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詠嘆調》蔡素芬 詩集
知道蔡素芬老師的著作《鹽田兒女》,也知道她是台南七股人。而我卻是第一次讀她的作品,從詩集開始,沒想到,一讀便愛上了。也許是自己的工作與山與林接近,所以對於詩中描述的場景,多少可以建構出畫面。《森林詠嘆調》以一森林探測員為串場人物,他並非是「主角」,主角是森林,只是透過這探測員的眼,可讓讀者抄捷徑去感受林中氣氛。
看完詩,是該走一趟山,不能只是靠著文字抄捷徑。
1.〈有一道光〉摘 (p.014-016)
光像一陣風
瞬間彿入森林
以觸角搖醒每株嗜睡的乳薊
驚醒站立草脈上的
嗜夢蜻蜓
……
探測員踩過碎葉
樹梢間篩落的光線紛亂如針
刺入葉脈枯瘦的面容
層層疊疊凋零的都
臥向泥土
討取安魂的慰藉
2.〈探測員拾到一隻手錶〉摘 (p.019-020)
碎石間一隻閃亮的手錶
冷冽的金屬
人的氣味曾經迴盪
探測員拾起手錶
時針在零
分針在零
秒針停滯
探測員旋轉發條
宛如打翻一盤墨彩
四散的顏色或將繪成斑斕語言
早晨8:30
時針分針從零走到此刻的位置
不知跨過多少漫長的時光
從它掉落那刻
5.〈幽林裡的一棵槭樹〉摘 (p.031)
霧只是一層稀釋了光線的紗帳
暫時遮蔽了陽光的真貌
猶如誤解蒙蔽真實
陽光會再來
誤解會像風一樣自然吹散
10.〈聲息〉摘 (p.047-048)
風撩來
樹林裡傳來另一股聲息
雜沓的腳步聲
一聲踩過一聲
探測員再拿起望遠鏡
放大鏡中的視野 的視野
兩個獵人
走入往北的密林
南方水坑邊
群鹿豎耳聆聽
趨向北方的腳步聲息
越來越淡 越來越遠
13.〈群樹〉摘 (p.059)
榕樹與它的鬚髮竊竊私語
決議捕捉空氣中絲毫水氣
注入厚實的葉脈
醞釀成芳香的汁液
20.〈聲音〉摘 (p.086-087)
母猴溜下蕉株
帶著小猴
走向銀杏林
走向松林
走向槭樹林
走向紅艷的鳳凰
走向森林裡每一個樹與樹的間隙
為了
尋找那隻離了地盤
不知去向的公猴
以致牠們群猴無首
群猴無首
25.〈報紙〉摘 (p.102-103)
喝完這杯綠茶
離打卡下班不遠
茶葉散開膨脹了一日心事
……
靜躺桌上的報紙
在午後斜進的陽光中
顯露昨日的疲態
31.〈宗祠〉摘 (p.123)
往村外的那條路
橋頭有母親對兒的呼喚
桃花樹下有離別的戀人留下的海誓山盟
還有一座宗祠
祖先們擠在那裡輕聲細語
為子孫早晚頌禱
34.〈溪流〉摘 (p.130)
這條林中之溪
蜿蜒過不同林相
像經歷許多歲月
見識每種歲月的面容
46.〈未接來電〉摘 (p.176-177)
桌上的手機震動而後停歇
低頭俯看
有一通未接來電
陌生的號碼
像他錯失的路上風景
也許是一通新潮的廣告招攬或
一個遠至遺忘的友人
甚或詐騙者
侵入這個號碼
試圖連結他
連結不同的時間與空間
以及某種欲望
50.〈風〉摘 (p.193)
聽那夜風交織的樹語
及鳥鳴蟲唧
這首未曾靜息的夜曲使
森林遺失了邊界
延伸閱讀: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