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看見大世界:拜訪親友的禮儀學習(2017.01)

今年我在國語日報將有16篇的專欄文章,更深入的討論(廣義)旅行中的親子教養。瑋瑋為我這專欄取名為「看見大世界」,以下為2017.01.26發表的第二篇文章:注意小細節,拜訪親友不失禮


……………………………………………………………………………………
現今台灣的家庭模式已從早期組成人員較多的大家庭,逐漸演變成中小型家族,因為成員較少,孩子和長輩相處的時間也較從前社會來的少,若是父母在都市居住與工作,小朋友更是少有機會拜訪家鄉的長輩、也無從練習如何和親友相處以及應對的禮節。

「拜訪親友的禮儀」是孩子要學習的生活課程,尤其過年過節,家人熱絡交集之時更是需要。我們可以教導孩子如何簡單應對,不至於太過失禮,這些人際禮儀的建立有助於孩子未來與他人應對時,可以落落大方的自然展現自我,不會因為陌生而感到手足無措,窘態百出。

20130803-家譜完成-1

親友的稱謂,孩子懂多少?
核心家庭成員要叫出稱謂對孩子來說簡單,但如果遇上遠房親戚或會旁系血親關係,孩子可能較無法理解彼此的關係,甚至要喊出長輩稱謂都十分困難。女兒小的時候,我曾經和女兒一起做過「家譜樹狀圖」,用勞作的方式學習稱謂,一層層的樹狀結構呈現家族成員,孩子一目瞭然,藉此知道彼此的關係。在拜訪親友前,透過家譜樹狀圖認識親友是一個不錯的起點,孩子一下子就會知道姨婆是奶奶的妹妹,叔公是爺爺的弟弟……。

我常常帶著孩子回娘家,女兒和外婆、舅舅及舅媽相處甚密,就如核心家庭一般,所以在禮儀方面可以彈性調整,免得過於見外。如果是拜訪不常見面的長輩可要注重禮節,父母要隨時機會教育,讓孩子知道要注意那些禮節。父母是孩子的老師,事先教導並以身作則,孩子便能從模仿當中自然學成。

20130804-zoyo的家譜-1

拜訪親友注意的禮貌細節

1.面帶微笑,喊出稱謂
抵達久久拜訪的親友家,一定要禮貌性的說:「打擾了」我告訴孩子,面對長輩要面對微笑,第一時間就要看著長輩的雙眼,喊出稱謂,如果不好意思,也要以笑容面對。我相信,親友看見孩子叫喊著他,親切感便能立即發酵。就像是我們常常回外婆家,舅舅還是會在第一眼見到甥女時,開玩笑的說:「攏沒叫」,逗得女兒哈哈大笑,大聲喊一聲好舅舅。

2.伴手禮一點小心意
拜訪久違的親友,可以帶一些伴手禮與之分享,尤其是家鄉物產相信會更受長輩喜愛。從多次拜訪長輩的經驗得知,長輩總會熱情的回饋許多贈禮,伴手禮似乎成了一種親人互動的連結。有一回,我帶女兒拜訪五叔公,叔公與嬸婆好熱情,給了我們許多自家栽種的蔬果,滿滿一車被塞滿親情,那一次,我們和女兒就深刻感受到家人之間的互動,就是在一種想要把一切都給你的愛當中,不斷的昇華著。

3.不能隨意闖親友的私人空間
我告訴女兒,在別人家不能隨便開啟主人的冰箱、櫃子、抽屜、書本,尤其是私人空間,即便主人答應,進入別人的房間前要先敲敲門,進入房內更是嚴禁跳上別人的床,這些基本的禮貌是關乎「禮節」與「隱私」,必須確確實實的尊重主人原本的生活秩序。

4.居住他人家,幫忙做點事
每回女兒要寄宿親友家時,我總是提醒她們要幫忙做一點家事,雖然主人不可能會要小客人做家事,但主動表達幫忙是應該要的。我對女兒說,即便是擦桌子、幫忙拿東西這些小事情,都可以主動幫忙。因為我們的拜訪,親友一定費心準備,簡單的家事互動是付出回報最好的方式。
雖然知道住在親友家無須如此拘謹,但我仍希望女兒能養成即便再怎麼親密的親友,還是得以幫忙家務來和主人家互動,就算是背包客,也會以勞動來換取住宿的機會。

5.離開時,真誠謝謝
拜訪結束準備離開了,我們必定受到溫馨的招待,此時一定要好好感謝親友,並邀約親友可以到家裡坐坐。我想,這是家人之間良性互動的開始。


……………………………………………………………………………………
家譜樹狀圖做法,Link
更多國語日報「看見大世界」專欄,Link

延伸閱讀:
【專欄】看見大世界:親近土地,帶著孩子認識在地農產品(2017.01)
電話禮儀
面對孩子,你堅持什麼?【II】
【睡前說一點話】關愛
餐桌禮儀自然養成術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