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重讀《安妮的日記》:開啟二戰納粹屠殺歷史的認識(14.7ys)

睡前總是要和孩子聊個二十分鐘,才會捨不得的互相擁抱、互道晚安。

昨晚yoyo告訴我,她又拿出架上的《安妮的日記》重讀,我看著她桌上會考倒數的小白板,上面寫著剩下「59」天,此時,她還願意拿起課外書重讀,實在驚訝,也讓強調閱讀重要性的我十分高興。

這本新潮文庫出版的《安妮的日記》是我十九歲讀的第一本關於二戰歷史、希特勒暴政的書,那一年他從德國回來,在機場等他時,他送給我這本從台北買回來的書,而這開啟了我對1940年代歷史的鑽研,開始大量的閱讀相關書籍。我十九歲才開始,實在過遲,十九歲之前,為何學校教育沒有開啟我對國際歷史的興趣?反倒是一本書啟發了我?而這也讓我確信,自學的動機往往來自於瞬間的興趣與好奇,以及一個啟發你的人及打開視野的一本書。

 

Yoyo告訴我,為何重讀這本書,因為書裡以十三歲女孩日記方式記錄歐洲戰局,安妮清楚寫著今天是諾曼地登陸等等。yoyo說:「這也好像在讀歷史啊!」原來重讀這本書也是混有學習歷史的動機,更是她應付會考西洋現代史的額外教材。

何時開始的?
我問,妳們知道自己何時開始注意二戰歷史及納粹大屠殺的嗎?她們說:「應該是看了《美麗人生》、《辛德勒名單》電影啊!」(其實還有《園長夫人:動物園的奇蹟》、《偷書賊》等)

我說,其實更早喔!在妳們學齡前後階段,媽媽就開始與妳們共讀繪本《大衛之星》、《請不要忘記那些孩子》等,那時候,我已經試圖告訴妳們,這世界曾經發生過不可思議的事。後來,妳們十歲時開始對媽媽書架裡《安妮的日記》感興趣,之後還讀了《穿條紋衣的男孩》,以及搭配幾部電影,妳們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在吸收,與爸爸媽媽討論曾有的歷史事件。

 

二十分鐘後,我與孩子道聲晚安下樓了。

 

回憶還在追查中,我腦海裡盤查著曾有的接觸,除了書籍及電影之外,這兩個熱愛歷史的女孩還曾吸收過什麼資訊?


▲2018.05.18,13.9ys,八年級和好朋友去看舞台劇。

八年級時,我帶她們到台南「奔放E倉庫」看了一場《安妮的日記》舞台劇,全程以英文演出,演員專業投入的演出,讓台下的我們都感受到當時一個荳蔻年華十三歲少女,被時勢所迫關在密室裡,無限青春活力無法消耗的的鬱悶。

這是由 蝴蝶效應劇團 Butterfly Effect Theatre Co.所演出的劇碼,全程說英語,並有字幕相輔。這些演員演技成熟,把安妮筆下的每一個同居者活靈活現的詮釋,若是看過表演,相信不管有無看過書的,都會再次拿出書來閱讀。
整個故事從安妮進入密室到戰爭結束,死裡逃生的父親重返舊地,家人皆亡的他百感交集,痛絕之時,意外的發現當時納粹壓制他們離去時,匆匆丟下的安妮日記,這一段情感,爸爸把觀眾的情感都逼出來了,坐在我前一排的一個女學生,哭得好慘。


▲2018.05.11,13.9ys,Doch在「哲學星期五-高雄」,我們也在台下聆聽。

同年同月份,我們還一起參加了爸爸在「哲學星期五-高雄」的一場講座,題目是艱澀的:「國家作為感性政體—— 1933~1945 的德國政治美學」,雖然似懂非懂,但妳們就這樣一點一滴吸收了。


▲2018.05.25,而這是「哲學星期五-南藝」場。

我想,女孩的興趣一定內化了,接下來,國中畢業後的她們會讀更多書、看更多史料與電影,也許到時候,是她們告訴我更多世界上不可思議的歷史。

延伸閱讀:

生活小記:打掃記、啃甘蔗、安妮的日記(10.1–10.2ys)

集中營內外的不同世界。《穿條紋衣的男孩》

穿越時空學歷史。《可能小學的西洋文學任務》

她黏了一個中世紀黑死病的「瘟疫醫生」面具(13.3ys)

【專欄】看見大世界:出國是認識異國文化的好機會(2017.08)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