如果說「不要緊張」就能解除緊張,那也太容易了吧!所以,得一次又一次地練習,然後調節身心,自信地告訴自己,你很努力,你的生活節奏很穩定,你的美麗就是你看到自己的樣子。

因為今天過關,可以放心玩半年,所以決定放張照片慶祝一下。謝謝在我手腳冰冷的時候,有一雙很溫很溫的手握著我,然後在一旁哈哈大笑。可惡!
在 Instagram 上追蹤

網站人氣統計

今日人氣:86
累計人氣:1,279,658
FacebookInstagramEmail
一開始就不孤單
© 2025 一開始就不孤單 佈景:Jinsha. 網頁維護:阿腸網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