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在唱歌》立在書櫃前方待讀處,好多個月,就是不願歸檔入櫃,每每看到油畫的封面,總有一股欲投入書中的欲望生成著,彷彿顏料未乾,歡愉細看的心也未收乾。這些國人熟悉的畫作筆觸與畫風,一直很吸引著我,而作者林世仁老師的文采也是我多年來欣賞的。
海明威在其著作《流動的饗宴》(A Moveable Feast)一書中,紀錄巴黎的一家書店——莎士比亞書店(Shakespeare and Company),而這本繪本:《席薇亞的書店》,說的正是此書店。
近期,因為籌備了一家嘉南平原的「流域資料中心」——種書店,開始像個幕後經營者,在店裡值班或駐點,我自信有許多逛書店經驗,期待以經驗值優化「種書店」。但說也奇怪,當客觀的第三者成為了主觀的主人時,我似乎喪失了直覺評論空間的能力,從前輕易地判斷出店家缺了什麼?乏音樂、光源不足、少了在地圖書或是吵雜聲量過高等問題,現在在自己籌備的書店裡,卻需要較長的時間,把自己拉到客觀的位置,方能察覺問題所在。
這是我為「三民書局」出版公司,六月出版的繪本——《更棒的骨頭》所寫的推薦文。收到此書時,發現翻頁是上下翻,而非左右翻,為一小小的驚喜。推薦文如下:
〈外人不懂〉 別逗弄他 扔身子 拍擊絨毛身 他的感覺 你不會懂 別阻止我 和他說話 啣著秘密傳到耳 別取笑我 和他協定 貼身盟友的關係 他的感覺 只有我懂
走進書店,一本黑白色調的繪本,安置在需要仔細看才發覺的轉角處,封面是日式畫風的人像,眼睜得大、情緒中立地望著我。一看!是谷川俊太郎爺爺的書,他的作品一向是我不用多考慮就會直接購入的,更何況這次談論的是「和平」與「戰爭」。我拿起了書,腦海已經迴盪著幾場戰爭的新聞影像。
《我要找回我的帽子》是一則挺有意思的故事,反覆讀了幾回,發覺故事有好幾種版本,作者顯然把故事主導權丟給了讀者,讓不同年紀的讀者自行想像,這到底是什麼一回事?!在我讀來,整則故事衝刺著文明與暴力的矛盾扭力。
認清友誼需要緣分,是交友的哲學,但這不是一個小朋友可以承受的。這本書的作者讓主角在書中成熟長大,看清「不是每一段友誼都能長存」,這是這本書最有魔力的地方。
▲謝謝聯合線上黃筑筠側拍。 六月初北上錄製一場直播節目,這是2022台北書展中,「中小學讀物選介主題館」的座談直播,是我與宋怡慧老師對話,題目為:「世代的書單:從選書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講座已於當日結束,但我想在此分享我事前所做的整理。
梅雨季節日日下雨天,去添購一把傘,老闆告訴我,這支傘是防水潑的快乾傘布,易乾易收拾,不會讓車內濕答答,這是功能設計;老闆又拿起另一支大傘,告訴我這是超人傘,傘布面積大,傘下同時可以躲好多人,這種對得抱小孩的新手父母來說,是貼心的設計;我認真挑起一款顏色特別的傘,這樣的配色少見,不容易撞色,可搭配我平時的穿著,這顏色也是一種風格設計;回到家後,抽取傘套,撐開傘布讓女兒瞧瞧新添購的傘,她認為:傘套真是...
讀繪本是一種樂趣,愈是趣味、接近生活,愈能觸動攤書閱讀的人,有時讀者也會在繪本中,尋求支撐夢想的純真動力,還有給予勇氣的入口。《紅豆粥婆婆》改編自韓國民間故事,是一則以弱制強、集體合作生力量的故事。相對於深山猛虎而言,故事中的日常小物小到沒地位似的,但也因為這般弱勢,使得奮力出力時,都成了重要一擊!我們在此故事中,也找到勇氣的入口,誰都有自己的價值,小兵也能立大功。
2019年農曆春節時,我寫了一篇《豬年來讀豬繪本:繪本中的豬朋友》,在豬年新春,整理了幾本有豬豬角色的繪本。一眨眼過了三年,來到虎年,接續先前分享模式,也在書櫃裡找了幾本有老虎的繪本,讓小朋友在虎年讀繪本,作伙來「虎」幸福。
育兒期間,常常以故事引導孩子。我那天生因資源共享易產生爭執的雙胞胎女兒,從小總是因小事爭休不已,為了正向扭轉彼此的關係,有一回,我將她們倆比擬為一雙「筷子」,說了一則關於筷子的故事。
你從何處開始認識西拉雅族?是歷史課本談及的單元?或是西拉雅族正名的新聞?還是百年前走在台灣土地的外國冒險家筆下的遊歷筆記?而你知道西拉雅族大概在哪兒嗎?
米價逐漸上漲,里民觀看米價漲幅頗大,心裡不免擔憂,隔壁老李帶著米袋到米行糴米,要一斗米;後巷王大媽看見了,也趕緊買了一斗米;廟埕邊的林家媳婦看見了,進了米行,發現人人簇擁在此,深怕米買不到,就會後悔莫及,林家媳婦緊張的不知該如何是好,但昨天才買米呢! 同學最近風靡五人偶像團體,照片中的男明星帥氣迷人,每個人都有專屬的尖叫歌迷團。同學說起這偶像明星都像是自己的愛人般,非收集到照片放在身邊日日思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