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順發攝影家帶路:【台61線】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曾文溪出海口、國聖燈塔

還記得場勘探路的那一天,下了一整天的雨,像是颱風過境似的,風大雨落,連傘都奔向自由而飄走,也因此淋了雨,口罩都濕了,好久沒這樣浪漫了。

這一天「小事報」團隊為九月營隊活動事先探路,攝影家楊順發老師帶我們走訪曾文溪出海口北岸,地點在台南七股區。這裡已有地層下陷,海水上岸、沙丘化現象,灰濛濛的天色,加上細雨紛飛,濕灑了凸出水面的石塊,這景象宛如枯山水,理當平靜歸零的美景畫面,卻因為強烈的海風刮來陣陣聲響,像是帶著強烈情緒,這枯山水是景色枯,但環境卻顯得七情六慾的。

很久之前就關注楊老師,我可是從攝影作品開始認識老師的,他拍攝紅毛港照片及「水沒」系列,這些拍攝鄉鎮都是臨海之地,都有著鹹黏的海味,還有著說不上口的悲涼。我心想,總有一天會見到楊老師。

楊老師穿著中鋼制服來赴約,好熟悉的一套衣服,因為以前住在小港,常常看見有人穿。我一見面便操著台語跟老師搭訕,老師隨和,任何話題都可以話家常,就像是鄰居大哥一樣。最投緣的是,楊老師小時候竟也住在曾文溪流域,就在善化一帶,真是完全結合這計畫。

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賞鳥亭

一行人驅車抵達台南七股十分里的「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女兒大約四~八歲期間,我們幾乎年年冬天都會來一趟,關心黑面琵鷺來台避寒觀光有幾隻,也會逐年比較這群韓國來的嬌客有沒有愈來愈喜歡台灣,我們是透過觀察候鳥來認識台灣生態保育的進度。這次回到家後,我試著調出多年前拍的照片,發現賞鳥亭海提外,周邊道路的風景有些不同,濕地生態、沿海土地或許也悄悄的改變。

七股堤防

離開賞鳥亭,持續沿著七股堤防走,今天核心主題是:地層下陷、濕地、魚塭、突堤效應。觀測點就是曾文溪出海口(還真的是第一次看到曾文溪流向海),以及極度沙丘化的國聖燈塔區。

楊順發老師拿了一張他2015~2018年拍的系列攝影作品,照片中有一整排的木麻黃防風林,他要我們去尋找看看這一排樹在哪兒?這是一道「I SPY」遊戲,當然容易找,連堤上的狗狗們也興奮到與我們一起找。但奇妙的是,這一片海灘上,只有一株垂老不已的木麻黃,並沒有一大片樹林啊~它們去哪了啊?


▲一大片防風林只剩下這一棵。

突堤效應

這牽涉到海岸地形的惡化問題,台灣整個海岸線幾乎都有類似的問題,因為海岸開發工程(抽沙造路、興建港口、漁港等)、上游水庫、攔沙壩攔砂,造成海岸地形變化,海岸侵蝕、沙岸退縮,原本的淺灘變成不可預測的暗潮,防風林浸泡了海水,最後一株一株死亡,台灣海邊各地的建築體(像是碉堡等)可能也被淹入水中,海岸土地正逐漸減少中。另一方面,也因為這些現代工程興建,造成「突堤效應」,整個沿岸被刮得愈來愈多細沙,而成了沙丘化。一邊嚴重侵蝕,沙灘消失,另一邊則是堆滿沙,鄰近的國聖燈塔就是沙丘化的最佳代言處。

國聖燈塔

走近「國聖燈塔」時,有一種熟悉感,後來才想起,2010年時,我們不小心誤闖這沙丘,不知這裡沙丘化嚴重,結果車子就卡在沙堆裡,當時只能不停的在輪胎邊挖掉砂,而六歲的zoyo傻乎乎的,以為來到海邊,可以玩挖沙遊戲,殊不知爸爸多麽害怕天黑車子仍陷在這裡。十一年前,這裡就沙丘化了,十一年後,這裡成了台南沙漠區。


▲2010年,車子陷在沙堆裡,zozo以為可以玩挖沙遊戲。

海口風大、雨落下,雖淋了雨,卻因為濕涼雨天才可在沒有樹林遮蔭的海邊多滯留,不然會以鐵板人紅燒結束。看著被沙丘掩沒的電火柱,我們一行人彷彿從外星球降落此地,成立了「電火柱樂團」。一行人拍了照,模仿日本攝影師植田正治的風格,結束這讓人有些新奇卻又有些沈重的曾文溪下游探查行。


▲這裡有消坡塊,代表以前前方是海。


▲電線竿都被埋了

後記:

1.楊順發老師水沒系列非常迷人,也許就是這樣,才讓《消失的情人節》電影團隊,請教老師關於拍攝取景的位置。

2.另一段則是柯金源老師長期關注的台灣海岸地形變化影片:重返我們的島_台灣海岸十年|環島海岸線巡禮。

延伸閱讀:
農人帶路:台南官田旗哥育苗場 
【台61線】海水上岸的沿海之地:嘉義白水湖、雲林成龍濕地 

搭膠筏遊七股潟湖、烤蚵樂(6.8ys) 

黑面琵鷺,從北韓來到台南七股(4.5ys) 

七股潟湖上的黑面琵鷺(6.4ys)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