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圖書館/音樂館

《和平與戰爭》跨越兩情境的不安感

《和平與戰爭》跨越兩情境的不安感
走進書店,一本黑白色調的繪本,安置在需要仔細看才發覺的轉角處,封面是日式畫風的人像,眼睜得大、情緒中立地望著我。一看!是谷川俊太郎爺爺的書,他的作品一向是我不用多考慮就會直接購入的,更何況這次談論的是「和平」與「戰爭」。我拿起了書,腦海已經迴盪著幾場戰爭的新聞影像。

【葉石濤筆下的府城】〈巧克力與玫瑰花〉|鴨母寮市場、順走《小封神》故事場景開基靈佑宮、「自己的房子」咖啡館

【葉石濤筆下的府城】〈巧克力與玫瑰花〉|鴨母寮市場、順走《小封神》故事場景開基靈佑宮、「自己的房子」咖啡館
去年十二月一系列的「葉石濤文學走讀」竟遺漏了一篇紀錄,這系列文學景點依著五篇葉石濤的作品走讀府城,包含〈抉擇〉、〈阿姆的情人〉、〈吃豬皮的日子〉、〈紅鞋子〉及這次要談的〈巧克力與玫瑰花〉。

淡水河邊:那些以淡水河創作的作品

淡水河邊:那些以淡水河創作的作品
「逐溪而行」環島旅行,從東部直線往北再向西,三天從台東到台北,走過幾條溪流邊,從鹿野溪、光復溪、萬里溪、壽豐溪、立霧溪、羅東溪到安農溪,從滾滾巨大落石到扁平石片;從藍綠清澈水色到不知來源的垃圾躺浮在河床;從鬼斧神工的自然神作到都市水道景觀,這是我這三天所見所感,女兒呢?掌握了打水漂的技巧,從第一條河撲通一聲落水到最後可以連發九下清跳水面,這也是旅行意外獲得的新技能。 穿越國道五號,繞道了西邊,來到...

《小站也有遠方》隨著他的筆,一站一站搭火車

《小站也有遠方》隨著他的筆,一站一站搭火車
寒假末,就在「逐溪而行」環島旅行回來後,幾日晴朗的好天氣,在戶外自然光源下,把劉克襄老師的《小站也有遠方》讀完,是自然光的加持,讓我宛如隨著他的筆,一站一站搭火車,遇到熟悉的,便回想自我經驗與筆者是否相似?遇到陌生的站別,會忍不住查詢網路圖片,急欲知道站前的那棵大樹或是攤販是否還在,或是車站周邊的濕地與傳統市場又是什麼鄉野風光?我就在這樣的情境下,以他人的視角出發,佐以想像力環島一周。

《文明的腳印》(Civilisation:A Personal View):出版五十年的人文經典

《文明的腳印》(Civilisation:A Personal View):出版五十年的人文經典
關於「文明」,大家最熟悉的或許是以下這句電影台詞:「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語出自電影《賽德克‧巴萊》,英氣逼人的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1930年代的台灣原住民與殖民國之間的扞格,在魏德聖導演的理解中正是所謂「自認為文明的腳步」導致的文化衝突。

【葉石濤筆下的府城】〈紅鞋子〉|新美街/米街、石鐘臼、五金舖、冥紙店

【葉石濤筆下的府城】〈紅鞋子〉|新美街/米街、石鐘臼、五金舖、冥紙店
「葉石濤文學走讀」來到第四篇文章,上一篇〈吃豬皮的日子〉可妙!題目為:吃豬皮,葉石濤卻在文章中誇讚土豆又香又軟的菜粽,彷彿他就在讀者面前,用木叉切下菜粽一角,沾了土豆粉,品嚐了起來。而這篇〈紅鞋子〉又添加了對台南米糕的描述,葉老對美食的熱愛真的是透過文字野炊傳香,會感染到讀者啊~

【葉石濤筆下的府城】〈吃豬皮的日子〉|下大道廟/良皇宮

【葉石濤筆下的府城】〈吃豬皮的日子〉|下大道廟/良皇宮
從二〇二二年入秋開始,我捧著台灣學文學家葉石濤的作品,如棋子般把熟悉的府城巷弄再走一回,有時疏於停留的點,也因為文學家過去逗留的喜愛度,讓後輩的我的腳步拉緩了下來,要我走進去看,彎進去瞧一眼,過去那些三兩步就晃過去,或是連停車的機會都趨近零的景點,因為一兩則故事讓我這棋子選擇佇立其中。

《故事東亞史》:位居東亞地區的臺灣人讀讀吧!

《故事東亞史》:位居東亞地區的臺灣人讀讀吧!
回想自己中學時代,歷史知識傳遞以大中國核心為主,讀了中國五千年國族歷史,卻不太能將世界各地文明與之相互貫通對照,成年後,不斷增添臺灣不同時期處境與民主演變脈絡,依舊無法完整地以臺灣為點,放射鄰國與臺灣島的關係。我缺乏的,就是連結整理的能力,放大視角瞭解東亞歷史,將點與點之間串連起來是最爲需要的。而現在學子,歷史學習教材與方法已不同以往,他們是否能比起我們這一代提前理解而融會貫通?

【葉石濤筆下的府城】〈抉擇〉|大埔街

【葉石濤筆下的府城】〈抉擇〉|大埔街
讀了收錄台灣文學家葉石濤多篇故事背景為府城的「白色之網」套書,雖對台南並沒有太陌生,甚至有些談及的地景早已熟如灶跤,但以文人的視角及半世紀的時代差異,我持著陌生的眼光觀看葉老筆下的府城,然後,以「路上觀察學」製造另一種重新認識的機會,或許能從中邂逅日治時期的府城,夾帶著穿越時空的心情再一次走讀。這一回走的大埔街,經過了中華聖母主教座堂、臨水夫人廟、延平郡王祠。

《這不是沒關係:20則性暴力受害者的圖像故事》以漫畫方式呈現性暴力案件

《這不是沒關係:20則性暴力受害者的圖像故事》以漫畫方式呈現性暴力案件
作為一個母親,我時常耳提面命地告訴女兒,走入暗巷時要結伴,不要一個人在黑暗中行走;搭乘計程車要拍下司機照片(執業登記證)及車號傳給家人;切勿與人單獨在室內暗室、對於威權無須畏懼,保護自己優先,別讓上者有欺負弱者的機會⋯⋯等,這些都是在提醒女兒,很多危險是可以避免與防範的,很多狀況是可以自保並勇敢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