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收錄台灣文學家葉石濤多篇故事背景為府城的「白色之網」套書,雖對台南並沒有太陌生,甚至有些談及的地景早已熟如灶跤,但以文人的視角及半世紀的時代差異,我持著陌生的眼光觀看葉老筆下的府城,然後,以「路上觀察學」製造另一種重新認識的機會,或許能從中邂逅日治時期的府城,夾帶著穿越時空的心情再一次走讀。這一回走的大埔街,經過了中華聖母主教座堂、臨水夫人廟、延平郡王祠。
二〇一五年,一群大小朋友相約體驗種菱角,一堂紮實的課程讓我知道,菱角的生長及農民種植的操作時期。因為麻豆大地藝術季〈農計畫〉,而獲得採收菱角的機會,從「種」到「採收」,事隔幾年,再次學習到菱角栽種與收成的知 識。
麻豆大地藝術季終於開展!展期為:2022.10.15~2023.01.29。此藝術季共有九大計畫(小、水、竹、影、植、土、農、聲、原),三大展區(A總爺藝文中心、B拔林工作站、C大隆田園區),此篇介紹B區的拔林展區作品,這展區有個特別的氣氛,就是展場內有個神明桌,是賴氏子孫祭拜祖先的地方,藝術與居民日常相融,非常特別。
臺灣文學館、孔廟、武德殿這一帶是台南府城觀光蛋黃區,常有步行的遊客穿梭各館之間,這附近有一棟「臺南山林事務所」,約創建於1925~1945年之間,為台南市定古蹟。此建築目前作為「葉石濤文學紀念館」之用,前後幾年來訪,參觀過兩次不同的室內展設。若「臺南山林事務所」是1925年創建,就會恰好符合現為「葉石濤紀念館」,因為葉老就是出生於1925年啊。
麻豆大地藝術季終於開展!展期為:2022.10.15~2023.01.29。此藝術季共有九大計畫(小、水、竹、影、植、土、農、聲、原),三大展區(A總爺藝文中心、B拔林工作站、C大隆田園區),此篇介紹C區的大隆田園區作品。 此區有個最佳觀賞時間,就在白日將近、天色漸暗之時,這樣可以同時看見自然光下的《療癒系列2》及需要黑暗中觀看的《沈水流光》,而攝影作品日夜皆可觀看(有打燈)。建議參觀者可在下午五...
河邊,水鳥鷺鷥腳印服貼 標示食魚的交戰動線 加入腳印陣線的我 只能觀望已去的戰役
這一趟路,我們走訪:麻豆代天府的復古十八層地獄、龍泉冰店、南方米造碗粿、麻豆農會超市、學甲慈濟宮、明豐冰果室世紀冰、湠咖啡。
心中有一個清冊,列著「應該去」、「想去」、「非得去」的各種景點,就像是購物清單一樣,每個項目都在賣力拉攏並自行調整排列順序,只是這不像購物那樣輕鬆易取,各地方都是學習點,得配合好時機與驅動力,才能在列表中完成任務並打勾。
年初到台南歷博館看了「樂為世界人」展覽,展場資訊豐富,難以一次消化,心想著應該帶著熱愛歷史的女兒來觀展,直到四月再訪,再次閱讀展場如筆記般的歷史統整資料。參觀此展覽時,建議可讀黃煌雄老師的《兩個太陽的臺灣》,一展一書相互搭配與補充。
五月雨季,午後常來雨,地面溼滑,天氣中摻有潮濕的氣味。 週五參加南藝博班冠彰及嘉義「勇氣書房」籌劃的「竹材採集工作坊」,載著幾位想要多學一點、多看一點的大學生開往台南白河六重溪部落。
這是「社子六甲連線」計畫第三個月的紀錄,從按二〇二一年十一月、十二月到隔年一月中,此計畫前後來到社子、六甲上課日共十二回,加上額外加班近二十回。二〇二二年一月十二日是課程最後一回,一月十四日為六甲恒安宮媽祖廟燈會,正式為竹編作品點燈。
去年秋末,嗜吃橘子使然,一家子跑到台南關子嶺,幾年前在此處買到的橘子酸甜好吃,尤其南寮的青皮椪柑品種更是絕佳,為了這些柑仔,我們又繞著山路來到關子嶺找酸甜味。
這是Doch這學期創整課的「社子六甲連線」計畫,從十一月正式開始進行,此一學期將學生帶入社區,皆為台南溪北的小鎮廟宇,一為官田區社子里的鎮安宮;另一為六甲區恒安宮。這一篇紀錄為六甲線,十二月工作紀錄。
這學期又跟著Doch的創作課,一起協力工作,「2021社子六甲連線」計畫把課程拉近社區,拉近廟宇中心,和媽祖婆交陪,和居民做朋友。老屋整創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在木結構固定前,還得完成一件事,就是將老屋門面上漆,提亮它的氣色,這是屬於Doch創作的範圍。當老屋碰上新色彩,要如何設計呢?
你對陳永華有什麼印象?取名也挺現代的陳永華不是現代人,而是明末來台的大臣,你知道他做過什麼事嗎?如果知道他做的事,就會明白為何我去鄉野尋找他的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