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也有遠方》隨著他的筆,一站一站搭火車
寒假末,就在「逐溪而行」環島旅行回來後,幾日晴朗的好天氣,在戶外自然光源下,把劉克襄老師的《小站也有遠方》讀完,是自然光的加持,讓我宛如隨著他的筆,一站一站搭火車,遇到熟悉的,便回想自我經驗與筆者是否相似?遇到陌生的站別,會忍不住查詢網路圖片,急欲知道站前的那棵大樹或是攤販是否還在,或是車站周邊的濕地與傳統市場又是什麼鄉野風光?我就在這樣的情境下,以他人的視角出發,佐以想像力環島一周。
劉克襄老師文風親切,文體輕鬆易讀,作品非常適合青少年閱讀。要寫下這些地方見聞與旅行心情,得親自走一趟,每走一步就像刻了一個字。劉克襄老師更厲害的才能,就是他對生態植物、鳥類物種相當熟稔,蔬菜的種植採收與漁獵季知識更是了解透析,尤其他專攻中部地區,對我這南部人來說,中部是相對陌生的,因為我們總是跳過中部,直接往北部去。
《小站也有遠方》以鐵路線分類,分別是南迴線、台東線、北迴線、宜蘭線、平溪線、縱貫線北段、海線、山線、縱貫線南段、屏東線,恰繞台灣一週。閱讀後,絕對會有一股起而行的衝動,多想立即到這些可能較不易被安排為旅遊點的地方走走。青少年閱讀後,若是採取行動,隨著作者來一趟環島鐵道旅行,或許可作為成年禮儀式呢!
除了劉克襄老師的文字外,最溫暖的是還有劉媽媽的手繪插圖,在自序中,劉老師提到母親已行動不便、逐漸失聰,但花很多時間在社群上追蹤兒子的動態與訊息,不知為何,讀到這特別觸動我心,長輩需要專注的目標才能感到生活有意義,劉媽媽留意兒子的動態,然後臨摹兒子給的圖片,對我來說,就是長輩重新找到人生方向的最佳範例。
以下我亦想寫下我有感覺的站別,與我曾有的遊記作呼應。
【枋寮】
‧火車準時啟程了,從到處是蓮霧果園和魚塭的郊野,駛進滿山愛文芒果的枋山山區。台灣海峽就在旁邊,因為接近太平洋,海溝更深,伸出西部難以想像的蔚藍。火車轟隆駛進山洞,聲音如響雷,卻也把現狀拋諸洞外。(p.15)
筆者描述這一段路就是我每回南下恆春或是往東旅程中,經過枋寮、枋山的感覺,水果物種及海洋天色是最直覺的刺激,冬季紅色蓮霧(今年旅行才買一大袋)、夏季橙黃愛文芒果以及蔚藍海色,就是構成這一段路最天然的顏色。
▲2011.06.05及2013.10.19,曾去過枋寮車站,當時門面很奇特。
以前拜訪:
【東里】
‧抵達時才發現,若是佇立鐵道旁,永遠等不到任何火車。這段路線已廢棄,車站也人去樓空,沒營運了。⋯⋯(略)⋯⋯。我們走上月台散步,這回真是神奇了,火車不來,世界彷彿更加寬廣。望向新站,赫然發現此地西邊的中央山脈,竟有著台灣地理罕見的恢宏。⋯⋯(略)。天空時而有度冬的雁鴨結伴群飛,三兩烏頭翁在苦楝樹上呼應,遠方則有白腹秧雞苦哇地鳴叫。(p.42-44)
▲2020.01.18,曾去過東里車站。
以前拜訪:
【雙溪】
此站文讀來特別有感,劉克襄老師展現出豐富的農植蔬果知識,對於他的小站買菜論,我更是認同。
‧只要朝前方的市集瞧個片刻,聽聞喧囂的聲音,甚而呼吸到人群所擾動的氣味,整個人就像冬眠的熊醒來,找到了今春的第一個道蜂蜜。⋯⋯(略)⋯⋯。梅雨前夕,我又去了一趟。驚蟄時節賣的蔬果,主要有菜豆、蒲瓜、芋梗、隼人瓜,以及各種色澤的古早茄。瘦小的綠竹筍少許,北部正宗的烏腳綠比例似乎最多,隱隱欲躍升為此地特產。不同款式的地瓜葉,野地的空心菜往往也會湊趣其間。(p.97)
