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楊逵(1906-1985)應該是在二十年前了,年輕時,曾到高雄美濃「鍾理和紀念館」,買了一本《楊逵影集》,那時我才知道有一個為台灣奮鬥抗爭的作家,不管在日治時期或是戰後國民黨來台,他都是以文字做為奮戰的旗幟,想撼醒台灣人的民族意識。多年後,去到台南新化「楊逵紀念館」,進一步知道除了楊逵之外,其妻葉陶亦是革命青年,兩人革命情感都在一次又一次的誓死抗爭之中建立。那時有一段哭笑不得的事,就是他們夫妻...
閱讀前,我並不客觀,攜帶著預期心態來讀太宰治的《人間失格》,這本半自傳式的作品應該是讀者認識他的捷徑,看著故事周旋在一段又一段自找麻煩的情節中,忍不住想著,到底太宰治(1909-1946)是怎樣的一個人?在世俗眼光中,故事中主角大庭葉藏頹廢混世、不長進,一副不想為什麼而改變,想要草草結束生命,在那個時空背景下,是不是大環境使他走向自我滅絕?而太宰治本身也是如此嗎?被定位於「無賴派」作家又是如何?
一年前,國中二年級的yoyo看完《丹麥女孩》,她為這本書寫畫讀後感,書很厚,所以她也讀得不快,甚至在畫每一幅畫時,都慢條斯理的勾畫,非常有耐心的為每一頁畫上裝飾的線條。我想,這本書一定引發了她內心的同理心,所以才會如此重視的描畫。
今年六月,左右姐妹即將國中畢業,上週考完會考後,有朋友特別寫信來詢問,問我有沒有建議給即將升國中的小學畢業生讀些什麼書?我想,這就像是幼稚園畢業生要升國小的橋樑書道理一樣。在回答這問題之前,我先告訴朋友: 以孩子最想讀、最感興趣的書為優先(就像是zozo,對電影叢書非常有興趣),因為以後就鮮少有時間讀自己喜歡的書了。先把孩子閱讀興趣穩定建立很重要,然後偶而加入大人覺得也不錯的書。
一年前,yoyo國中八年級的夏天,在慣有的寒暑假閱讀計畫中,她選擇了一本《丹麥女孩》(她甚至還買了原文版)。一直以來,我教導孩子欣賞每一個人的特質,尊重人人之間的不一樣,別以自己的狀態作為衡量打量他人的標準,我很慶幸,在這樣的教養下,她們對於世上許多不同的狀態保持包容開放的態度,不!應該說,持有正常心面對。yoyo在去年將這本《丹麥女孩》閱讀完畢,為了理解她筆下所寫的心得,我也慢慢跟著讀,利用晚間...
看完這本書,我深深嘆了一口氣,十分佩服王瑞閔老師,四百多頁的書,圖文並茂,每一段文字、每一張圖片、每一種植物都是他親手耕耘,多年踏查、爬梳資料而來,這是他十幾年的經驗,而我根本無法一時消化,在畫滿重點線驚嘆之餘,把它收藏在自然生態的書櫃,然後標上「五顆星」。看了這本書後,你會驚覺原來台灣這些植物是這樣來的,你會對那些日治時期設立的熱帶植物園(例如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竹頭角熱帶樹木園)、農業試驗所有...
2019年春天,高雄美術館展出一檔由台灣與韓國共同策展的「移動與遷徙-從地方到他方的故事」展覽(展期到2019.05.19),主題以「移動」、「遷徙」作為主軸概念,人的移動如移工;植物的遷徙如外來種植物引入;另外還有花車舞台流動於各鄉鎮,藝術家用實際行走移動,紀錄山裡荒蕪的廢墟曾有的故事⋯⋯,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作品,就是韓國藝術家丁宰澈(Jeoung Jae Choul)的《藍色海洋計劃》,他蒐...
睡前總是要和孩子聊個二十分鐘,才會捨不得的互相擁抱、互道晚安。 昨晚yoyo告訴我,她又拿出架上的《安妮的日記》重讀,我看著她桌上會考倒數的小白板,上面寫著剩下「59」天,此時,她還願意拿起課外書重讀,實在驚訝,也讓強調閱讀重要性的我十分高興。
左右姐妹升九年級的暑假,我依舊開了書單要她們閱讀,但知道因為一年後的會考,學校要求九年級的學生要暑輔,整個長假就減少了一半。我調整了暑假閱讀的要求,書單僅開出兩本,一本是卡夫卡的《蛻變》,另一由自己決定。她們可以盡情畫畫,文字部分可減少。Yoyo很認真得畫了《蛻變》以及《丹麥女孩》,此篇要分享yoyo畫的《蛻變》。
女兒zozo幾個月前,在極短的時間內,瘋狂的閱讀《被遺忘的孩子》,我很少看見她如此急著知道故事發展,她把書帶在身邊,出門一有零星時間就拿起來讀。直到我也翻了這本書,才感受為何zozo如此著急,因為故事裡有個弟弟,他就如書名所述,被遺忘了,局外人來看,都可以看見札克弟弟內心有多希望擁有父母的關愛,有多渴望心裡被照顧,但為何成人沒有看見?我們的擔憂完完全全被書所控制,zozo也許能從中體會同為孩子那種...
半個月前,收到商業寫稿的邀請,一如往常,我婉拒了邀請,因為經營部落格的方向不在此,於是,和緩的告訴對方: 「親愛的朋友, 很抱歉!我不擅寫商業文,所以,除了閱讀書籍推薦外,沒有另外接文章喔!謝謝你。」 沒想到,對方回答我,就是因為知道如此,知道我部落格的屬性,所以才請我幫忙。原來,是博客來的朋友承接了高雄圖書館總圖青少年書區的改造計畫,他們想請我幫忙推廣介紹。
心情不好時,為了移轉壞情緒,成人可能會去大吃一頓,或是逛街消費,有時借酒消愁、撒手不管旅行去,也有可能看看星座專家預言,計算倒霉期剩下多少時間。其實,心情不好時,或許看看繪本書也挺療癒的!不用花腦筋讀太多文字,輕輕鬆鬆看圖片。
這是一本我們看了又看,借了又借,討論多次、感動多次的繪本,女兒在不同年紀與我共讀李如青老師這一本書—《紋山 中橫的故事》,每隔一陣子讀,對故事中原住民朋友拔刀相助及對大地的愛愈來愈深刻。
「地平線文化」出版社寄來《花園的秘密語言》,也許是因為行銷Fion和我曾有合作,也是FB上的朋友,她或許知道我對於環境生態也是充滿好奇(我是一個會紀錄生態日記的人啊),所以寄來這本書與我和左右姊妹分享。原想把這本書當作是女兒的暑假讀本,可她們選擇了文學類書籍,這本生態書就留給我來啃讀吧!
國中時期,班上有一個女同學,個性安靜內向,鮮少有微笑掛在臉龐,也許是小學帶上來的人際關係狀態,使得同學們總把她當作一個標靶,不斷的把箭射向她,至今,我仍然不知道班上的同學嘲笑她什麼?也不知道為什麼那時的我沒有主見、沒有勇氣站出來見義勇為?在中學生的交友生態中,從眾行為是一切的準則,時常不經大腦就傷害了人,而這個傷可能讓受害人一輩子都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