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我重複這些摘自我文字部落格「跟背景點點頭」文字,因為早在三個月前,我就讀寫過《異鄉人》,我把這本書遞給女兒,想讓十五歲的她們讀看看。在這同時,我也把赫曼・赫賽的《徬徨少年時》(另譯《德米安》)推薦給她們看。她們一本各花三天讀完,我問:「兩本書,哪一本比較有感覺?」如我預料,她們對《徬徨少年時》較有感覺。
看了兩場《送報伕》,由台南藝術大學班芝花劇團與音樂系打擊組合作的舞作劇碼,演出改編自楊逵的《送報伕》,這兩場皆在日式建築前,一在台南官田烏山頭水庫的八田與一紀念館,另一是台南空軍舊眷村水交社園區,恰好都符合了《送報伕》的日治時期年代。
上個月(2019.12.08),又往郊區去,去了美濃鍾媽媽的農地拔了四大袋著時的白玉蘿蔔,回家煮了好幾天,也送給了鄰居及朋友,這種小時候覺得俗氣的送禮法,到長大後,卻覺得是最美的禮物。
看了原著小說後,我才甘心進戲院,總覺得得讀完原小說,才能在文字與影像之間遊走比較,我擔心自己腦海裡的畫面被剝奪,但看了電影後,感謝林書宇導演把一些我無法想像的畫面非常震撼的呈現出來(尤其慰安婦那一畫面),也感謝他在主角年老之後,為她找到解脫的道路。
這半年密集了解馬來西亞的歷史,研讀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關鍵字,峇峇娘惹、會館、書院、馬共、錫礦、雨林、橡膠、咖啡烏、甲必丹、維多利亞風格、煎蕊、豆蔻⋯⋯等,這些字眼與南洋的水果紅毛丹、山竹、榴槤一結合,好像成了一種特別的氣味,吹進了我的「初識」資料庫,成了我對馬來西亞的基礎認識。
我一向很怕黑暗,很怕鬼鬼,小時候住在鬼神氣氛濃厚的漁村—紅毛港,總覺得人與神鬼的距離非常之近,所以,一有點怪聲音就渾身不對勁,嚇得躲進被窩裡。就像這次北上來到空總文化實驗場,進入圖書館展區,鬼嚎的聲音穿引而來,其實不恐怖,但是會把小時候的回憶鑽啊鑽的呼喚回來。
閱讀前,我並不客觀,攜帶著預期心態來讀太宰治的《人間失格》,這本半自傳式的作品應該是讀者認識他的捷徑,看著故事周旋在一段又一段自找麻煩的情節中,忍不住想著,到底太宰治(1909-1946)是怎樣的一個人?在世俗眼光中,故事中主角大庭葉藏頹廢混世、不長進,一副不想為什麼而改變,想要草草結束生命,在那個時空背景下,是不是大環境使他走向自我滅絕?而太宰治本身也是如此嗎?被定位於「無賴派」作家又是如何?
一年前,yoyo國中八年級的夏天,在慣有的寒暑假閱讀計畫中,她選擇了一本《丹麥女孩》(她甚至還買了原文版)。一直以來,我教導孩子欣賞每一個人的特質,尊重人人之間的不一樣,別以自己的狀態作為衡量打量他人的標準,我很慶幸,在這樣的教養下,她們對於世上許多不同的狀態保持包容開放的態度,不!應該說,持有正常心面對。yoyo在去年將這本《丹麥女孩》閱讀完畢,為了理解她筆下所寫的心得,我也慢慢跟著讀,利用晚間...
昨晚終於結束了「哲學星期五@南藝」的分享,晚間近十一點才回到家,疲憊感慢慢滲透出來,也許是聽了好幾個的「小朋友」的故事,讓我心裡起了一些心疼的情感,我拍拍這些長大後的小朋友,望著他們已漸漸成熟的臉龐,那肢體、語言還有著孩提時期對愛的渴望,我對著已二十歲的大學生說:「我們的童年,多多少少會受傷,因為沒有完美的父母,父母永遠不知道,他們曾經說了一句話傷到了我們。」這句話也是用來叮嚀我的,當我的孩子在演...
左右姐妹升九年級的暑假,我依舊開了書單要她們閱讀,但知道因為一年後的會考,學校要求九年級的學生要暑輔,整個長假就減少了一半。我調整了暑假閱讀的要求,書單僅開出兩本,一本是卡夫卡的《蛻變》,另一由自己決定。她們可以盡情畫畫,文字部分可減少。Yoyo很認真得畫了《蛻變》以及《丹麥女孩》,此篇要分享yoyo畫的《蛻變》。
從未讀過日本作家萬成目學的作品,當知道他出生於奈良,京都大學畢業,就略能理解為何可以寫出這麼多以大阪、京都與奈良為背景的小說。猶記得帶女兒到奈良見小鹿後,我在臉書放了一段小鹿點頭鞠躬的影片,不孤單朋友立文留言分享,說他的女兒去了奈良後,就愛上了《鹿男》這本書(真的好謝謝立文的分享)。隔一天我在京都大學的書店就看到了《鹿男》,感覺像是「奈良鹿」稍來神秘任務,指定閱讀此書,那種巧遇就如這本帶有神力的奇...
剛離開一字頭歲月的二十歲,是我第一次讀《先知》,花了120元在誠品買下這本「純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書。這本黑色的封面書引領我在紛亂的人生路口,找到沈靜的一條路。二十歲的我在書裡留下許多年少筆跡,對生命、對人生失望的心情字句,我好像在黑暗的人生觀裡慢慢找尋到曙光,並非全然信仰,也沒有完全否認,但它的確提供了方向。後來,繼續買了原文版《THE PROPHET》,甚至兩年後又買了中英文版(方智出版社),這...
真正開始閱讀夏目漱石(Souseki Natume,1867-1916)的作品不過是初夏五月的事,書架上一直都有著大陸譯者林少華翻譯的《心》(亦內含《哥兒》),那本書久居書架,帶著「可惜啊!」的氣味召喚著我該去閱讀,因為河合隼雄爺爺的《青春的夢與遊戲》中提到了夏目漱石,促使著我拿起了書。當我投入這被日本稱為「國民大作家」的作品時,果真被強烈吸引,一頁接著一頁,難以割斷他鋪陳的故事,即便是簡體也無法...
十二歲的女兒讀這一本書時,已經稍微了解二戰期間,德國人迫害猶太人的歷史,我們一起看過相關主題的繪本、圖書及多部電影,明白這段歷史帶給後人的影響。所以,當我將這本書丟給她們當作是寒假的閱讀書籍時(寒暑假時,我會額外開書單給她們閱讀),她們大約可以理解故事中會描述哪些畫面。她們投入此書後,不斷的告訴我:「這本書會忍不住一直看下去。」讀到最後,她們還以一種極為悽慘的心情告訴我:「那個德國小孩不小心跑進集...
這些年,我特別喜歡一位日本作家——小川洋子,她的這本著作,不管是小說或電影,都讓人忍不住身陷下去,咀嚼著故事中每一道帶著哲學性的數學題目。我高興著女兒也喜歡品,一年半前看過電影也看過書籍,今年又再次拿起來閱讀。寒假期間,yoyo將這本書列為閱讀書籍,寫了一段讀後心得,在此作為紀錄。 關於《博士熱愛的算式》的介紹,請參看: 【左右電影院】博士熱愛的算式(10.9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