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生的暑假,自己已排滿了行程,有工作有旅行,已無法兩個月都在父母身邊。想起去年一家四口去歐洲,密集相處了一個多月,小家庭不僅多了回憶也更加有凝聚力。所以,即便女兒只是偶而短暫回來一兩日,力量一下子就增生,補給能量給父母是輕而易舉的。
我的外婆有個非常符合時代的菜市場名,「罔腰」這名字說明了她出生於一個重男輕女的年代,男性地位比女性高出許多,於是勉強養、姑且養,不知不覺就養大,而且在家做的事不亞於男性。結婚後,她再次被重男輕女,冠了夫姓,名為「洪吳罔腰」。
想記錄這一篇,已是一年前的事,2024年六月出發到巴黎前,讀了多本法國作家的書,透過文本認識歐洲大陸一向是我的方式之一,其中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1867)的書就有:《巴黎的憂鬱》、《現代生活的畫家 :波特萊爾文集》,此篇文章將特別針對後者〈玩具的寓意〉篇,作出相關的分享。 在德國紐倫堡的「玩具博物館」(Spielzeugmuseum Nürnbe...
在圖書館借了這本書,才讀一個小時,我就上網訂閱此著作了,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許多共鳴,也很驚訝作者為了追求家族故事做了許多功課。
「忙錄」真是要命,不能長久作為友伴,因為當「忙碌」一扣身,疏於照顧下,居住環境便一團亂地擺爛,此時,就知道該是為它負責的時候。
一直以來,都是我在協助Doch書寫教學記錄,這次,他竟然一口氣自己寫了四篇,看來非常重視此次的呈現。此篇作為我另一個種書店主持人的角色,紀錄著更多的漏網鏡頭。 六月十四日前一週,氣象報導熱帶低氣壓會帶來豪雨,的確在六月十三日下了一整天的雨,許多朋友來訊,「拔林一ㄏㄨㄢˋ」市集還要辦嗎?我還記得前一天,無支配三代到慈安宮拜拜,神明下了一個聖杯,我們有信心天氣會轉好,果不其然,隔天是個好天氣,而且還略...
七月盛夏,即將舉辦「2025第六屆小事報」,去年出國到歐洲去,停了一年休息,今年又開始啟動。每年除了作為主辦籌劃者外,我還需要為這營隊上一堂流域小詩課,先前有規劃過山林小詩、時間感的詩、節奏感的詩,今年將主題定為「地圖、方向、移動」,想與小學生一起做一首移動的方向詩。 我備課收集了幾首詩,作為課程中,與小編們分享。
被賦予功能的物品,可稱之為工具,在使用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度與實用性,且亦具觀看的價值,或許就成了工具之上的工藝美品。
定期到城裡走走,到鄉村走走,看看別人怎麼做,怎麼生活,這一直都是我覺得很重要的事,慣性的世界生活久了,會以為世界的形狀、做事的模式是一樣,定型的思考會讓創意在慣性當中一點一滴地消失。
與Doch共同主持的「種書店」竟也滿兩週年,已有三期的學生在這個以「流域資料中心」為目標的小書店蹲點,他們與我們走讀曾文溪、以拔林工作站作為基地,在此創作發表,持續讓書店收集更多的資料、更為茁壯充實。
春夏兩季,多是鳥類求偶繁殖的時期,我家綠意盎然的後院,招來一對外來種白腰鵲鴝入住特等房,竟把我的澆花器作為蜜月新屋,打算在這生下一窩鳥。
回憶上一次端午包粽子,是女兒四歲時,為了增加孩子的家庭回憶,我央求喜歡一個人做事的美玉姐,帶著幾個孫子一起包粽子,那時作為一個女兒及媽媽角色的我,一邊讚嘆相隔十八年再包粽的母親會包粽子,一邊喜悅女兒體驗到這特殊的年節活動,還想著可能下一次包粽子又是十八年後。
那個乖巧又喜歡閱讀的女孩,在書店翻到了《向晚的飛行》這本書,捎來訊息說我應該會喜歡。上網搜尋,是一個自然生態學者的散文作品,書中有多篇關於鳥類的紀錄。
社區的大哥大姐總是對我們好,拿來菜、拿來果,有時甜點有時瓜,什麼好東西都會與我們分享,也是如此,受恩惠的我常常會有突發的任務,就像是最近,賴大哥給了我一袋青芒果,這不做成芒果青冰就對不起鄰居的分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