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我等著大學返家過節的女兒,連西川爺爺也殷殷期盼孫女歸來,看見雙胞胎孫女來到身邊,他與左右姐妹擁抱著,拍拍背說:「好久沒抱到了。」
盼啊盼啊,終於等到女兒們都回到了家,zozo已回家三日,日日帶著她回顧童年味蕾的滋味,回味著南部的美食;yoyo因為劇組工作,直到昨天深夜三點多才回到南部,雖然在外地唸書,但還是得回家過年,這是她們北漂後第一次的春節,什麼事都不能忘,包括每年畫年畫與門神。
「葉石濤文學走讀」來到第四篇文章,上一篇〈吃豬皮的日子〉可妙!題目為:吃豬皮,葉石濤卻在文章中誇讚土豆又香又軟的菜粽,彷彿他就在讀者面前,用木叉切下菜粽一角,沾了土豆粉,品嚐了起來。而這篇〈紅鞋子〉又添加了對台南米糕的描述,葉老對美食的熱愛真的是透過文字野炊傳香,會感染到讀者啊~
此篇紀錄我在《ACT藝術觀點》(No.92,2023.01)的一篇文章,這一期刊登了「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九大計畫,各策展人的策展論述。我負責書寫「小計畫」,原想把此工作丟給Doch書寫,但看著他忙碌著課程,便自告奮勇攬下介紹小事報的此篇文章。
去年十二月初,因為北上觀賞一齣舞作,得到與女兒相見的日子,更促成了為自己辦的慶生會。往北移動中,在北埔稍作停留,這是2015年女兒十歲去金廣福公館寫生後,相隔七年半再訪。一如過去印象,北埔老街是非常好逛、好買而令人心情亢奮的地方啊,這次更是發覺北埔地區文化多元豐富。清朝時,粵籍墾戶姜秀鑾入墾北埔,而使北埔地區粵民人數佔多數,引進美味的客家美食,而以鄉鎮的古蹟比例來說,北埔更是高比例,金廣福、天水堂...
帶了百人幼兒園團,要到「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現場,除了小小木工課外,我們還可以與孩子一起看潛行攝影隊的攝影作品,來一場尋找遊戲。
和小朋友相處猶如充電的過程,瞬間得到電力,還意外提升個人樂觀度,他們天真無邪,想像力異常豐富,常有意想不到的鬼點子衝撞成人刻板的死腦筋,因為如此,每隔一陣子,我就開始想著女兒幼兒園的老師及小朋友們,多想進場維修,充足電力。前兩年疫情之故,無法回幼兒園帶木工,這次主動向園長提起,邀請他們帶孩子來總爺藝文中心看作品,還可以現場進行小木工工作坊。小郭老師一口答應!就這樣敲定了100人的行程。這一天上半場...
《我要找回我的帽子》是一則挺有意思的故事,反覆讀了幾回,發覺故事有好幾種版本,作者顯然把故事主導權丟給了讀者,讓不同年紀的讀者自行想像,這到底是什麼一回事?!在我讀來,整則故事衝刺著文明與暴力的矛盾扭力。
2023年清晨五點起床,八點多入步道,下午四點回到家,八點就掛點睡著了,我以為要一路睡到隔天,沒想到夢中盡是走在稜線的美好風景,有時怕滑一跤,睡夢中的腳竟然也抽一下,就這樣,晚間十二點我又醒了,被山林輕輕忽忽地搖醒了。
從二〇二二年入秋開始,我捧著台灣學文學家葉石濤的作品,如棋子般把熟悉的府城巷弄再走一回,有時疏於停留的點,也因為文學家過去逗留的喜愛度,讓後輩的我的腳步拉緩了下來,要我走進去看,彎進去瞧一眼,過去那些三兩步就晃過去,或是連停車的機會都趨近零的景點,因為一兩則故事讓我這棋子選擇佇立其中。
「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已開展兩個多月,終在多次反覆看展下介紹最後一篇。此篇要來介紹位於總爺展區的戶外作品,包含藝術季當中最醒目的仰頭竹鹿(醒祂:你的鹿 / 我的路)及超強大的潛行攝影隊作品。 麻豆大地藝術季展期為:2022.10.15~2023.01.29,共有九大計畫(小、水、竹、影、植、土、農、聲、原),三大展區(A總爺藝文中心、B拔林工作站、C大隆田園區)。目前展期僅剩下一個月...
童話,童畫,聖誕老公公的畫 藏啊,扮啊,父親媽咪仿身術 身兼二職,故作鎮定 深夜不遠不近的雪橇路
天氣失控的冷了,冷到需要裹大衣,才能將冰冷的四肢手腳,稍稍提升末梢的溫度。我那北漂的女兒屬南國體質,受不了北方的冷,把自己變成一隻棕熊,毛髮豐沛,一副準備冬眠的模樣。我突然意識到:冬,終於像個樣來了。十二月中的「冬至」也來了,北半球一年白晝最短的一天,也是夜晚最長的一天,隨著低溫來報到,提醒著我該做些什麼?
麻豆大地藝術季已開展兩個月,朋友們,你們觀展了嗎?據統計,開展一個月時已累計近十萬觀展人次,希望朋友們別錯過此重要的展覽,快帶著小朋友來看曾文溪的故事、帶著長輩來園區散步,觀賞攝影師的作品。此藝術季展期為:2022.10.15~2023.01.29,共有九大計畫(小、水、竹、影、植、土、農、聲、原),三大展區(A總爺藝文中心、B拔林工作站、C大隆田園區),先前已介紹過B、C展區,此篇則要介紹A區總...
一六〇三年一月,明朝書生陳第跟著將軍來到台灣二十天(1602年末跨到1603),將其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寫下全文約一千四百個字的《東番記》,其中一段寫著: 穀有大小豆,有胡麻,又有薏仁,食之已瘴癘;無麥。蔬有蔥,有薑,有番薯,有蹲鴟;無他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