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的駐地創作藝術家陳科廷老師,在暑假七月就已進駐台南「拔林工作站」,他不僅是藝術家,亦是中學教師,從事地衣生物多樣性研究,對於料理更是有獨特的創作方法,他駐站麻豆總爺這段期間,到處採集當地植物,做成一道道料理,與拔林當地居民在晚間,以夜市食堂的氣氛分享。
2019年小事報營隊第一屆時,團隊安排一場絹印活動,讓參與的小編們絹印自己的隊旗,當時活動氣氛熱絡不已,持旗拍照時,小編們擺出帥氣姿勢,自製的旗幟瞬間強化向心力。再次運用絹印活動啟動營隊氣氛是此屆一開始就計畫好的行程,要讓所有參與者絹印自己的團服,每一件穿在身上的小事服都不一樣,有自己的圖案,而這也象徵著每一個小編都各有特色、各有所才,我滿心期待也能讓這一屆的小編強化向心力。
陌生感來自於不相識,猜測對方是怎麼一個人呢?這個營隊又是在做什麼呢?眼前的大哥哥大姐姐及老師們會不會太兇呢?來自五校的孩子們聚在一起,短時間是無法建立默契與信任度,面對工作人員也帶有陌生感,我們得透過遊戲讓他們慢慢熟悉這個團隊,漸而認同自己是「小事報」的一員。
小事報從2019年成立,今年編輯工作營已經邁入第四個暑假,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挑戰與變化,去年疫情搗亂所有的步驟,累壞了團隊所有的人,當我得知得知得統籌第四屆小事報營隊時,我設下終極目標就是不累倒所有的夥伴,因為「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即將來到,所有的人力得集中在十月的藝術季。
去年四月到新竹帶一場新竹市教保人員研習,今年又收到新竹學校的邀請,承辦的老師告訴我,由於研習反應很好,希望不孤單團隊能夠再來一次!於是,我們再次把後車廂裝滿竹材、木頭、兩大箱工具,一路從南邊到新竹。這一堂課,得花兩天北上,千里迢迢這樣做,為的就是把所有的經驗通通教給教育線上的老師們,雖然奔波辛苦,但值得這樣做!我在研習課上說:「現場佈置的動線、桌上的工具機具通通都可以拍照。」因為我們清楚,老師一回...
四月底到高雄新甲國小,在快篩、打了好幾個噴嚏後,進入學校圖書館,與一群小書蟲相見,一連兩天進行「與作家有約」及文字相關的創作活動,在此簡單紀錄。
今年是「樹谷親子木工坊」第十年,去年的「滑行板2.0」號稱是繼第四屆水管燈、第七屆竹節人後,最煩瑣困難的,孩子們完成後,可以體驗自己製造出來的「速度感」。今年回歸到靜態,不孤單團隊想讓孩子們坐在工作桌,安靜地切割、拼貼自己專屬的杯墊,唯一不同的是,素材是傳統閩式建築會用到的屋瓦瓦片。
帶著收集的籤詩、設計好的幸福籤詩、加印兩百多張空白籤詩、兩桶竹籤筒、五十個吉籤及特製展台,前往鄰近曾文溪出海口的台南土城國小。學期初,因為小事報活動常常來這學校走跳,郁菁老師說的:「熟門熟路的,自己來。」
這是為台南土城國小執行的【籤詩教案】準備的作業。 土城國小郁菁老師邀請我到學校,帶四年級的孩子一堂課,她告訴我,2022年是土城百年校慶,她希望在紀念刊物中有孩子文字的創作。我設計了一套【籤詩教案】課程,希望可以讓小學四年級的孩子玩得愉快。
2021小事報的課程雖因為疫情而兵分兩路進行,但仍相當豐富、一連串的資訊就如曾文溪一樣流入大小編的「腦海」中。
這是2021「小事報」第三堂課,也是大小編第三次相見,這一堂就由青青說(selena在小事報,稱為青青 or 青青說)來和小朋友一起寫詩。
九月過後,每隔週三下午就是「小事報」營隊時間,今年分六站同步進行,我和Doch進駐台南土城國小。上一回小編們帶我們走一條路,他們從學校走往「正統鹿耳門聖母廟」。今天主題是:帶你認識一個人,也就是採訪一個人,小編們決定拜訪位於土城市場附近的「讚伯包子店」,想介紹土城在地美味給中上游的另五所小編們知道。
「小事報」營隊邁入第三年,這一年太特別了,迎面而來的挑戰一波三折,這讓我們的企劃編輯心臟噗通噗通大跳,因為新冠疫情導致課程總是起伏不定,甚至在開營前一天,還急速轉彎,但這些都可以一一迎刃而解的。 這次營隊和過去兩年有何不同? 從暑假延期到秋天舉辦,每週三下午集合,小事報編輯老師到參與的六校,各自就定位,直至十月中活動結束。因為我和Doch負責台南安南區土城國小,所以我們會和學校帶隊的浴巾老師及三位...
作家吳晟在其早期作品《店仔頭》中的〈挑秧苗〉一文中寫著: 每年盛夏期間,正是吾鄉最緊迫的農忙期,猛烈的陽光下,大家忙著趕緊收割、曬穀、收稻草;緊接著又要準備下一期的耕作,培育秧苗、犁田、整地、除草,趕時趕陣,一天也不得拖延,唯恐誤了插秧期。 母親常說:這一段期間,作物長得緊張,人也要跟著緊張。 這天參觀育苗場的育苗過程,在場的工作者皆透露出一種吳晟筆下的緊張感。
為了一件工作計畫,反覆儲蓄能量、準備素材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一而再,再而三的調整面對對象的節奏。在已為期三年的「小事報」團隊,從第一年帶領孩子創作,尋找家中具有意義的紀念物,到第二年與小朋友一起寫大地詩,今年,延續文字編輯的角色與任務,在營隊中要與孩子討論「時間」,然後寫下「時間感」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