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再訪馬來西亞雙溪大年、檳城】五福書院、聖母升天大教堂、聖喬治教堂
旅行第六天,從牛甘冬走到愛情巷,這一篇把牛干冬路的「五福書院」,以及走到愛情巷底會看到的「聖母升天大教堂」、「聖喬治教堂」一起合併書寫,一個是華人會館組織,二是英國的教堂。這三者都曾有「最早」之說,聖母升天大教堂是馬來西亞最早的天主教堂,聖喬治教堂則是最早的聖公會教堂,而五福書院曾被誤說是最早的華校,對於這三個「最早」,我在此文一起分享。
七月二十九日,二〇一九,Day 6
在牛干冬(Lebuh Chulia)路上,燕京酒店對面,有一「五福書院」,我們好奇走近前埕,紅色柵欄門好高,足足兩個成人高度,問了裡頭的爺爺:「可以參觀嗎?」爺爺點頭說歡迎。
五福書院前身為「五福堂廣州府會館」,這會館建立乃在聯絡感情辦活動、服務同鄉,舉凡流落外地無人照顧的粵人,都可以佔棲會館。
1786年萊特來到檳城後,華人開始建立社團,最早的華族地緣組織是1801年成立的嘉應會館和增龍會館,1819年則成立五福書院,位置大約在現在僑生博物館附近。
十九世紀末,檳城當地富豪鄭景貴在宿敵義興地盤上剷平舊址,建立豪華家宅,並買下原「五福書院」的地皮蓋「海山棧」總部及「慎之家塾」(慎之是鄭景貴之別字),另外,又買了牛干冬一塊地,請「五福書院」移至此地,也就是說買地換地,請「五福書院」換位置。
有人說五福書院是最早的華校,但也有學者提出不同的意見。
在《馬來西亞多元共生的赤道國度》一書中提到:
馬來西亞回文教育的發展大約開始於十九世紀前後,華人移民南來,即已意識子女教育的重要,為了解決子女教育問題而紛紛設立私塾⋯⋯早在一八一五年,馬六甲已經有三間私塾⋯⋯最早的華校,有者認為是一八一九年檳城的五福書院,事實上,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清乾隆年間為避免家族聯宗聚眾借勢,曾在廣東實行「譜禁」語「祠禁」,逼使廣東各地宗祠分改名避禍,此風延至南洋各地宗祠。由此可知五福書院實是一間宗祠,一如吉隆坡的陳氏書院和檳城的慎之家塾,都是宗祠。
關於這點,我在幾篇文章看到相同的論點。
到愛情巷底,會連接三個建築物,首先遇上的是聖母升天教堂,此教堂的歷史可推到1786年,而建築物建於1860年,紀念第一批來到檳城的天主教徒。如果把時間與地點拉到台灣,第一批來到台灣的天主教徒則是前一年,1859年來到高雄鹽埕區,也就是我們曾經去寫生的玫瑰教堂,那是台灣天主教發源地。
我們來到此地是午後一點鐘,我的胃還在翻騰不舒服,原想去檳城博物館,沒想到中午有休息時間,只好轉站到聖母升天教堂,教堂裡恰好有儀式進行,我們坐在後方座位,讓身體熱度稍稍降溫。
同樣一條路,走幾步路到有尖塔的聖喬治教堂,這是1819年建立,是馬來西亞最早的聖公會教堂,也是東南亞最古老的聖公會教堂,與五福書院同一年建立。來這裡幾天,終於看到了日本人遊客,一家三口在草皮上玩著,很幸福。而草皮上有另一個涼亭,是在紀念建立檳島基礎的萊特上校,這亭子是1886年建立,慶祝檳榔嶼開埠一百年。
【2019再訪馬來西亞雙溪大年、檳城】yoyo行前簡單報告(14.11ys)
【2019再訪馬來西亞雙溪大年、檳城】新文英碼頭、紅樹林保護區、布秧谷考古博物館
【2019再訪馬來西亞雙溪大年、檳城】果園採果:榴槤、山竹、紅毛丹、龍貢果
【2019再訪馬來西亞雙溪大年、檳城】雙溪大年(Sungai Petani)吃美食
【2019再訪馬來西亞雙溪大年、檳城】双溪大年老街場:關帝廟、常益合計醬油廠
【2019再訪馬來西亞雙溪大年、檳城】雙溪大年演講:《童年,再童年》從內心出發的帶養過程
【2019再訪馬來西亞雙溪大年、檳城】小太陽幼兒園親子木工坊:雨林國家的天然素材多豐富!
【2019再訪馬來西亞雙溪大年、檳城】從雙溪大年搭乘渡輪到檳島
【2019再訪馬來西亞雙溪大年、檳城】檳城喬治市「Kimberley Hotel 」
【2019再訪馬來西亞雙溪大年、檳城】檳榔路(Jalan Penang)/散步喬治市
【2019再訪馬來西亞雙溪大年、檳城】檳城「Hin Pop-Up Market興公司週日快閃文創市集」/Bricklin Bar cafe
【2019再訪馬來西亞雙溪大年、檳城】檳城牛干冬(Lebuh Chulia)到愛情巷(Love Lane )
【2019再訪馬來西亞雙溪大年、檳城】五福書院、聖母升天大教堂、聖喬治教堂(本篇)
更多此次旅行紀錄,Link!
延伸閱讀:
台灣的潮汕會館:【寫生】台南「三山國王廟」:台灣唯一的廣東廟宇(10.6ys)
高雄鳳山的「鳳儀書院」:跳脫歷史,有一點俏皮感(10.7ys)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