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小事報—曾文刊】曾文溪出海口月牙灣/國聖燈塔
當小編們在沙灘上流連忘返,喊都喊不回來時,黑色剪影勾勒出小事報營隊年年堅持到出海口的美好畫面,什麼憂,什麼愁,什麼生疏與陌生,在曾文溪出海口迎著風,一切似乎都會化解,都會總結出「我們同住一條河」的事實。
每一年小事報營隊的最後一站,必定帶小編到曾文溪的出海口,南、北岸輪流拜訪。今年又輪到了出海口北岸,想起去年在南岸的夢幻湖,土城國小的郁菁老師、慧清老師歡樂介紹城西夢幻湖,那時,我們嘴裡啃著肉包,沒有夢幻感,料多實在的包子香在嘴裡纏繞著。今年選擇北岸的月牙灣,這是兩年前楊順發老師提到的地方。
八月十六日,二〇二三,Day 3
在農人老師旗哥那捲完秧苗、灌完大蟋蟀後,已經傍晚4:30,大家的體力已經達到歸零的狀態,但我們還有曾文溪下游未拜訪,必須走到最後出海口,始能讓各地小編看見這兩天踏查的曾文溪支流——伊斯基安娜(iskiana)溪、茶山部落珈雅瑪瀑布旁的曾文溪、引入嘉南大圳、曾文水庫的曾文溪河水,這些河水流至出海口,緩緩注入台灣海峽的樣子。
▲前方饅頭說:「吃包子了喔!」
月牙灣
【台84線】一路往西,落日在前,目的地是七股月牙灣。雖然無法到南岸安南區的土城去,但我們再次帶來土城在地的肉包饅頭以及飲料,這是在第三屆土城國小「想要帶你看一個人」課程裡,所推薦的在地肉包:讚伯手工肉包饅頭。而在讚伯對面的「搖不停」飲料店也是當屆小編推薦的在地冷飲。
說來幸運,土城的「包子」小編是讚伯家的二公子,從土城在地老店家變成小事報的家長,老闆阿莎力地贊助肉包與饅頭,包含最後結業的餐點共一百多顆。咀嚼在口,感謝在心啊~最有趣的是,發包子工作落在「包子」身上,他還擔心地問我:「好不好吃?」
抵達月牙灣已快晚間六點,西邊還亮著,熱度也消退,正是適合在這裡吃點心,我們望著海,前方有大圓石頭、漂流木、垃圾及消坡塊,不知小編們一邊聽大主編介紹,一邊是否可以浪漫地想著,這是我們這兩天踏查的曾文溪流域,如今它想要流入大海,融入更大的水。
離開前,各校分組拍照,第一天在安孝明老師的傳統屋前拍了各校照,這次再來一回合,拿著校旗在海邊飄揚,氣氛加倍。
國聖燈塔
最後一站來到台灣極西點的——國聖燈塔。在小事報手冊裡「曾文溪流域小見聞」,特別列入:
台灣極西點是在台南國聖燈塔,極東點是「三貂角燈塔」、極南點為「鵝鑾鼻燈塔」、極北是「富貴角燈塔」。
這個極西點可特別了!由於海岸退縮,國土遺失,國聖燈塔其實遷移了三次,為何說是國土遺失,沙漠化的國聖燈他發生了什麼事?我們把這疑惑留到了隔天課堂上說明。
小編們對於海上日漸落、暮色蒼茫的朦朧感,顯像在沙灘上的倒影相當喜愛,他們與隊輔姊姊們,都在沙灘上殺照片,拚命地留下一些美好的回憶。把一群小孩帶到海邊去,他們似乎都有暑假末再玩一波的心情。我不知道他們心裡有沒有特別的感受?想起把山下的孩子帶到雲霧繚繞的山上,他們受到的刺激頗大,那麼,把住在山上的孩子帶到炙熱的海邊,任憑海風吹拂著,這種感受肯定也是少有的。
隔天,回到了小事報總部,我們和孩子提起了「突堤效應」。
那些興建在海岸的防波堤,攔阻原先沿岸流、海岸漂沙之路徑,使得海岸一側出現漂砂堆積,沙漠化現象,另一側出現海岸侵蝕、沙灘消失的現象,國聖燈塔就是沙丘化的最佳代言處。
這些因為海岸開發工程(抽沙造路、興建港口、漁港等)、上游水庫、攔沙壩攔砂,造成海岸地形變化,海岸侵蝕、沙岸退縮,原本的淺灘變成不可預測的暗潮,防風林浸泡了海水,最後一株一株死亡,台灣海邊各地的建築體(像是碉堡等)可能也被淹入水中,海岸土地正逐漸減少中。這些都是我們在這三天踏查曾文溪流域中,不斷提起的事。
【2023小事報—曾文刊】第五屆小事報的第一堂課:中興國小茶藝課
【2023小事報—曾文刊】獵人大餐/剖柴燒水/迎新晚會/早晨看猴
【2023小事報—曾文刊】獵人帶路2:走近伊斯基安娜(iskiana)溪谷
【2023小事報—曾文刊】營隊經營術:團康遊戲、神遊回想、貼紙制度
【2023小事報—曾文刊】農人帶路1:稻米知識/包裝自己的米
【2023小事報—曾文刊】農人帶路2:育苗場蓋水庫/秧苗捲心酥/灌蟋蟀
更多「小事報」,Link!
延伸閱讀:
小事報「小事一樁」(NO.010、011):曾文溪那一個神秘車站
楊順發攝影家帶路:【台61線】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曾文溪出海口、國聖燈塔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