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一味》歷史學者對府城美食的詮釋

我承認,很少去買美食相關專書,就如走捷徑的讀者在書店翻閱,看看作者介紹哪一家美食就前去光顧。而書,就繼續留在書店。這樣的讀者,其實很討厭!就如我。


▲第一次見到謝仕淵局長,是在「種書店」開幕時。

因為認識謝局長,我忍不住在書店多看一眼他的美食書:《府城一味》,想起有一回和謝老師巧遇,説到家鄉高雄,竟可以從高雄鳥松「夢裡」里的唸法,聊到高雄岡山、前鎮加工區,一路解析勞工階級講究的美食。我不免被他吸引,一個帶著研究精神的學者如此接地氣,他又如何定義「美食」或說如何描述「味道」?

於是,我把書買回家了,像個對食物刁專的臺南人(我只是個在台南走跳十多年的人啊),翻著目錄看看有哪幾家?才驚嚇自己吃過的沒幾家。臺南料理食物的職人眾多,每個臺南人都有心中最值得推薦,而列在目錄的清單。

「我在十六年前來到臺南生活後,首先感到震驚的,就是臺南人太過豐美的飲食生活。記得在臺南的前幾個月,我幾乎每天晚上,都流連於每一間令我折服不已的店家。而我來臺南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千萬別跟臺南人爭論哪間菜粽好吃、哪家鱔魚意麵道地。」

這一段新版序,也說出了我的心得。我認識的每位臺南朋友個個都有美食口袋名單,他們熟知哪一區的食物種類,哪一條路有什麼道地美食,也清楚哪一張店可能廚藝、食材用料退步了。就算是已故的葉石濤前輩作家,也在文學作品中,置入臺南的菜粽、米糕、魚丸湯等美食行銷。


▲書中稍微點到的「福泰飯桌仔」是我很喜歡的一家店,拍攝時間:2022.11.29

「臺南店家常用食物跟人交陪,更成為許多家庭、幾個世代的情感羈絆。每個臺南人對於特定店家的食物認同感很高,很難被人輕易說服,放棄自己心中的第一名。」

是呀!我仔細想想,在臺南享用美食的店家主人,我幾乎都與之談天過,甚至成為好朋友。他們都是我心中的第一名。所以啊,即便冒著被當地人檢視的風險,謝老師還是要寫出他的第一名,他也成為了道地的臺南人呢!

吃好吃的東西是天性,重點是如何解析可是一門學問。


▲書中推薦的「永記虱目魚丸」最讓我喜歡的,是他的肉燥飯,拍攝時間:2022.11.17

我個人對美食都是憑直覺打上星等,但謝老師非常注意細節,能辦別美食鮮度、刀功技法、料理技藝⋯⋯,甚至因為愛釣魚,練得辨識魚種的能力。

一段他描述大頭祥的炒飯,讓我印象深刻:

一般來說,炒飯講究粒粒分明,但大頭祥的炒飯,卻是濃濃的燉飯風,他的炒飯略像蝦仁飯,但多了些炒過的鑊氣。這道功序將豬油與些許醬油炒到乳化狀態,並與米飯交融,最終讓每顆米粒都飽含著香味,維持著溫潤的口感。點綴於其中的幾尾手剝蝦仁,讓這道配角米食,從最不起眼的配角變成耀眼主菜。(p.142 )

當你看完這一段描述後,都忍不住要起身前往店家點餐了,才發覺這家店已歇業。謝老師完全不是以觀光美食書來作為目標,而是紀錄這些料理職人的手法藝術,這些是值得收錄在書中,作為台南的味道歷史。


▲2011年去的一家「is藝術餐廳」也被列在書中。當時紀錄:【餐廳】台南is義式藝術餐廳:「美迪奇與阿古力巴」展覽

果然,謝老師是做研究的人啊!推薦給朋友,去書店買回來,順便吃吃幾家吧!當然我得改掉壞習慣,對於認真介紹美食文化的書籍,一定要以實質購書來支持筆者的用心。(要來請謝老師幫我簽名才是!)


▲書中提到友愛市場的郭家菜粽,我都是買肉粽回家,跟其他肉粽店不一樣的地方是店家會附一包肉汁,淋在粽子上吃。

書名:《府城一味》垂涎新版

文:謝仕淵

出版社:蔚藍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10月(二版一刷)

延伸閱讀:

《吃的台灣史》以「吃」為軸線認識台灣 

【葉石濤筆下的府城】〈吃豬皮的日子〉|下大道廟/良皇宮 

【葉石濤筆下的府城】〈巧克力與玫瑰花〉|鴨母寮市場、順走《小封神》故事場景開基靈佑宮、「自己的房子」咖啡館 

《旅繪台灣》用畫筆與行動力追隨著佐藤春夫 

那幾家常吃的台南美食小吃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