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人帶路ll:曾文溪/楠梓仙溪臨界區域踏查|玉山南山】(1):山裡的植物

「Yabunaya山南側的林木都被燒光了,連樹影都看不見,只在下方近楠梓仙溪上游溪谷處,還有濃密的森林。北側一帶是針葉樹的原生林,松柏林的底層密生著箭竹,在這裡我採到葉柄有銀線的植物,似乎是金線蓮的變種。」

森丑之助(摘自《生番行腳》p.261)

註:1900年4月6日,森丑之助一行人沿著水山、石山、鹿林山的稜線前進。Yabunaya山稜,指的是延伸到塔塔加鞍部的稜線。Yabunaya山指的是鹿林山一帶。

繼二月「曾文溪/楠梓仙溪臨界踏查|白雪村」(9溪)後,「獵人帶路ll」團隊於三月底再次啟行,進入楠梓仙溪上游13溪,進行「曾文溪/楠梓仙溪臨界區域踏查|玉山南山」。此次領路人為鄒族獵人安孝明老師、方仁義老師,入山參與者有:JJ師、冠彰、邊哥、Doch及selena。

楠溪林道1

楠溪林道2

此篇紀錄分兩大部分,前段為第一天依時紀錄,後段則寫下此次山中看見的植物。

此行主要走在楠溪林道上,楠溪林道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及南投縣信義鄉間,是早期林業砍伐,輸送檜木的要道。因為八八風災而崩塌損壞,目前與世隔絕,人煙稀少,車子行駛的聲音像是會撞到山壁回彈似的,地面常有不知從哪個山頭落下的大石塊,讓小貨車吃盡苦頭。林道生態豐富,動物痕跡多現,植物種類也相當多。途中會經過「楠梓仙溪保育工作站」,看見的楠梓仙溪上游是鄒族老師所言的12溪、13溪。

三月三十日,二〇二四,Day 1

臉頰冒了一顆尚青春的大痘痘,望山中靈氣治療我躁氣的痘。上回上山是二月中,經過半個月團隊再次集合。這次入山三天兩夜,前一夜又到達邦,居住在獵人老師傳統家屋,這樣便能一早上塔塔加鞍部。

07:30|17度C

早上在達邦醒來,被多層次鳥語蟲鳴、雞啼風蕭的立體音響所喚醒,這些聲音好迷人,我羨慕獵人老師安大哥,可以天天聽到這樣天然的演奏樂。


▲上回達邦進修團來採五節芒,就是為了這傳統屋的屋頂。

09:20|夥伴們在下載一個離線APP:Gaia GPS,這對登山者非常好用,可離線紀錄所走的山路,獵人老師肯定也會與自己雙腳走的路線相對照。大家下載完後就準備出發。

從達邦部落走入特富野部落,再接往十字路村,順利連結到【台18號】公路。冠彰說:「我們來(十字路)shopping一下。」買了草仔粿及便食,繼續往塔塔加方向前行,在十八號公路上,可看到多處有著盛開的玉山杜鵑。


▲來十字路村買點東西,這裡好熱鬧。上個樓梯就可以到火車站。

抵達「上東埔停車場」,把車停在這裡。一下車,身子抖了一下,明顯感覺到海拔2600公尺的寒氣。這裡有乾淨的洗手間可使用,我們搬移大背包,搭上獵人老師的小貨車前往「排雲登山服務中心」,因為此行入山,有特別公文學術申請走入楠溪林道。


▲塔塔加鞍部,排雲登山服務中心

11:30|抵達塔塔加鞍部,氣溫14度C,高度2591公尺。位置就在楠溪林道2.8K處。塔塔加鞍部的東西兩側各是玉山山脈和阿里山山脈。「排雲登山服務中心」旁的臺灣二葉松正在開花期,長長穗狀的雄花都向上生長。這次真幸運!都遇上花兒盛開。


▲臉頰長了一顆尚青春的痘子上山

12:00|一入林道沒多久,就看到三隻黃喉貂橫衝直撞的,是我們嚇到牠們,還是牠們嚇到我們?!一路上開車,聽得到熟悉的白耳畫眉,嘹亮的「米酒/一瓶米酒」叫聲,這是我對阿里山國家公園的印象,每回海拔約1000公尺左右,就可以聽到白耳畫眉迎賓叫聲。


▲黃喉貂

搭車時,前座的兩位獵人老師一心兩用,他們慢慢開,左右張望,試圖發覺森林裡動物的騷動。有些時候,他們甚至停下車,走下來,仰頭望著斜坡峭壁,似乎知道,這樣的地形會有什麼動物出沒。


