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徬徨少年時》讓人不斷想到自己成長時

寒假期間,我丟了兩本書給高一生,這是媽媽堅持寒暑假要加強閱讀的習慣,大人建議書單加上自己的書,讓自己在長假充實閱讀不偏食,而這可平衡了平時上課無法有充裕時間閱讀。我開出的書單有二:一是卡繆的《異鄉人》,另一是赫曼・赫塞的《徬徨少年時》。

幾年前讀過赫曼・赫塞的《徬徨少年時》舊版翻譯,在四十年前就已被翻譯,那時叫《成長的苦澀》,二手書店標價42元換得了進入赫曼・赫賽作品的門票。而這本成長小說,有的翻譯為《德米安》,不管是何種翻譯,作品本身就很令人震撼,即便經過百年(原著於1919年發表),仍讓許許多多的讀者對每一行字、每一段話掛念其中。它懸在心頭,重重的敲擊著你,迫使你重返童年,從十歲開始,隨著辛克萊進入中學、大學,直至成人。

 

故事從十歲的辛克萊開始說起,一開頭便描述著兩個特別的世界,十歲的孩子已經感受到光明、溫暖,與隨意之中飄散而出的「惡」,這兩個世界分別代表著純潔穩定與邪惡刺激,辛克萊應好好的在父母的雙翼之下取暖,為何對「惡」世界感到好奇?因為撒謊吹噓自己,招來大孩子的霸凌與威脅,甚至得做出更多錯誤的事(偷竊等),井然有序的美好生活頓時落入地獄。這段童年故事開啟了他的徬徨少年時。這一段無法公開、無法向父母撒嬌,只能獨自承受的事件如影隨形殘害他,讓他瞬間成長了許多,瞬間看透了很多事。

・截至目前,這是整個事件最重大的一刻,影響久遠。它是危及父親神聖形象的第一道裂痕,是造成支柱崩塌的第一道縫隙;這曾經撐起童年天地的支柱,在每個人得以成為他自己之前,必定都將被摧毀。命運的底蘊,是由其他人看不見的經驗所組成。這樣的切割和決裂會再度癒合,會痊癒且被遺忘,然而隱密的深處,它依然存在,繼續淌血。

 ・我必須感受自己如何用新的根攀附在外頭的黑暗和異地裡。我首次嚐到死亡的滋味;死亡嚐起來苦澀,因為它是新生,它是一種面對重生的畏懼。

 ・他如影隨形,常常出現在我的夢裡,他在現實生活中未對我做的事情,我的想像力讓他在我的夢中實行。在夢中,我完全成為他的奴隸。

 

而在此時,辛克萊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人——德密安,那象徵光明面、正義、永不畏懼、猜疑的一個世界,他為辛克萊解決了纏身的霸凌。

・假如你懼怕某人,那代表你賦予了他這個權力,例如你做壞事被另一人發現,他就有權控制你。

 ・人生在世最無聊的就是,走在一條由他人引導的自我之路。

 

這霸凌事件讓他遇見了生命中重要的人—德密安。人生許多關鍵時刻都會出現他,不管是實際的他出現在眼前,或是他說過的話,他的精神、思想與言論,都確確實實地影響著辛克萊,辛克萊有時想見他、有時不想有任何瓜葛,欽佩、排拒、感謝、疑惑⋯⋯各種心境皆有,但最後總會建立聯繫。

・有意識的生活築起一坐搖搖欲墜的橋樑,跨向那個隱密的世界,因為我內心的兒童世界已經倒塌。

 ・我彷彿受到神聖的天啟,原來我的問題是所有人的問題,一切生命和思想的問題: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個人的生命和想法,竟然已深刻地參與了偉大思想的永恆巨流,不由得升起一股恐懼和敬畏。這份理解證實了我的困惑,卻沒有為我帶來喜悅,相反地,它激烈且嚴酷,因為它意味著責任,表示我不再是孩子,必須獨立而行。

 

漸漸的,成年的辛克萊建立了自己一套系統,有自己面對世界的解套與能力,德密安是他生命蛻變重要的起點,更是讓他成長的重要關鍵。這本書讓人不斷想到自己的成長,就如已育有子女的我,仍在昨日睡夢中(2020.02.08),夢到自己與母親吵架,夢醒後,告訴自己這個夢是提醒自己要更愛媽媽、包容媽媽,夢中的自己是年少徬徨的自己,如今,我已夢醒,我已養成了如辛克萊的穩定能力。

・我的童年世界已成廢墟。父母親看我的眼光顯得有些尷尬,姊妹們變得很陌生。一種醒悟削弱了我原本熟悉的感覺和樂趣,越來愈淡薄,花園沒有了香味,森林不再具有吸引力。我的周遭就像是一場舊物大拍賣,貧脊乏味,書籍不過是一堆紙,音樂只是一種噪音。

 ・我費盡心思,努力從坍塌的生命廢墟中,重新為自己建立一個「光明世界」,全心全意生活在這唯一的期待中,企圖擺脫身上的黑暗和邪惡,只求停留在光亮當中,跪倒在眾神面前。這一片「光明世界」,是我依照自身的想望打造而成,我自己創造出來的任務,它不再是逃回母親的懷抱,不再是不負責任的安全感;它肩負著嶄新的任務,我自己創造出來的任務,意味著責任和自我要求。

 

你得自己讀,才能了解其中,就如我跟女兒說,你得自己看才明白。而我只下了一個親切的閱讀動機,我說:「赫曼・赫賽去過檳城的E&O,就是我們在海堤上吹海風、派派哥哥跑進去瞧瞧的那家高級旅館。」她們聽了頓時覺得親切極了。

 

以下圖片為高中一年級的左右女孩的抄書,可能和我抄到同一句,也可能因為年齡差異,感觸點相差甚多。

20200128-zozo畫徬徨少年時2  
▲zozo抄寫。

20200202-yoyo畫徬徨少年時2
▲yoyo抄寫。

書名:徬徨少年時Demian

作者: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另有:《車輪下》、《荒野之狼》)

譯者:林倩葦(我喜歡林倩葦所翻譯的)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1日

原著出版:1919年(1957年諾貝爾文學獎)

適讀年齡:15歲以上

zoyo閱讀齡:15.6 ys(高一寒假)


▲yoyo筆記中。2020.02.01,15.6ys,高一。

 

後記:

1.關於德米安,河合隼雄在其《孩子與惡》中,有精彩的分享。

2.六年前,2013年06月17日,我讀過《成長的苦澀》,當時記下這些文字
兩個月前,讀了Alice Miller的《幸福童年的秘密》,文中提起了赫曼.赫塞。這一深入讀,才發覺從前讀赫塞只讀到表面。我試圖從書架裡找書,終於找到了這本年代久遠的書,不知是我還是Doch用了25元買了這本民國68年出版的書,當時售價50元。別以為年代久,才一頁就激盪著我。

 

延伸閱讀:

《車輪下》學業壓力下的孩子

她又重讀《安妮的日記》:開啟二戰納粹屠殺歷史的認識(14.7ys)

集中營內外的不同世界。《穿條紋衣的男孩》

【做筆記】《孩子與惡》

yoyo簡畫:卡夫卡的《蛻變》(14.1ys)

第一次家庭報告:聶魯達與《聶魯達的信差》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