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五年,一群大小朋友相約體驗種菱角,一堂紮實的課程讓我知道,菱角的生長及農民種植的操作時期。因為麻豆大地藝術季〈農計畫〉,而獲得採收菱角的機會,從「種」到「採收」,事隔幾年,再次學習到菱角栽種與收成的知識。
麻豆大地藝術季終於開展!展期為:2022.10.15~2023.01.29。此藝術季共有九大計畫(小、水、竹、影、植、土、農、聲、原),三大展區(A總爺藝文中心、B拔林工作站、C大隆田園區),此篇介紹B區的拔林展區作品,這展區有個特別的氣氛,就是展場內有個神明桌,是賴氏子孫祭拜祖先的地方,藝術與居民日常相融,非常特別。
幾年前,只要有北部工作邀請,我們總是婉拒邀約,因為就如司機的我們得準時接送孩子上下學,無法離身到北部去。如今,兩個女兒都往台北就讀大學,我們反向操作,歡迎北部邀請,只要有機會順道到台北探望女兒,什麼都願意。這一次,因為北藝大關渡美術館邀請Doch的一場座談,讓我賺到兩天一夜的親子時光。
麻豆大地藝術季終於開展!展期為:2022.10.15~2023.01.29。此藝術季共有九大計畫(小、水、竹、影、植、土、農、聲、原),三大展區(A總爺藝文中心、B拔林工作站、C大隆田園區),此篇介紹C區的大隆田園區作品。 此區有個最佳觀賞時間,就在白日將近、天色漸暗之時,這樣可以同時看見自然光下的《療癒系列2》及需要黑暗中觀看的《沈水流光》,而攝影作品日夜皆可觀看(有打燈)。建議參觀者可在下午五...
麻豆大地藝術季終於開展!從2022.10.15一直到2023.01.29,約有100天展期。此藝術季共有九大計畫(小、水、竹、影、植、土、農、聲、原),三大展區(A總爺藝文中心、B拔林工作站、C大隆田園區),希望我可以好好地介紹這些驚人作品,之所以稱之為驚人作品,也是因為這計畫歷經三年籌劃,整組團隊上山下海,與曾文溪交陪做朋友,無數次的對話交集與籌備活動,是相當浩大厚實的藝術季。
十月的高雄相當熱鬧,各地展開的「2022台灣設計展」讓人有一種錯覺,好似整個高雄都在設計中,我刻意密集走訪多處展區,期待從這些策展規劃中,看到高雄的視野。
九月末,正秋高氣爽舒服天,臺灣設計節在高雄一一上場。一早,到中都附近的「噪山」藝術展場看展後,主人告訴我們,不遠處的中都磚窯場有攝影展,我們接續前往,才發現原來這也是設計展的展區之一。
十多年沒到南投的「臺灣工藝文化園區」,多年前經過這裡時,兩個小女娃在身邊黏著,無法抽出身仔細看展覽,只是陪著她們在戶外玩耍。今年七月暑假再訪時,整個園區有多館舍(包含工藝文化館、工藝設計館、工藝資訊館、生活工藝館、地方工藝館⋯⋯等),一時不知該從何下手,於是,把車停下來後,從停車場最近的館舍開始,目的在於觀賞台灣工藝發展與各地作品,不管從何開始都可以。
「獵人帶路:松鼠的尾巴」展覽在台南總爺藝文中心紅樓已展覽一年,起初規劃小事報營隊課程時,有意將小編們帶到展場,尤其在小朋友們見過獵人老師巴蘇雅後,再來看此展想必會很有共鳴。於是,我邀請了策展人之一:陳冠彰老師為小編們導覽。
這肯定是一件浪漫的事!一直以為攝影師楊順發老師在高雄中鋼工作,應該是正港港都人,沒想到他是道道地地在曾文溪流域成長的台南善化人。
年初到台南歷博館看了「樂為世界人」展覽,展場資訊豐富,難以一次消化,心想著應該帶著熱愛歷史的女兒來觀展,直到四月再訪,再次閱讀展場如筆記般的歷史統整資料。參觀此展覽時,建議可讀黃煌雄老師的《兩個太陽的臺灣》,一展一書相互搭配與補充。
五月雨季,午後常來雨,地面溼滑,天氣中摻有潮濕的氣味。 週五參加南藝博班冠彰及嘉義「勇氣書房」籌劃的「竹材採集工作坊」,載著幾位想要多學一點、多看一點的大學生開往台南白河六重溪部落。
這場突破十萬人觀展的「《茶金》戲劇場景特展」,就在二〇二二年四月十日結束展覽,幸好在寒假旅行時,以一種犒賞的心情帶著女兒前去,因為親臨拍攝現場,讓原就喜愛戲劇的女兒,更有感覺地融入劇組用心打造的成果。
一首歌的生成;一個創作者的後台與背景;各世代鍾愛的歌曲;港都醞生的音樂人;普遍對南部的關鍵印象;圓樂團之夢影像互動;自行創作樂曲的跳動展覽,熱愛音樂者應來此,感受同類人,你一刻也停不下來!
2018年看完《見城》後,我就期待著高雄能夠再次有結合聲光影像效果的傳統戲曲作品,等啊等,終於在2022年等到新作品:《船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