▲獵人老師停下來觀看,似乎知道,這樣的地形會有什麼動物出沒

12:40|開車經過「楠梓仙溪保育工作站」,海拔約為1900公尺,這工作站已經撤站,沒有保育人員駐站,不過屋子都很健康,沒有頹壞。

12:45|抵達楠溪林道8公里處,海拔為1917公尺。因為楠梓仙溪(旗山溪)就在一旁,流水潺潺,濕氣使然讓巨石上都有一層厚厚的苔蘚。


▲巨石上都有一層厚厚的苔蘚

我們得在此處停車下裝備,獵人老師問起大家,是否有帶刀?現場只有我沒有,事實上,我根本沒有獵刀。姐夫(方仁義獵人老師是安孝明老師的姐夫,我們都這樣尊稱他)遞給我一把刀,要我繫著。我有些膽戰心驚的,覺得怎有資格拿刀?正當軟弱即將成形時,安大哥說:「練習一下拔刀。」我突然有些手足無措,不知如何下手?

幸好JJ師邀冠彰和我一起拔刀,讓我這對獵刀生疏的人有同伴助力。「咻」一聲出鞘喊出,似乎又太耍寶了。

獵刀要何時使用呢?當我被植物擋住去路時,突然被點醒,「你有刀耶!」此時才知道可以砍去擋路的植物,而這也是為下一個行者開路。「披荊斬棘」就是這樣的情境吧!

13:00|我建議先吃午餐再開始步行,我在這吃了一顆粽子、芭樂及番茄,在山上吃山下的食物。

13:40|夥伴們開始揹著重裝備前進,走在已經崩壞的楠溪林道上。八八風災造成楠溪林道路斷,從2009年到現在將近十五年沒有修復,人煙稀少,多年來自然塑造成動物自由的樂園。


▲準備出發

此林道有許多落石,被山撞擊雕琢成各種尺寸而滾落下來,也有倒下的樹木擋住去路,野生植物叢生、蕨類植物繁茂滋長。路上還看見蜂鷹吃掉虎頭蜂的窩,空了一個大洞,懸掛在遠處的樹上。


▲倒下的樹木擋住去路

14:25|一路上風光明媚,像上次白雪村一遊,看見了風吹倒的樹、山羌、長鬃山羊(活的、死的)都有,橋邊一隻死掉的山羊,已招來蒼蠅旋繞,一股腐壞味道飄散而出。這隻毛髮棕色的山羊,不知死因為何?其實我很想看牠那厲害的蹄。


▲長鬃山羊


▲一隻死掉的長鬃山羊

大夥兒都在楠溪橋上拍照,看見楠梓仙溪上游的溪水莫名的感動,這座橋已部分頹損,從高處往下看,可看到紅磚橋墩,限速10公里的限速標誌橫在地上,十多年前經過橋也要慢慢開車。兩獵人老師比畫著橋下,似乎在討論從前的山靈水流模樣。


▲楠梓仙溪上游

安大哥說,先前達邦國小勇士營會辦在楠溪林道,他應該有很多數年前的影像回憶;而姐夫更是長遠,上一次他來時,是三十年前來採愛玉的時候,眼前所見與過往模糊地交疊在一起。

放下裝備,休息一下吧!

16:40|抵達營地,開始搭藍白天幕。營地旁有兩、三棵臺灣二葉松。

獵人老師安大哥一個人默默地在做儀式,似乎在向土地神祈佑,讓我們一行人平安好走。我忘了要跟山神莊敬地打聲招呼,來這裡走動打擾,應該要跟山神說一聲的。

20:10|與方仁義獵人老師(以下稱:姐夫)聊愛玉。他說二十幾歲就開始採愛玉,常常會不小心從樹上摔下來,有一回踩空了乾樹枝,從30公尺高度摔下,幸好機警地抓住樹葉、樹枝,慢慢滑落。三十幾年前來此採愛玉的時期,大概花兩個月時間,都在愛玉寮度過。

21:47|溫度約14度C,我準備就寢了,我戴著頭燈寫下最後一段紀錄。大夥兒睡成一排,山壁邊是安孝明老師、依序為selena、Doch、JJ師、冠彰、阿邊。姐夫睡在我們這一排頭的上方。

======================

山裡的植物


▲很多蕨類植物

很明顯的,中海拔針闊葉混生林帶,植物是非常多樣豐富的,而更高海拔還可以看見檜木林、針葉林,此趟看到許多蕨類植物、臺灣二葉松、臺灣華山松、黑松、杜鵑、斗殼科、臺灣赤楊、檜木⋯⋯等。


▲很多森氏杜鵑

玉山杜鵑/森氏杜鵑/阿里山杜鵑

台灣特有種,分布在海拔1700公尺以上高山,花期為4、5月。1906年川上瀧彌與森丑之助在玉山一帶採集到,以森丑之助的名字命名:森氏杜鵑。此行來正是開花期,常見白粉色花盛開,紮營的地方也有一株森氏杜鵑。

