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為了「2023年第五屆小事報」 所搜集的詩作,每年都會與流域小學的孩子們一起欣賞幾首詩,藉由詩人的作品進入小詩創作課,今年想和小朋友們分享的是,有節奏感的詩,讓小編們讀讀詩人刻意安排的節奏詩作。
近期,因為籌備了一家嘉南平原的「流域資料中心」——種書店,開始像個幕後經營者,在店裡值班或駐點,我自信有許多逛書店經驗,期待以經驗值優化「種書店」。但說也奇怪,當客觀的第三者成為了主觀的主人時,我似乎喪失了直覺評論空間的能力,從前輕易地判斷出店家缺了什麼?乏音樂、光源不足、少了在地圖書或是吵雜聲量過高等問題,現在在自己籌備的書店裡,卻需要較長的時間,把自己拉到客觀的位置,方能察覺問題所在。
幾個月前在書店新書區,看見厚厚一套的《谷川俊太郎》詩集,宛如是字典或是聖經般,沈甸甸地放在顯眼之處,不免讚嘆著谷川俊太郎爺爺(1931~)如此強盛的創作動力,一生創作不輟,作品廣納多主題,直覺書寫著自我、愛、自然、時間、語言,若輕柔細讀作品,會發現隱隱約約的節奏彈跳著音符,眼前似乎浮現著某些熟悉的景象。
▲牆上貼著募書帖,2023.06.16 我們想像在曾文溪邊有一間書店, 我們想像在拔林車站下車後,可以遇見一個有感覺的空間: 有音樂,有故事,有書。 你們會聽到我們創作的音樂, 你們會看到我們搜集的社區故事, 我們會盡力設計這個地方,讓你們想坐下來。 但是,我們需要很多書來吸引渴望的心靈。 在沒有經費支持的情形下,我們想像會有很多人像我們一樣, 期待官田的第一間書店,期待曾文溪流域邊的第一間書店。...
這是我為「三民書局」出版公司,六月出版的繪本——《更棒的骨頭》所寫的推薦文。收到此書時,發現翻頁是上下翻,而非左右翻,為一小小的驚喜。推薦文如下:
這個孩子啊,從小就是個敏感的人,在母親肚子裡時,就是個半夜不睡覺,騷動亂扭的胎兒,長大後,扭動的不只是身體,還有心靈深處的各種想法。和她相處,我總是得特別留意,特別照顧她的心情,有些時候,得假裝不知道,讓她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面對自己,因為很有可能,那些心靈深處的想法和情緒攪和在一起而支解不開;也很有可能,她一個人靜靜的,淚水簌簌流入內心。
對一個不熟悉台北的南部人而言,當你告訴我「南海學園」時,是無法知道那在哪兒,又有什麼特別的意義。透過Google Map,我把游標落在台北市建國中學一帶,地圖標示周邊有著台北植物園、郵政博物館、國語實小、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還有頗具知名度的牯嶺街。
〈外人不懂〉 別逗弄他 扔身子 拍擊絨毛身 他的感覺 你不會懂 別阻止我 和他說話 啣著秘密傳到耳 別取笑我 和他協定 貼身盟友的關係 他的感覺 只有我懂
從書名、裝幀設計來看,這本書放在書店,很難不被拿起來翻閱,因為民以食為天,以「吃」作為軸線的歷史頗合大眾口味。大眾口味可不代表不專業,兩位作者翁佳音、曹銘宗老師是資深的歷史研究員,他們共筆更增加專業度與豐富性。上一本兩人共寫的《大灣大員福爾摩沙》也是值得閱讀,那是從地圖、地名、地形為軸線認識台灣。
走進書店,一本黑白色調的繪本,安置在需要仔細看才發覺的轉角處,封面是日式畫風的人像,眼睜得大、情緒中立地望著我。一看!是谷川俊太郎爺爺的書,他的作品一向是我不用多考慮就會直接購入的,更何況這次談論的是「和平」與「戰爭」。我拿起了書,腦海已經迴盪著幾場戰爭的新聞影像。
去年十二月一系列的「葉石濤文學走讀」竟遺漏了一篇紀錄,這系列文學景點依著五篇葉石濤的作品走讀府城,包含〈抉擇〉、〈阿姆的情人〉、〈吃豬皮的日子〉、〈紅鞋子〉及這次要談的〈巧克力與玫瑰花〉。
「豐富講究的手繪插圖、條理歸納年代事件,可協助讀者在龐大歷史資料中,順利閱讀重點,是必備的歷史百科書。」 這是我推薦此書的短評。
「逐溪而行」環島旅行,從東部直線往北再向西,三天從台東到台北,走過幾條溪流邊,從鹿野溪、光復溪、萬里溪、壽豐溪、立霧溪、羅東溪到安農溪,從滾滾巨大落石到扁平石片;從藍綠清澈水色到不知來源的垃圾躺浮在河床;從鬼斧神工的自然神作到都市水道景觀,這是我這三天所見所感,女兒呢?掌握了打水漂的技巧,從第一條河撲通一聲落水到最後可以連發九下清跳水面,這也是旅行意外獲得的新技能。 穿越國道五號,繞道了西邊,來到...
寒假末,就在「逐溪而行」環島旅行回來後,幾日晴朗的好天氣,在戶外自然光源下,把劉克襄老師的《小站也有遠方》讀完,是自然光的加持,讓我宛如隨著他的筆,一站一站搭火車,遇到熟悉的,便回想自我經驗與筆者是否相似?遇到陌生的站別,會忍不住查詢網路圖片,急欲知道站前的那棵大樹或是攤販是否還在,或是車站周邊的濕地與傳統市場又是什麼鄉野風光?我就在這樣的情境下,以他人的視角出發,佐以想像力環島一周。
關於「文明」,大家最熟悉的或許是以下這句電影台詞:「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語出自電影《賽德克‧巴萊》,英氣逼人的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1930年代的台灣原住民與殖民國之間的扞格,在魏德聖導演的理解中正是所謂「自認為文明的腳步」導致的文化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