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鹿 炎炎夏季,竹藝家劉哲安正緊鑼密集地創作作品《你的鹿/我的路》,與夏雨、烈陽日日交戰,此作品將於「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在總爺藝文中心戶外草地展出,就在哲安如此焦頭爛額之際,我活生生地安插一堂課,帶著小事報小編一起和藝術家認識竹,甚至期望動手做,哲安雖忙碌,仍歡迎小朋友來,甚至為小朋友做了幾個有趣的遊樂器材。
「獵人帶路:松鼠的尾巴」展覽在台南總爺藝文中心紅樓已展覽一年,起初規劃小事報營隊課程時,有意將小編們帶到展場,尤其在小朋友們見過獵人老師巴蘇雅後,再來看此展想必會很有共鳴。於是,我邀請了策展人之一:陳冠彰老師為小編們導覽。
帶領十五個孩子認識曾文溪流域,除了給予許多強力師資授課外,我們得試著把這些課程串連起來,讓十一歲的孩子們了解到,我們到底在尋找什麼?傳遞什麼?於是,就在這些課程外,我們添加了「曾文溪擂台戰」小短劇以及曾文溪流域學課程,用孩子能懂的口吻與說演方式,告訴他們,這一條溪與我們的關係。
小事報營隊一日勇闖曾文溪,上游拜訪茶山部落,由茶山國小退休校長鄭佩茜校長為我們上課,下游則是拜訪台南安南區土城,由土城國小王郁菁、林慧清兩位主任帶著小事報夥伴,來到曾文溪出海口南岸:城西夢幻湖(又稱「鹿耳門夢幻湖」)。
小事報營隊一日勇闖曾文溪,來到了獵人老師巴蘇雅·雅古曼居住的茶山部落,我告訴巴蘇雅別亂跑,一定要一直待在現場,因為他就是一個精神象徵、靈魂人物,平地上來的小編們會一直盯著他看,千萬別遠離大家的目光。
第四屆小事報參與的學校主要是以曾文溪下游五所學校為主,這不同於往涵蓋上游與出海口小學,但我們仍不忘往上游走,希望能聽聽生活在茶山的朋友告訴我們關於鄒族文化的故事。
「小事報-曾文刊」為了帶領孩子認識曾文溪流域,會刻意安排獵人老師及農人老師的課程,今年特地邀請農育家胡育旗老師當任講師。
「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的駐地創作藝術家陳科廷老師,在暑假七月就已進駐台南「拔林工作站」,他不僅是藝術家,亦是中學教師,從事地衣生物多樣性研究,對於料理更是有獨特的創作方法,他駐站麻豆總爺這段期間,到處採集當地植物,做成一道道料理,與拔林當地居民在晚間,以夜市食堂的氣氛分享。
2019年小事報營隊第一屆時,團隊安排一場絹印活動,讓參與的小編們絹印自己的隊旗,當時活動氣氛熱絡不已,持旗拍照時,小編們擺出帥氣姿勢,自製的旗幟瞬間強化向心力。再次運用絹印活動啟動營隊氣氛是此屆一開始就計畫好的行程,要讓所有參與者絹印自己的團服,每一件穿在身上的小事服都不一樣,有自己的圖案,而這也象徵著每一個小編都各有特色、各有所才,我滿心期待也能讓這一屆的小編強化向心力。
陌生感來自於不相識,猜測對方是怎麼一個人呢?這個營隊又是在做什麼呢?眼前的大哥哥大姐姐及老師們會不會太兇呢?來自五校的孩子們聚在一起,短時間是無法建立默契與信任度,面對工作人員也帶有陌生感,我們得透過遊戲讓他們慢慢熟悉這個團隊,漸而認同自己是「小事報」的一員。
小事報從2019年成立,今年編輯工作營已經邁入第四個暑假,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挑戰與變化,去年疫情搗亂所有的步驟,累壞了團隊所有的人,當我得知得知得統籌第四屆小事報營隊時,我設下終極目標就是不累倒所有的夥伴,因為「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即將來到,所有的人力得集中在十月的藝術季。
2021小事報的課程雖因為疫情而兵分兩路進行,但仍相當豐富、一連串的資訊就如曾文溪一樣流入大小編的「腦海」中。
想寫這首歌很久了,只是遇不到好時機下手,就在「小事報」營隊即將結束時,某日早晨,想著,該寫首歌獻給這營隊的大小朋友們,靈感先生總是配合時辰來訪,它明白我這個作詞者需要快速生成,於是,給了五分鐘,讓我在桌上那張回收再利用的A4紙上,快速寫下這首歌詞。
有一種白,叫做「瘋狂密佈的甜根子白」。 才嚷著今年初秋甜根子長得好,中秋過後無雨搗亂,也無冒失鬼秋颱報到,白色花束直挺挺的,點綴河床兩岸,該去秘密基地看甜根子的,那是每年初秋的約會,但「忙碌」這傢伙並不妥協,只好自己另尋機會賞花。
這是2021「小事報」第三堂課,也是大小編第三次相見,這一堂就由青青說(selena在小事報,稱為青青 or 青青說)來和小朋友一起寫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