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人帶路:台南官田旗哥育苗場

作家吳晟在其早期作品《店仔頭》中的〈挑秧苗〉一文中寫著:

每年盛夏期間,正是吾鄉最緊迫的農忙期,猛烈的陽光下,大家忙著趕緊收割、曬穀、收稻草;緊接著又要準備下一期的耕作,培育秧苗、犁田、整地、除草,趕時趕陣,一天也不得拖延,唯恐誤了插秧期。

母親常說:這一段期間,作物長得緊張,人也要跟著緊張。

這天參觀育苗場的育苗過程,在場的工作者皆透露出一種吳晟筆下的緊張感。

隨著「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策展團隊,開始踏走曾文溪中游地帶,有別於去年踏走上游的「獵人帶路」,中游的農業專家們帶領我們這群門外漢,認識曾文溪流域的物產農作,正所謂的「農人帶路」。踏上這裡的土地,搓揉此裡的泥土,不禁感性的想著:是這些土壤與老農經驗、青農新技術,持續培育出這塊平原山林的豐富物產。

名副其實的「門外漢」無誤!即便跟著聽了四、五小時的秧苗課,仍無法牢記技術問題及培育時各種注意事項。我一直分心觀察著,旗哥停不下來的俐落身段,看他大汗涔涔,額頭滿是點滴汗珠,然後滲透整件衣服,以及與在地長輩訂單往來的台語對話,還有他如何吆喝旗下的子弟兵,一聲令下就開始動起來。


▲阿公來訂苗

旗哥是台南官田渡頭在地人,他的父母種稻、種芒果(可能還有其他的作物),從小就跟著家人在自家育苗場工作的他,小時候還曾經因為沒留意機器運轉,而讓手指受傷。成年後,他接管父母的農地事業,年輕的他累積從小學習的經驗,知道哪些步驟與流程需要改善,倉庫的改良、機器的進化、育苗技術升級,都被這腦筋靈活的旗哥所駕馭,他甚至為了好好養苗,買了好土,堆了一山坡。


▲旗哥買了一山坡的好土

七月二十六日,二〇二一

午後豔陽高高頂掛著,撒下炙熱的熱氣等著我們。今日我們要體驗的,是倒著走的行程,從捲秧苗準備賣出,到育苗盤在田地排列,然後看看這些育苗盤盛裝土、入籽、消毒、滋養等處理。

育苗場疊放著許多黑淺盤,還有一堆一堆、一桶一桶難以理解的物品,旗哥還忙著,無法招呼我們,只比著遠處說:「那裡有幾個小朋友,可以去看看。」我以為是幼兒園或是小學生來參加體驗營,往前行發現有五、六個年輕人,他們正在捲秧苗,那些黑淺盤就是秧苗捲心酥的盤子啊~這幾位十來歲的年輕人彎腰捲著,動作熟練、捲度完美弧度,他們在這也每日受到豔陽或大雨的招待,身體有著健康的膚色,額頭也冒著汗珠。

我靠近著,表達參與的意願,年輕人不覺得我礙手礙腳,只擔心我手髒了。我可有備而來,包緊緊來體驗一日農人。在漁村長大的我沒有慧根牢記整個步驟,只知道這一盤一盤的秧苗捲心酥都是有農人預訂的,這時節即將要進入種稻高峰期,也就是吳晟描述的盛夏緊張感。

旗哥騎著摩托車,前往不遠處的下一田地,年輕人馬上懂了,也陸續前往,無須點醒他們就開始組裝輸送軌道,貨車送來一疊又一疊的黑淺盤,盤上鋪了土、粗糠稻殼,可能還有一些我無法判斷的細小東西,可以推算,這是育苗盤吧!也就是說,這些淺盤用來培育秧苗,等秧苗培育到好的狀態,就可以捲起來賣給農民。

那麼,什麼是秧苗好的狀態?

旗哥強調著,要種出好的稻,盤底秧苗的根系要多、偏白(不會有太多壞菌)、枝桿粗。這是他認為培育好秧苗應該要有的成果。

軌道架好了,原來是用來運送這些淺盤,這軌道的設計可聰明,解省人力讓鋪盤的效率提升,就好比大賣場用堆高機搬貨堆放來節省人力。育苗盤一盤一盤從貨車上被運送下來,真像是旋轉壽司呢!接著我們將育苗盤平鋪在地上,旗哥跟我們解釋這塊地不是很完美,平整的地可讓秧苗長得好,所以整地很重要。鋪完盤子後,蓋上黑色與白色布,接著得淹水,等著幼苗發芽,這過程若順利,通常只要三天就會催芽成功。陽光下,眾人蓋布動作真像是舞者,在舞台上搖擺著黑白舞裙呢!

育苗盤裝著什麼好料?

今日倒序體驗,最後是了解裝入育苗盤前的步驟。工廠有好幾桶特大水桶,在稻種消毒後、泡水(吃水)兩三天,接續會與土、粗糠攪拌,再加入肥料,所以形成一長工作線。

那五、六個年輕人又各就各位,在輸送線上各司其職,從第一線擺空盤開始(旗哥小時候手受傷就是在這一線,遞盤子上線時),盤上覆土、灑水、灑肥料,再把泡過水的芽均勻的鋪撒。這一盤一盤的好料就會再送往土地蓋布催芽,最後發芽成了農民預訂的秧苗。


▲泡水後的穀種發芽了

人力的問題

體驗完一日農人後,我其實一直想著旗哥提出的問題,他告訴我們,秧苗場遇到的問題之一就是人力缺乏、缺工的問題,所以待人要帶心,他幫旗下的子弟兵多找出路(像是開插秧機),讓願意從事這行的年輕人有更多的收入來源。他堅定的對我們說,他帶子弟兵的核心想法,是希望帶給年輕人「工作的態度」。我看著他的汗水濕透到必須換一件上衣,那件上衣或許就是「工作態度」的符號。

後記:

我們這群門外漢帶回了上課用的秧苗,夥伴們立下志願,要試著種秧苗,上過課後的我已知種稻的眉角太多,可沒狂傲到說要收成,但家裡的少女卻等待著第一把米,想來,還真是過度樂觀。不過旗哥也說,秧苗的投資報酬率高,一株小秧苗種下,可從旁邊再長出十株,然後結穗時又滿滿稻子。或許,我可以種出一碗米。

種稻紀錄:外行者來種稻:陽台種不出一碗米(2021.07.27—2022.01.03) 

延伸資訊:

【農業百工圖】秧苗快快長 育苗業 

 

延伸閱讀:

「小米田上的米亞播」:茶山部落播小米

一起來玩組合詩/〈小事一樁〉No.012(2021.08期)

台南官田「水雉生態園區」種菱角(10.9ys) 

2019台南善化亞蔬中心觀摩日/入口意象竹編作品 

【師者】苗栗三灣鄉「大坪國小」分校:養雞、種菜、木工無所不會的王儀華老師 

芝麻開花了:台南善化賞芝麻花 

甘蔗田採收 v.s台灣本土甘蔗糖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