‧搭火車來此買菜,就是有這種無從敘述的喜悅。跟你在城裡走逛市集的況味截然不同。找對小農,不僅見識新奇的物種,經常還有農作的學習。縱使只是常見的蔬果,因為來自個體戶的栽種,醜一些小一些,但那些略為不同的外貌,隱隱都有通向不同物種源起的密碼。(P.98)
【十分】
此站文中,認識了「獨眼小僧」,那是採礦年代特有的電動車頭,目前在「新平溪煤礦園區」作為觀光列車頭。
‧獨眼小僧是運煤車廂的火車頭,最大特色是駕駛座前方,有一大圓孔,因此得到如是綽號。它是台陽公司從日本採購,昔時用來拖拉礦車。目前煤礦園區內還有另外三部火車頭,都是複製品。(p.116)
【嶺腳】
‧在自己孤伶穿越小村時,每間房子裡可能都還有一位老人,可能一二星期都沒人探望。他們終日隱身在裡面,難以遠行,甚至出來吃頓午餐的能力都有問題。這樣的小村情境,是我滿懷旅行況味時,必須時時提醒自己的。(P.122)
這篇提到嶺腳有老人共餐聚點,我想起從前在台南白河大竹社區,也會有社區媽媽為長輩準備午餐,一起共食。
【百福】
‧水牛棲息草澤對我而言,無疑是農村大量消失下,最後的殘景。牠們在河岸徘徊,不只帶出寫意生活的鄉野,同時意味著周遭或許還有大面積的濕地,供牠們徜徉。(P.136)
突然想起花蓮光復溪橋下,總是有黃牛在吃草。
‧細雨中,車輛輾過路面的擾動聲減低了,鳥聲雜沓而來。河岸草叢有白頭翁、褐頭鷦鶯和紅尾伯勞,紛紛以不同聲調喧嚷,熱鬧地活潑來去。八哥和灰鶺鴒走動於步道前方,彷彿在引路。(P.137)
【山佳】
‧老車站重新整修後,不單是倚老賣老,努力把過往的建築風貌留住,還想藉由昔時的採煤風情,展現這個小站的獨特性。但規劃者的能力也僅止於此,一但踏出前面的公路,旅人很快就被拉回現實,拉回某一衛星城市的髒亂和失序。(P.159)
【龍井】
‧設法給人溫暖,這樣待客的努力,正是晚近台灣人努力實踐的生活底蘊。小站濃縮的,可能便是這等外貌和內涵,以及這等美學形式吧。(P.189)
【台中】
‧它當然是棟典雅的歐式建築,帶著華美而富麗堂皇的樣式。但看久了,真的有一種風塵僕僕的況味,因為無數旅人的來去,透過百年的生活浸潤,慢慢孕育出今日的好樣。尤其是,旁邊那座現代恢宏的新站逐漸完成,開始使用時,更加鮮明地形成高貴地遙映。⋯⋯(略)⋯⋯。擁有文化底蘊的城市,不必然非得追求大樓和高塔的地標,而應以維護過往的生活風物為傲。懷有這樣的前瞻,舊車站保留了,未來做為鐵道博物館,才能展現其存在的價值。(P.223)
Zozo曾與閨蜜紫涵在2020年到台中旅行,住在火車站前,畫下舊站的樣子。台中火車站新站體是非常龐大的,會洗刷過往來到台中車頭的記憶。
▲2020.08.20,高一暑假zozo和涵去台中玩
書名:《小站也有遠方》
文:劉克襄
繪:陳纖纖(劉克襄的母親)
出版社:遠流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05月01日(初版一刷);2022年3月25日(初版四刷)
適讀年齡:12歲以上
左右女孩第一次讀劉克襄老師的文章,應該就是小學五年級讀過的《湖邊散步》,我紀錄在這篇:秋天來了:橋下的甜根子
更多「鐵道/老車站」,Link!
※2024.02.16紀錄:
我們也鐵道之旅囉:2024環島驛站之旅
延伸閱讀: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