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拔40公尺的南藝大出發,抵達海拔約1150公尺的達邦舊部落Lavana。下午1:40到獵人老師家,與久違不見的安大哥喝了杯茶,問起下午要做什麼呢?安大哥停頓幾秒後說:「我們去拉黃藤。」
每年暑假是小事報辦理營隊的時間,我們總是徵召大學生、研究生進入「報衝小組」,共同完成年度任務。對年輕人來說,作為營隊工作人員雖也是學習,但仍有照顧小學生的責任,應該要有專屬他們的學習團。恰在去年八月,安孝明獵人老師提起修復傳統屋一事,當下我們允諾會帶著學生一起來協助(其實本來也想把青農老師一起帶來的),就這樣,促成了「報衝小組」寒假進修的機會。
小米播種在鄒語唸作「mimpo」,也就是這場活動的命名:米亞播。
秋末,是小事報團隊的農閒期,自八月營隊結束後,夥伴們都沒有再次交集。11月初看見小事報的瀞瑩與種書店所處位置——台南官田渡拔里的小朋友一起打籃球,大人小孩四人混齡一起玩,似乎也沒有實力懸殊過多的問題,而打球中會有火車經過,刷過鐵軌的聲音作為特殊的背景聲,這觸發我想辦一場籃球賽,召集「小事報」及「種書店」夥伴,一起來一場有畫面、有聲響的「小種盃籃球友誼賽」。
秋末,傍晚時分,於台南善化河堤運動跑步,秋的溫度如此善良,無造成肌膚不適感,成群的白腰文鳥雀悅無比,飛越穿梭在河床的雜草叢裡。
每隔一個月到台南官田區拔林的「種書店」值班,紀錄著書店大小事情。這天最有意思的,莫過於兩個小朋友的到來,終於有渡拔國小的小朋友走進來了!(我真的很少在村子裡遇到小朋友)
紀錄「2023第五屆小事報」工作進入尾聲,我想特別記下這兩件事,關於講師群的首次會面連線,與最得力的報衝小組二代。
寫著寫著,我竟然已經記錄到結業典禮啦~營隊結束已經過了一個月,剩餘的歸檔工作漸漸要收尾。
小事報營隊第四天進入靜態的創作時間,從「流域小詩課」到「下大標」、「排版編輯課」,都是要讓小編們開始專注地進入編輯工作:書寫報紙及排版階段。而在這一天,編輯團隊正式進入小事報,一整排的《藝術觀點ACT》專業美術編輯群,已架好電腦、掃描機、影印機,準備好紙也購買了綠色乖乖,開始進入編輯大陣仗。
多年來在小事報引導小朋友書寫小詩,我總是特地訂下當年度的主題,2022年土、植、竹、水、石五元素的二行詩;2021年為有「時間感」的詩;2020年為山海自然的詩。今年,我想與小編們來一首「有節奏感的詩」。
當小編們在沙灘上流連忘返,喊都喊不回來時,黑色剪影勾勒出小事報營隊年年堅持到出海口的美好畫面,什麼憂,什麼愁,什麼生疏與陌生,在曾文溪出海口迎著風,一切似乎都會化解,都會總結出「我們同住一條河」的事實。
這堂課有四部分,介紹曾文溪與兩大水庫、介紹育苗工作線、親手捲秧苗出貨,最後一起灌蟋蟀。 十一歲的小朋友跟著「農人帶路」,上半場陳鴻偉老師傳遞稻米知識,也讓小事報大小編輯真空包裝一包米。農人老師告訴我們,一期稻作的育苗時間大約在小寒與大寒之間,二期稻作則在小暑與大暑之間,而這育苗的工作就是第二個農人老師胡育旗在「渡頭育苗場」進行的工作。小事報營隊時間早已過了小暑與大暑之間(7/6-7/22),已沒有...
第五屆小事報營隊走完了【獵人帶路】課程後,緊接著要把上課場域從鄒族部落移到嘉南平原,【獵人帶路】課程瞭解鄒族文化,【農人帶路】則是帶著大小編輯前往台南官田地區,瞭解台灣稻米與農耕知識。
小事報營隊就像是一個短期的班級學習週,五天學習包含前三天的動態踏查,以及後兩天的靜態編報,這是一場極動又極靜,動身體又得動腦筋,積極好動又得極度專注的營隊,我們得想出許多對策,才能讓小編在營隊中呈現最佳狀態。
▲可惡!巴蘇雅攻擊我 早晨十點,小事報大小編輯與安孝明獵人老師,愛的擁抱告別後,離開了達邦LAVANA部落。下一站即將前往茶山部落,從【台18線】公路接【嘉129】鄉道,這一段長達兩小時的路段可折騰小編們,山路迴轉,一彎又一彎,暈車難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