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河合隼雄爺爺「孩子與幻想系列」第四集,第一集為《孩子與惡》,第二集為《轉大人的辛苦》,第三集為《青春的夢與遊戲》,這一本《故事裡的不可思議》為第四集。這本書的封面是zozo十一歲(2016.01)時曾經想投稿於學校閱讀護照的封面,圖中小狗撐了一把葉子傘,傘卻來自yoyo五歲時畫的一張圖,光是這樣拼湊了兩個不同時期的畫,我就覺得設計師也有那不可以思議的獨特眼光,跳躍著不同的時光。
這一篇二月份寫的文章,其實是結合了多年前與大小朋友一起分享「植物是我們的朋友」的演講內容。我一直都很樂中種小植物,看見小小植物吐露新芽,心情就特別好!zoyo也是!喜歡東種西種的,如果沒成功,心情還會很低落,像是寒假時,沒把紅蘿蔔、馬鈴薯種好,心裡就懊惱不已。 這一篇文章收錄在國語日報家庭版的「看見大世界」專欄文章(2017.03.09),題目是:從種植中孕育責任心
這是我在國語日報家庭版「看見大世界」專欄的第三篇文章,這一篇想分享多年來,我們這個小家庭的固定活動:每到元旦一定會去爬山。為什麼我們要怎樣做呢?在爬山當中又有什麼趣味事發生呢?這一篇文章將有一些心得分享。以下為2017.02.09發表的第三篇文章:不單練體力 爬山養成意志力
今年我在國語日報將有16篇的專欄文章,更深入的討論(廣義)旅行中的親子教養。瑋瑋為我這專欄取名為「看見大世界」,以下為2017.01.26發表的第二篇文章:注意小細節,拜訪親友不失禮
國中生考完試,一副想解壓的模樣。 她們搜出了聖誕飾品,想要布置增樂趣, 卻發現樹小、掛勾消失,什麼都阻礙。 我指著一樓工具間說, 「這裡什麼都有,不如自己做一棵聖誕樹。」 她們有效率,趁著鄰居叔叔阿姨不在,不會吵到別人, 敲敲打打,一棵木製的聖誕樹便完成。 呼!真好,還是可以增樂趣。
▲家庭日一起出遊,2014.03.01,9.7ys。 一直很推行「Family Day」(家庭日)的落實,在我這個核心小家庭中,固定相聚外遊是很重要的,那是我們凝聚情感的方式之一。只要在一起,就算只是公園散步、運動、上圖書館都可以。Family Day是一種逐漸建立的家庭默契,直至孩子長大也許都需要落實的情感保養法。
翻開繪本《貝拉的生氣天》的第一頁,穿著紅色衣服的貝拉躺在地上,雙手交叉在胸前,一副生氣極了的模樣,她的媽媽表情無奈,不知如何是好。我們對著這畫面笑笑著,因為我和孩子都知道,在她們兩歲時,yoyo也曾經這樣,為了想坐投幣式電動車,竟躺在百貨公司的地上打滾賴皮,那時,我們可一點都沒有妥協,從此在地上打滾這件事成了絕響,也成了日後我們拿來說往事回憶的題材之一。
▲這書的封面有兩張zozo的畫,一張是4.4歲畫的機器人,另一是9.8歲時畫的大樓,這大樓還收錄在我《不趕路的親子休日》一書中。 我的女兒今年升上國中,是一個購票需要買全票的「偽大人」,任何一個單位都把大於十二歲的人稱為大人,好像小學一畢業,沒有多久的適應期,這些曾經是小朋友的孩子們瞬間成了社會中被制訂的小大人。這群十幾歲中學生的大孩子們,身體的成長或許慢慢趨近成人體態,但他們的心理狀態勢必還未跟...
終於要紀錄最後一篇暑假親子旅遊教養的專欄文章,這是今年暑假中,我在2016.08.29國語日報(家庭版)發表的第五篇文章。這一篇要與家長分享,當旅行結束後,孩子要如何將這些旅行的回憶與學習相結合。當時瑋瑋向我邀稿的用意,就是有一種開學「該收心」的出發點,想一想,她想得好周全啊!
開學了,許多幼稚園畢業的小朋友正式進入小學階段,從前和爸爸媽媽及老師共讀的繪本已經累積許多,如今要開始識字,認識ㄅㄆㄇ,書裡的文字變得愈來愈有吸引力,此時「橋樑書」開始走進舞台,成為最閃耀的主角。
這是今年暑假中,我在2016.08.15國語日報(家庭版)發表的第四篇文章,與家長們分享親子旅行中可以做些什麼即興創作。
那天,左右姐妹兩人在吵架,zozo說yoyo用力潑她水,yoyo卻說zozo先潑的,zozo喊冤著說:「我沒有!我真的沒有。」yoyo生氣的說:「妳說謊,是妳先潑的。」我反問她:「因為她潑妳,所以妳一定要回潑回去,是這樣嗎?」她憤怒不饒人的樣子,讓我腦海裡不由的出現了「報復」兩字,這兩個字是充滿著「惡」息的。
暑假期間,林良爺爺筆下調皮的瑋瑋向我邀稿,一連五篇刊登在國語日報(家庭版),文章大都是我對旅遊的想法。
▲不管做什麼工作,有「責任」最重要。 2016.06.08,(zoyo 11.10ys) 端午假期前的夜晚,因為即將有四天假期,我們在這個晚上沒有壓力的聊很久。 zozo:「媽媽,我們班現在都在猜想,以後誰長大會去當搬磚頭的工人?」 媽媽:「搬磚頭不好嗎?」 Zozo:「我們同學都笑說那是工人的工作。」 媽媽:「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得起工人的工作。那需要很大的體能,甚至搬運需要一點技巧。媽媽覺得你們...
女兒zozo、yoyo三、四歲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撥動著地球儀、翻閱著國旗書,想讓她們看看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國家,有很多和我們生活方式不一樣、長相不一樣、說話不一樣的人。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認識不同國家像是一種放大性的探索,書上的那些照片與地圖讓他們感覺不到世界的大,或者說,孩子甚至不知那是怎麼一回事,只有一種模糊的感覺。當他們慢慢長大後,在父母及師長的帶領下以及自身的經驗,他們對於地理空間有粗略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