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話像河流》口吃者的安靜童年

幾個月前,好友蓉與我分享一本書,她從北部郵寄到南部,從略冷的初冬傳送到忘了入冬的南方。夜裡拜訪這本繪本,封面是個男孩站在湍急水中,水起了浪,他安安靜靜的享受其中。入內的圖畫引領著我,一種極緩的翻閱速度進行著,十分鐘後,闔上書,闔上眼,故事最後的那份感動扣住了我。

翻開書,第一頁的影像聚焦起來,像是貼著窗邊及桌緣觀看著,近距離讓人不由得專注,那些衍生帶出的名詞、狀聲詞、形容詞近在眼前。書中的男孩想唸出字,他得慢慢拼音,腦海裡的字句成形了,松樹、烏鴉、月亮⋯⋯,字並沒有發出,在嘴岸邊徘徊。我忍不住唸出書中一開頭的字句:「每天早晨,醒來,有許多的聲音,圍繞在我四周。」男孩為何難啟口,那些聲音與字音為何延遲?

20210308-我說話像河流2 拷貝

我揚起下巴,側著頭回想自己的經驗。每天早上,也有好多字圍繞在四周,那是自然景色下的名詞,鳥啊,樹啊,蟲。有時也是名詞、狀聲詞、形容詞,透過大腦定義輸送到我眼前,無阻無誤地說:「啊!今天大冠鷲特別早起,盤旋天際」;「陽光如此強烈,毫不留情鋪在我身上。」⋯⋯。我再想想,還有些字是透過書本而來,用微量音量的筆抄寫下來,字在紙張上呈現動態,然後可以自然地跳出嘴邊。我說話如此流暢,不成問題。

 

但男孩呢?我又低頭回到繪本裡,自責著怎能用自己的狀況衡量著憂鬱男孩。

男孩像是被纏住、被禁錮、被施了魔法,他沒有辦法唸出這些天然生成的字。聲音無法發出,但他的大腦無限想想,松樹在嘴裡長根、烏鴉卡在喉嚨深處、月光在他嘴唇施了魔法,他說:「我安靜得像塊石頭。」

抓不著字,一語不發的他在教室後,恨不得世界吞噬他,老師不要呼喊他,忘了這顆久置的石頭,如此,異樣的眼光就不會投射在他身上。男孩明白,同學只發覺他吃力的想說話,臉部表情無法受控,線條扭曲,那份挫折比說不出話來更令人沮喪。

20210308-我說話像河流3 拷貝

繪者席尼・史密斯(Sydney Smith)似乎能體會這無助,他用水彩畫出側面的男孩,畫面裡有十幾個他,沒有五官或是只有雀斑,模糊的臉部表情或是頭部的曲線,都呈現著男孩吃力難熬的樣子,或是猜測別人看他的樣子。

 

他說:

他們只聽見我說話的方式和他們不一樣;

他只看見我奇怪的臉部表情,和無法隱藏的恐懼。

我的嘴塞滿了早晨的那些字,無法正常的說話。

 

英國作家毛姆童年時期也因口吃面臨許多壓力,同儕間的譏笑苦惱著他,他在〈宗教之謎〉一文中寫著:

我才剛開始上學,就在同學們的嘲笑與侮辱之下,發現我說話結巴是多大的不幸。⋯⋯我想像同學們看到我不再口吃時的驚奇表情。我欣喜若狂地醒來,卻發現口吃依然如故,這一下對我真是個沈重的打擊。

(摘錄《童年與自畫像》書林出版)

 

該如何是好?繪本裡的男孩一定也和毛姆一樣,每日醒來,發覺自己口吃仍在,承受沈重的打擊。

20210308-我說話像河流4 拷貝

在這樣「說話不順的日子」,爸爸總會在放學來接他,帶著他去河邊散心、踩石頭,白天折騰了他,思緒紛亂,那些同學的嘲笑也來攪局,讓他心裡刮起了風。

爸爸懂孩子的憂傷,理解孩子深沉難測的無底洞,他很有意境的說:「你說話就像是河流。」像河,多好!河流有多面向,水花四濺就如他重複說著幾個字音,像是強化字句的重要性;拍打衝擊就如他頓點的重音,可以抓住重點;急流迴旋就如他焦急得吐出話語,又如滔滔不絕的講者。然後,多種形象的河好似治療了他,慰藉了他脆弱的靈魂,男孩堅定的想著「我說話,像河流;我說話,像河流」。

 

我看見一位深愛孩子的父親,如何有智慧的引導著失去陽光的孩子,而孩子又在多年後寫下這本書,用他慣有的安靜方式回憶這一段童年時光。

20210308-我說話像河流5 拷貝

喜歡讀完繪本後,作者留了韻味與氣氛讓讀者慢慢思索,那份感動久久留在心中,它沒有傳達「教條式」的應對方式,只是鋪陳氣氛給翻閱的你。這繪本就如一件藝術作品,留給觀者許多想像,是沒有句點的綿延思考。

 

這本書得到「2020Openbook 好書獎」,在網路上可以看到作者喬丹.史考特(Jordan Scott)真誠的得獎感言,他慢慢的說出感謝,雖然說的慢,有些字被卡住,頓在重複的字音,但可以從他溫柔的眼神感受到真心,他將童年自身經驗寫成了這本書,告訴讀者,口吃者如何安靜的度過童年,又如何從父親的那句話獲得慰藉。而我又回到自身經驗,我能暢所欲言,但遇到書寫瓶頸時也語塞難熬,那安靜像個石頭的感覺能體會多少呢?我也想告訴自己,你說話像河流,你的思緒像河流。

 

最後以作者的一段對河流的想法,作為此文的最終。

 

在河邊,我對「流暢」有了不同的想法。河流都有河口、匯流和水流。河流也有其天然的型態和耐性,永遠朝向一個比自己更寬廣的地方前進,但是,當河水流動的時候,卻也會卡卡的,像我說話一樣。

 

書名:《我說話像河流

文:喬丹.史考特(Jordan Scott)

圖:席尼.史密斯(Sydney Smith)

譯:劉清彥

出版社:拾光

出版日期:2020年10月

適讀年齡:4-7歲親子共讀;8歲以上自己讀;全年齡適讀。

 

本文亦發表於親子天下「悅讀頻道網站」——Selena的讀寫日記

延伸閱讀:

《我是比比比利》他慢慢說,我們就慢慢聽

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陌生人。《夏先生的故事》

那個想聽故事的小男孩

【睡前說一點話】練習調整失落的心情

《躲貓貓》尋與匿都是得獨自面對

《你在想什麼?》腦海裡的幻想世界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