臺灣二葉松/臺灣華山松

臺灣二葉松與臺灣華山松是台灣中高海拔,喜歡陽光的先驅樹種。在《以阿里山之名植物圖鑑》提到,1900年4月,日本人類學家鳥居龍藏(1870-1953)與其助理森丑之助(1877-1926)來到台灣山林,進行人類學踏查研究並進行植物採集,他們從特富野往玉山途中,採集到臺灣華山松。

楠溪林道可見臺灣二葉松與臺灣華山松,要辨認兩者的不同,得拉下針葉看看它們是兩針一束或是五針一束?另外從樹皮也可以簡易判斷,臺灣二葉松的樹幹有明顯的縱向深溝裂紋。此次上山看到較多的二葉松,三月、四月是二葉松的開花期(華山松則是五、六月開花),雌雄同株的二葉松樹上,可看到長長穗狀的雄花。從塔塔加鞍部到進入林道,都可以看見開花的二葉松,紮營的地方也有好幾株。

23歲的森丑之助來到台灣高山,想到1920年日本文人佐藤春夫來台,就到台北找森丑之助,書中以「森丙牛」稱他,那是森丑之助的筆名。那時已經距離森丑之助到玉山又過二十年,他已中年43歲,興奮地跟佐藤春夫大力推薦要去走台灣高山。1896~1915年之間,他遊走台灣各地山區,在部落進行田野調查,這二十多年間森丑之助對台灣原住民研究及調查相當執著,並出版了多本著作,其貢獻相當驚人。


▲在果實旁,發現尖尾的枯葉,是大葉石礫的葉形

斗殼科的果實

一路上都有許多斗殼科的果實在地面上,我難以判斷它們的種類,只能不停地拍照,留下它們的身影。這一串聯結三~六顆的果實,為二~三個簇生,圓圓扁扁的,好像是狹葉礫,又好像是高山櫟?最後我在果實掉落滿地的地面,看到有尖尾的枯葉,是大葉石礫的葉形,推算應該是大葉石礫。(自然科學博物館館藏:大葉石櫟、大葉校栗樹葉標本,在楠溪林道採集)


▲樹幹上被刻上「47工」

爬上大樹的愛玉子

許多大樹被攀附了野生愛玉藤,密密麻麻纏繞著,獵人老師說,此區剛開始採集愛玉時,一年可採三千多公斤。

有一棵樹被愛玉工人刻了「47工」,代表這裡有47棵母的愛玉,而此棵是「公」的。不知是不是「工」字比較好刻,而代替雄性的「公」。愛玉是雌雄異株,只有「雌株」果實才能變成愛玉,所以在鄒語,公的愛玉稱為「壞掉的愛玉」。因為外表不易判別雌雄,所以愛玉工人特別做了記號,告知這是一棵「公」的,不要再爬上去採啦~

金毛杜鵑

台灣特有種,花色紅,花期為三、四月。高一生的兒子高英傑其著作:《拉拉庫斯回憶:我的父親高一生與那段歲月》。其中「拉拉庫斯」指的是他們家族在特富野的傳統耕地,那裡曾是開滿杜鵑的地方。杜鵑鄒語為「Laksu」(音似:剌夙),加了複數「Lalaksu」(音似:剌剌夙),即為很多杜鵑的地方。(特富野一個地名)


▲車子行進時,在副座的我拍到毛地黃

毛地黃

1911年從日本引進台灣,全株有毒,葉粗糙、皺縮,花莖挺直,花為紫色的鐘狀花。楠溪林道上有非常多的毛地黃。


▲地上綠綠的,一叢叢的毛地黃

參考資料:

1.《生番行腳》 

2.《以阿里山之名植物圖鑑》

3.《發現臺灣》(台灣博物館出版)

風從河谷吹上來

【獵人帶路ll:曾文溪/楠梓仙溪臨界區域踏查|玉山南山】(1):山裡的植物

【獵人帶路ll:曾文溪/楠梓仙溪臨界區域踏查|玉山南山】(2):留下痕跡的動物們

【獵人帶路ll:曾文溪/楠梓仙溪臨界區域踏查|玉山南山】(3):向獵人學習

更多「2024獵人帶路II」,Link

延伸閱讀:

【2024獵人帶路Ⅱ】(1)林鐵霞山線/南鞍營地 

【2024獵人帶路Ⅱ】(2)水鹿之路/白雪村 

【2024獵人帶路Ⅱ】(3)從白雪村返回起點特富野 

【2024達邦進修團】杉林中纏繞的黃藤 

【博物館】台北「臺灣博物館」:森丑之助採集的原民文物展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