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成人的我啊,對自己的認識是足夠的,知道如何安排自生活的節奏,明白身體需要偶而緩行平衡慣有的急行,那種頻率是自己捉摸出來,從身體裡長出來的經驗。 我看見那兩個才十四歲的女孩,生命中第一次遇到大考試(國中會考),因為自我要求嚴格的個性,預備長時間處在緊張的狀態下。我熟悉這種焦慮,鞭策自身成了壓力的來源。但生活是需要偶而停頓的,一個逗點才能帶來句點,所以,我半強迫半鼓勵女孩,偶而離開書桌,大自然裡有我...
這是一段天降下來的好運! 去年三月早春,無意種植青椒的我,僅是把一把種子胡亂的撒在廚房窗前的小花器,沒想到一個一個發芽了,那是在冬季青椒盛產的時期,有時一顆才三塊錢,價廉的青椒常常成為盤中飧。每回備菜時,便順手種下揉成堆的青椒種子,這生命力強的小芽在小花器中,爭奪養分,一一站起來,我只好挪到陽台上的中盆子,那一時期正在照顧藍色蝶豆花,沒多少心力理青椒,任由它們想怎樣就怎樣。
一直很想做一件事,遲遲未開始,今年暑假終於開始踏出第一步。 因為常常到教育現場與老師或家長們見面分享,我發現有很多很有心老師,教學生動豐富,想讓孩子有不一樣的刺激與眼界,但可能家長們不支持,覺得成績至上,認為老師總是搞一些有的沒有的。也有些家長不希望孩子只是考試再考試,填鴨式的教學不是他們奢望孩子在學校學習的方式,希望能遇上不把學生考得焦頭爛額的老師。我總是在親師兩端聽到不一樣的心聲,這些話我都聽...
「地平線文化」出版社寄來《花園的秘密語言》,也許是因為行銷Fion和我曾有合作,也是FB上的朋友,她或許知道我對於環境生態也是充滿好奇(我是一個會紀錄生態日記的人啊),所以寄來這本書與我和左右姊妹分享。原想把這本書當作是女兒的暑假讀本,可她們選擇了文學類書籍,這本生態書就留給我來啃讀吧!
暑假就快要過一半,昨天帶著左右姐妹到高雄左營眷村參加「好靛--好靛」舉辦的「舊衣換藍染經驗」。女兒常常聽我們說起李忠益老師,知道有個建築師老師非常跨領域,不僅從事建築工作,更投入心力種植藍草,製作藍靛,並且和南藝大的幾位哥哥姊姊開始「藍靛計畫」。
▲佳瑩也送我她家出產的蝶豆花,拿來泡茶真漂亮。 去年佳螢妹妹給我一個蝶豆花豆莢,乾褐的豆莢露出小小的種子數顆,我在2017年11月27日種下這些種子,希望她們都能長大成花。
午後三時,決定帶著西川爺爺到「台東森林公園」走走。年初元旦在澄清湖時,看見公公騎腳踏車動作如此敏捷,他說自己每天早晨都會用「一卡通」租借腳踏車騎車。一聽到高齡七十六歲的西川爺爺還如此有精力,實在覺得很驚訝!恰好孫女zozo、yoyo非常愛騎腳踏車,剛好祖孫一起騎車,多美好的畫面!於是,我在行程表裡列下這一個景點。
2018年的寒假,Doch將自己「創作基礎」課程中,學生的作品安排到「南瀛綠都心花藝創作展」展覽,這是每年台南政府都會在新營舉辦的新春活動,皆以花卉與藝術家作品結合作為主軸。傷腦筋的是,大學生都放假回家鄉去,沒人可以留下來佈展,看看身邊的人,大概只剩下zoyo及selena可以用,也好!讓八年級的左右姐妹協助佈展,一定會讓她們的國中寒假大大充實,同時滿足喜歡不一樣、多采多姿生活的她們。
週日午後,帶著女兒到住家附近的竹林散步,沿著小山路緩緩上下坡,山溝構成地勢高高低低,不同高度的竹從深處長上來。我們碎步於落葉積滿的小徑,竹子搖搖晃晃,製造出空洞詭異的聲音,有些桃花心木等不及三月的溫暖,已提前長出卵形的蒴果,和竹子結合就像是一組打擊樂器。同樣是高個子樹的相思樹,葉子細細長長,枯了之後,便飄啊飄的落在小徑上,慢慢疊、慢慢疊就成了大自然的毛毯。走過,踏過,踩過,往地面看,一旁較低矮的姑...
兩個月前,透過學生李薇的引見,我們認識了李忠益建築師,李老師的本業是建築設計,為何成了種植藍草的農夫?這個彎轉得很大,讓人忍不住好奇。但我想對忠益老師而言,這不是轉向,而是多了一個圓。很幸運的,我們請到了忠益老師從中部來到台南,與我們分享他種植藍草的初衷與經驗。(已經開學了,行動講堂較無法到各地去拜訪了)
▲美人樹落了一地的花毯,2017.11.30 喜歡觀察自然環境,動的、靜的皆在眼裡。有時不經意的發現,那些活在小角落的生命依舊認真的存在著,日復一日,按著自己的行程演練,沒有惰性上身,甚至在氣候變遷時,更加賣命的展露自己,這些細細微微的變化,每天都精彩上映著。
如此巧合,那一年九月中闖進了曾文溪左岸,為了那撲滿河岸的甜根子,白茫茫的強制搶奪原本色彩的地位。河旁的我們明白,這一個月,如果沒有秋颱來襲,會像是潑了白色顏料一樣,浸染的速度一日又一日的加快著。
這一篇二月份寫的文章,其實是結合了多年前與大小朋友一起分享「植物是我們的朋友」的演講內容。我一直都很樂中種小植物,看見小小植物吐露新芽,心情就特別好!zoyo也是!喜歡東種西種的,如果沒成功,心情還會很低落,像是寒假時,沒把紅蘿蔔、馬鈴薯種好,心裡就懊惱不已。 這一篇文章收錄在國語日報家庭版的「看見大世界」專欄文章(2017.03.09),題目是:從種植中孕育責任心
雖已一年多沒有散步水圳邊,但這一年來時時與嘉南大圳相遇,只要看見她穿越嘉南平原的身影,就覺得格外心安,尤其是蓄水量增多時,就能明白又是農夫用水灌溉的日子。
若不談論這古蹟建築之美,光是那189階(zozo數的)的石梯,以及長石梯兩側種滿粉紅色的河津櫻及桃紅色的八重櫻,就可以預見春暖花開時,那美麗的景象肯定十分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