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看見大世界:從種植中孕育責任心(2017.03)

這一篇二月份寫的文章,其實是結合了多年前與大小朋友一起分享「植物是我們的朋友」的演講內容。我一直都很樂中種小植物,看見小小植物吐露新芽,心情就特別好!zoyo也是!喜歡東種西種的,如果沒成功,心情還會很低落,像是寒假時,沒把紅蘿蔔、馬鈴薯種好,心裡就懊惱不已。
這一篇文章收錄在國語日報家庭版的「看見大世界」專欄文章(2017.03.09),題目是:從種植中孕育責任心


………………………………………………………………………………
寒假期間,女兒有一項種植的寒假作業,種植過程不太順利,遲遲未見新芽吐露,讓姐妹倆十分失望。雖未成功,但她們仍把每一次的觀察心得與心情記錄下來,並且上網參考他人經驗、到圖書館借閱植物相關書籍,這是一種責任心牽引的學習過程。

我鼓勵孩子種植,雙胞胎女兒一歲時種紅豆三歲種綠豆四歲種雛菊;到了五歲,幼稚園給孩子一畝地種菜;七歲的時候,她們上生活課再種綠豆;八歲時,她們說:「我想用零用錢買一株薄荷。」直至十一歲,她們挑戰外婆種的皇帝豆以及愛吃的苦瓜
每次種植雖未有豐碩的成果,但她們在過程中願意自我對話、調整方式,甚至與植物有看似互動的細微交談。她們對植物傾訴,把枯萎當作是自己的疏忽,鮮少怪罪於「物競天擇」的環境論。透過種植我看見孩子細膩的情感及從中孕育的責任心,如果孩子想養寵物,我想,「種植」應該是一堂基礎課程,通過了考驗才能照顧動物朋友。

植物與孩子的每一種關係
細心觀察孩子與植物的互動,我發現他們之間有許多令我感動的微妙關係。

植物是孩子「安靜的玩具」
安靜的它,看起來似乎一動也不動,但它卻和昨日的姿態不一樣。植物或許不如聲光玩具讓小朋友高度興奮,但這份安靜來得珍貴,就像是另一種專注型玩具,它讓孩子學會觀察,在平靜中找出不一樣的變化。不管枯萎、落葉、綠葉壯大、開花結果,每一種狀態都可能牽動著孩子的心情。

植物是孩子「想像力啟動器」
孩子靜靜的觀察它,然後畫下了它,好多話想對它說,想像力便從此開始延伸展開。它就像是孩子的想像朋友,好像它也能聆聽,也能在吸收空氣之中,像個秘密一樣與孩子互動。

「今天,我發現我們的植物們正在開一場運動會,陽台的『植物班長』也不管理秩序嗎?沒有管?真是的!實在離譜!」(七歲的女兒種植記錄)

植物是孩子「樂於照顧的朋友」
要和植物互動,必須要有極大的耐心。孩子付出關懷,照料它,把它當作是朋友,這種照顧的過程是學習獨立並幫助他人的起步。
植物長不好時,女兒鼓勵它:
「你要對自己有信心,而且,不行每次都跟別人比賽,你必須要和自己比賽喔!」

植物是孩子「大自然創作的元素」
孩子有了種植植物經驗後,接下來觀察的是也可以延伸到大自然,帶孩子一起外出上一堂大自然課程,撿拾落葉、落果、樹枝,近距離觀察植物的各種面向,然後試著用大自然素材創作,延續這一草一木更多的可能性。

種植與責任心的培養
照顧植物是一種緩慢且必須持之以恆的過程,孩子必須「固定」去做這件事,並且成為主要照顧者,如果疏於照顧,植物會用乾枯回應他,透過照料植物,孩子能夠從中慢慢建立責任心。

「照顧小綠的過程中,我發現:如果一天沒有澆水或跟小綠說說話,小綠的葉子就會垂下來,所以我每天和它說幾句話,一句也好。這次種豆,讓我感覺自己有照顧小綠的責任。」(女兒的種植記錄)

孩子在成長中必須學習對自己負責,在學校整理書包、整理座位、自己寫功課;在家裡要學習打點自己的生活,盥洗、摺棉被、洗餐具。我們得讓孩子學習自己做決定,即使是很小的事情,這是傳達「你有能力」、「你可以試看看」。「責任心」能幫助孩子成長,孩子可以從中獲得成就,家長習慣性的保護會剝奪孩子學習負責的機會。

就從種下一顆種子或是一株幼苗開始吧!讓孩子以照顧者的角色照顧植物,並且鼓勵他寫下耕種記錄、畫下植物的成長,學習持之以恆的做一件事,孩子便能在栽種期間,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並賦予自己重要的責任。
………………………………………………………………………………

【專欄】看見大世界:一起來寫生 用畫筆認識家鄉(2017.03)
【專欄】看見大世界:不單練體力 爬山養成意志力(2017.02)
【專欄】看見大世界:拜訪親友的禮儀學習(2017.01)
更多「看見大世界」專欄文章,Link

更多「植物是安靜的朋友」文章,Link

延伸閱讀:
【暑假作業】「不怎麼苦」的苦瓜種植計畫 by zozo(10.11~11.1ys)
令人雀喜的種子禮物:蘇木、耳豆、衰衰模樣的可可椰子(11.11ys)
【專欄】在家帶孩子玩:來當花草的建築設計師(2015.05)
堅持是一種改變的力量。《地下花園》
種魔豆:為你唸一封情書(7.3~7.4ys)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