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淤積的大武漁港/大陳天后宮
天氣晴朗,光線強烈,戴上墨鏡。
竟在一月天。
眼睜不開,是正中午的烈陽所致;港睜不開、拉不開,是正中午以及多年委屈所致。兩男人在港邊釣魚,安靜地像是在演默劇。把車停在岸邊,往海那邊看,山脈尾如鯨豚樣橫臥在海平面,近處沙洲將海與港隔開。爬上高處水泥防波堤,遙望太平洋,幾座消波塊像圖釘一樣釘著沙灘,海洋上深區的黑帶就假裝是黑潮吧!
這趟旅行定義為「隨黑潮行」,主要受到廖鴻基老師「黑潮漂流一〇一計畫」影響,將以不同的視角重新觀看熟悉的東部風景。我將旅程第一站設定在大武漁港,廖鴻基老師一行人也是從台東大武出發,因為大武外海有黑潮經過。
大武漁港始建於1953年,國共內戰後,部分大陳義胞被安置在大武鄉尚武的「披星新村」,政府興建大武漁港,幫助大陳島民捕魚為生。但後來因為大武溪、朝庸溪輸沙,及東北季風的飄沙現象,造成漁港港嘴淤沙,於是,增蓋防波堤,愈蓋愈伸向海,這海岸工程的興建,間接讓海岸退縮,南迴公路面臨地基被海侵蝕掏空的危機。
▲披星新村
廖鴻基老師曾寫:
根據水利研究報告,海岸侵蝕的原因,大都是人為因素。與海爭地、海岸不當開發、砂石過量開採、種種人為原因造成的地層下陷等等;簡化為兩句:是我們的貪婪,加上不顧後果的海岸開發所造成。(摘自《腳跡 船痕》)
先前楊順發攝影師,曾帶領我們「小事報」夥伴到台南極度沙丘化的「國聖燈塔」,詭譎的海岸現象告訴我們,海岸開發工程(抽沙造路、興建港口、漁港等)、上游水庫、攔沙壩攔砂,造成海岸地形變化,海岸侵蝕、沙岸退縮,原本的淺灘變成不可預測的暗潮,防風林浸泡了海水,最後一株一株死亡,台灣海邊各地的建築體(像是碉堡等)可能也被淹入水中,海岸土地正逐漸減少中。另一方面,也因為這些現代工程興建,造成「突堤效應」,整個沿岸被刮得愈來愈多細沙,而成了沙丘化。一邊嚴重侵蝕,沙灘消失,另一邊則是堆滿沙。
是否是大武漁港興建,港嘴淤沙,進行清沙的工程,把沙倒進了一旁的木麻黃防風林?還是另一沙丘化的悲劇?
▲我站的高處應是木麻黃的樹端高點,但卻埋了好多石沙。
早預知可能會看見窘狀的漁港風貌,但我沒料到會看到更加孤寂的影像,一邊是木麻黃防風林,一邊是爬上水泥高地後,驚見掩埋的木麻黃,這些就如木麻黃盆栽,違和地在海地生存。我站在樹端頂,高地落差,以為是錯覺,卻是真實。
・海洋原本寬容,如今錙銖必較,像是討債。(摘自《腳跡 船痕》)
這支公視詳細介紹台灣海岸工程的狀況,影片處07:27處,介紹大武漁港。
大陳天后宮
來大武鄉也想著要來看看大陳天后宮,這裡的文化交集多元,既有東部原住民,又有大陳義胞安置居住的「披星新村」,這樣的交融下,是否和西部的天后宮不同?
▲爸爸一直在拍門神。
正中午的大陳天后宮亦是安靜的,只有一廟宇義工走進走出。一進廟宇,必先看門神的我們,討論著這裡有畫風極為西方、妝容又古典的仙女門神。神桌上供奉著媽祖及千里眼、順風耳,神桌下還有五尊可愛的虎爺,圍繞著小香爐互相對看,宛如在開會呢!女孩興奮著觀看,討論著哪一尊比較可愛,懇請虎爺原諒少女的純真,也許是虎年到,讓她們對於有爪子的虎爺特別感興趣。
感興趣的還有籤詩櫃,前些日子為了台南土城國小籤詩課,到處收集籤詩,導致女兒看見籤詩,也興致勃勃地抽樣讀籤詩。
▲大武天主堂在鄉公所旁邊
【咖啡館】台東市「Coffeeloft-咖啡公寓」:香醇咖啡、藍色熊熊
【台11線】台東到花蓮:卑南溪出海口水梯田、石雨傘剩下一支傘
【咖啡館】花蓮「咖逼小売所 -斗宅。揀茶舍」:縣定古蹟+柴犬雙雙吸引人
【寫生】花蓮瑞穗「掃叭石柱」:來畫1929年鹿野忠雄看到的巨石(17.6ys)
花東縱谷往南返家:福原豆腐店、萬安磚窯廠、法國藝術家壁畫在萬安 (止)
延伸閱讀: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