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紋面》泰雅族的故事
收到一本繪本,是關於原住民族文化的故事,這本叫做《彩虹紋面》的繪本開啟我和女兒第一次談論族群的問題,那時我很認真地向五歲半的女兒介紹台灣這土地有許多不同的族群。我並不是刻意區分原住民族的不同,反倒是要讓孩子知道各個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如何看待與尊重是我們共讀後討論的重點。
書名:《彩虹紋面》
出版機關: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原著:許瑞芳
文:唐香燕
圖:官月淑
出版社:遠流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適讀年齡:4-6歲親子共讀;7歲以上自己讀
zoyo閱讀齡:5.6ys
《彩虹紋面》說的是分佈在台灣中、北部地區的「泰雅族」,透過一則原住民學童上學的故事,闡述台灣日治時期,日本人與泰雅民族之間的相處與對立。
四個十幾歲的原住民小孩,在「蕃童教育所」接受教育,他們要學會日本語、學會寫字、算術、唱歌、體操、種田……等技能,他們甚至還得「修學旅行」到都市裡參觀。少女比穗依和莎韻兩人感情最好,但莎韻已經有一陣子沒到教育所上課,原來她「到山上拜訪親戚」,「到山上拜訪親戚」需要很長的時間,在當時日本人嚴禁泰雅族紋面的時代背景下,他們都知道拜訪親戚其實是悄悄的上山紋面,等紋面傷口完全好了是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當比穗依在山裡再次遇上莎韻時,她臉上宛如繫上一層薄薄的網紗,已經紋了面的她美麗極了。
在泰雅族群的紋面文化中,族人到了十三、四歲,男孩學會狩獵技藝,女孩學會織布、耕作的能力,在不斷磨練下逐漸長大成人,擁有生活技能,於是以紋面來表示成年,而紋面後的族人才可以論及婚嫁。另外,泰雅族人相信紋面過後的人死後才能受到祖靈的保佑,順利走過彩虹橋,到達祖靈的世界。
當我告訴五歲半的zozo、yoyo,這個紋面代表自己很優秀,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可以結婚生子,她們也聰明的反問:「那是不是你要找老婆或是老公,就要找有紋面過的?」是呀!在泰雅族裡就是這種意涵,只是因為當時日本人禁止泰雅族紋面,許多族人已經不紋面了,孩子又問:「為什麼日本人不喜歡原住民紋面?」我說:「因為他們覺得紋面是一種落後、不進步的行為,可是紋面是泰雅族特殊的文化,那是泰雅族人對美的感覺,日本人應該要尊重泰雅族的文化呀。」如果失去這種讓自己漂亮、又讓自己有成就感的文化實在很可惜,應該要給予尊重。
我又告訴左右姐妹,十年前爸爸和媽媽一起到過原住民的山區,但原住民盯著我們直看,好像不太歡迎我們,她們問:「為什麼?」其實我也捉摸不清楚,或許是早期原住民總是受到不平等的對待對待,不管是來自漢人或日本人,導致他們對平地人有些許的防心。五歲的孩子並沒有心機,不懂原住民為何會受到不平等的對待,我說:「譬如說,我們如果稱呼原住民叫『山地人』,就是很不禮貌的說法,甚至像書上說的,以前原住民小朋友唸書的地方竟然叫『蕃童』教育所,這是有歧視味道的。」她們似乎慢慢理解媽媽要傳達的意思,「媽媽,我們班上有一個原住民弟弟,有些人會欺負他。」我急著說:「那當然不行!不過或許不是因為弟弟是原住民,只是同學鬧著玩,不管是不是原住民,我們現在都住在台灣這個土地,要互相尊重才是呢。」
這是一本帶領孩子慢慢接近原住民文化的繪本,因為這本書,孩子知道這個土地上住著不同的人,有很多不同樣貌的文化,知道台灣原來有這麼多族群,她們甚至衍生出許多的問題:「原住民說的是甚麼話?也是中文嗎?」,「原住民為什麼唱歌都這麼好聽?」「原住民住的房子和我們一樣嗎?」……等。這本書引發了幼童這麼多的疑問,我想這是個好的開始,為了這個好的開始,我帶著左右姊妹前往屏東「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在那裡她們被漂亮的原住民姊姊紋了面(轉印紙),而且還聽到許多不同族群的族語,最重要的還藉此好好看看各個原住民族不同的文化,我想,這是一種自己和孩子共同認識原住民文化的好機會。(請看:屏東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
延伸資訊:
1.泰雅族(維基百科),Link!
2.原住民數位博物館,Link!
3.1939年日本人強力禁止紋面後,這一年據說有一個十六歲女孩偷偷紋了面,成了最後一個紋面女子。2001年,泰雅族男子達利.伊洛紋面,2008年,達利.伊洛之妻,莎韻.否度紋面,和書裡上山偷偷紋面的女孩一樣名字,就叫莎韻。
4.
zoyo與原住民族:
1.山頭(排灣族)
2.雙胞胎的緣分(排灣族)
3.【Video】那一晚,在台東聽歌跳舞(5ys)(卑南族)
4. 左右童書館:小島上的貓頭鷹(達悟族)
5. 【博物館】台東台灣史前博物館:「太陽之子」特展(6.6ys) (排灣族)
6.【暑假電影夏令營】《賽德克巴萊》(9.11ys)(賽德克族)
7.進入山林。夏日感覺阿里山的冷(鄒族)
8.【清晨之曲】植物的歌~查勞・巴西瓦里的《藤》(阿美族歌手創作歌曲)
※2011.09.25記錄:小學二年級的yoyo寫《彩虹紋面》的讀後心得。
※2019.05.13補寫:已經國中三年級的左右姐妹與我討論「蕃童教育所」,我提起了這本書。1930年霧社事件後,日本政府檢討理蕃政策是否過度高壓?尤其是霧社還是被視為「模範蕃社」,而花崗一郎、花崗二郎是被日人所培養的警察與教師,仍選擇與族人共存亡,發生反抗事件對日人來說相當震撼。1936年,台灣總督府立法將「蕃」字以「高砂」替代,蕃童教育所也更名為「教育所」,其實早在1923年,裕仁皇太子訪臺時,便表示對「蕃」字反感。
延伸閱讀:
宜蘭南澳:烏醋麵、泰雅創意製鞋(8.11ys)(泰雅創意製鞋已歇業)
屏東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5.6ys)
南投密集尋點之旅:莫那魯道抗日紀念碑、紙教堂、日月潭(10.1ys)
花蓮「砂卡礑步道」:鬼斧神工大自然美景就在眼前
屏東牡丹排灣族的故事。《佐諾的夏天》
哇…你還因為這樣帶他們去體驗啊!!
你不讓孩子從書得到知識更是落實
是”不只”啦
打錯字了
好久沒來留言了,我只是想讓妳知道,我還是一直有在看妳的台喔!!
週末在誠品巧遇,看到可愛的zoyo本尊,還有最認真的馬麻Selena以及把拔Doch,真開心!
經常閱讀妳的育兒紀錄,覺得zoyo好幸福,有個這麼用心的媽媽陪伴他們成長!
謝謝妳的演講邀約,可惜小樹睡午覺,無法前往,希望下次有機會,帶著小樹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