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芥川龍之介的初步印象,來自日本的文學獎:芥川賞。這個獎項為紀念芥川龍之介(1892-1927),其朋友菊池寬在1935年設立此獎項,鼓勵新人作家的文學創作。現今較為大家熟悉的大江健三郎(1958)、小川洋子(1990)都曾是得主。而日本多位文豪都曾擔任過評審,例如1935年第一屆的評審就有川端康成、佐藤春夫、谷崎潤一郎⋯⋯,1966年有三島由紀夫等。 芥川賞受賞作/候補作一覽表
五月二十六日,二〇二一,zoyo 16.10ys 今早yoyo在飯廳進行線上上課。上課時間敲鐘,進入虛擬教室者少了數人,第一堂總是難熬,才第二週,學子們似乎已經出現了散態,這是可預知的狀態,在家自學或工作皆需高度自制力啊!
讀過卡繆的《異鄉人》,後段故事發展仍顯明的記憶著。這兩年,名為「Covid-19」的病毒細菌無情的攻擊人類世界,許多文學著作又再度被哄起,尤其是卡繆的《鼠疫》(另有翻譯《瘟疫》),在這樣人心惶惶,瘟疫襲擊之時,應該讀讀此書。
幾個月前,好友蓉與我分享一本書,她從北部郵寄到南部,從略冷的初冬傳送到忘了入冬的南方。夜裡拜訪這本繪本,封面是個男孩站在湍急水中,水起了浪,他安安靜靜的享受其中。入內的圖畫引領著我,一種極緩的翻閱速度進行著,十分鐘後,闔上書,闔上眼,故事最後的那份感動扣住了我。
近來親子天下出版了一系列女力科學家書籍,年前收到邀請,為這套書寫推薦,在閱讀期間有如新知填充,一下子認識三個傑出的女科學家,不過因為是科學家故事,對小學生而言,部分內容讀起來會有些吃力,得靠大人共讀引導。我交出文字後,決定再為這篇介紹文擴寫,多介紹多一點這三位科學家的生平故事。
閱讀妹尾河童的書,大概是從2013年開始的,一系列的「窺看」系列,讓我對這日本爺爺產生好的印象,兒時充滿好奇的他調皮可愛,直至長大成人仍不斷有創意點子湧出。那時,朋友Yen Ling Chou介紹我去看妹尾爺爺的自傳《少年H》,我買了書一直放在書桌左側待讀區,偶而翻翻幾頁,然後又被其他書擱住了。隔了這麼多年,終於在幾個月前,一鼓作氣讀完。喜愛歷史的我深刻體會,這本書是跟著時代走,範圍涵蓋二戰期間日...
2020年夏天結束「跟著佐藤春夫遊台灣」,我開始進入沈澱階段,一方面消化自己隨文字所走的路線,一方面又開始搜刮其他相關書籍,就在我整理旅記的這段期間,發現了一本剛出版不久的《旅繪台灣》,作者林致維也循著百年前佐藤春夫訪台路線,用自己擅長的水彩作畫,畫下了所走的路。在書店看見這本書時,我是帶著感動而買下它,因為有那麽一刻,感覺到有人和我一樣,會因為過去發生在台灣島嶼的故事,而踏上歷史的軌跡,那一瞬間...
年前親子天下的朋友們,來信邀請我參與台南圖書館位於大橋的新總圖開幕,推薦書籍的活動,推薦書為自己2020年愛不釋手,或是2021年適合閱讀的書籍,立馬寫了幾本推薦給讀者,而且可以偷偷塞一本自己的著作,真好。
這是一本知名度相當高的日本繪本,1997年出版後人氣不墜,不僅被翻譯成許多譯本,日本電影也常出現它的身影。為何這本書如此跨世代受到喜愛?或許暗示著人們擔心「愛」不輕易,「愛」不長久,或是明白衡量「愛自己」與「愛別人」之間的比例是重要的。透過這隻厭世貓來告訴人們,唯有愛過,熱愛生命,才是真正的活過。
法國昆蟲行為觀察學家——法布爾(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是許多昆蟲愛好者的啟蒙老師,一生貧困的他雖沒有過多財富,但堅韌的研究精神就是最富有的資產,他細膩的觀察力及豐富多感的文學筆調,寫出昆蟲的世界,其巨作《昆蟲記》影響著後代許多人,拉近人與昆蟲的距離。
▲2009.05.20的路邊歌仔戲 高二女兒告訴我,國文課要課堂演戲,內容是課本中的其中一課,國文老師要大家操台語演出,可說是困難度十足。zozo十分緊張,因為她要負責演主要角色,台語是一大挑戰,她不想敷衍了事。 我問起。「是哪一篇文章呢?」原來是洪醒夫的〈散戲〉一文(約收錄後半段三分之一),真巧!家中恰好有一本洪醒夫的《黑面慶仔》,我訝異著國文課本收錄洪醒夫文章,yoyo回應:「現在重視鄉土文學...
幾個月前的暑假,訂下全家學習主題為:香港,透過作家西西的作品,以文字進入香港。我從圖書館借回西西數本作品,升高二的zozo選了《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作為暑假閱讀書,而yoyo選的是:《候鳥》,這本是西西自傳式的書寫,經歷兩次戰爭,從北方南遷的童年故事。閱讀時,若搭配陳果導演的《他們在島嶼寫作——我城》,就更能了解西西創作的脈絡。
幾個月前的暑假,一家四口有些忙碌,我不願放棄長假一家進修的機會,仍堅持著一直以來的讀書計畫。這個暑假短程,短到只能讓我對女兒說:「好吧!選一本。」(以前是選三~五本的)。這些是香港作家西西的書,你猜!十六歲升高中二年級的左右女孩各選哪一本?若是你,又想看哪一本?
近日到屏東大學附小演講,分享了親子共讀主題,我談到寒暑假時,自家小家庭都會有閱讀計畫,從女兒小一開始認得字開始,每逢長假必會鼓勵她們增加閱讀,暑假時間較充裕,本數多一些,寒假則因為碰上春節本數較少。暑假閱讀會要求孩子寫繪圖書心得(畫畫+文字書寫),寒假則是抄寫喜歡的詞句。 參與的家長問:「左右姐妹大概是讀多少本?」
女兒進入升高二的暑假,將行事曆填滿了密密麻麻的學校活動,我叨唸著忙碌的她們,可別忘了家庭時間的重要性,行事曆中應該留下空格給小家庭聚會。我說,「妳們可別忘了!父親節就快到了。」她們一副早就記在心裡,不滿的回應我:「我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