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國語日報家庭版的「看見大世界」專欄文章,這一篇要分享的是我們有別文字書寫,用錄製聲音的方式寫日記。現在人人手機皆有錄音功能,可以和孩子試看看用聲音寫日記喔!文章內容如下:
▲這天已過1/2月,回去門診的日子,2017.04.14 上個月3月31日,yoyo在學校受傷了,緊急送往醫院,手部開刀,以鋼釘固定並打上石膏,一個月後的4月28日,yoyo的石膏拆了。 可以想像,這個月全家人的身心有多麼沉重,受傷的yoyo不僅要承受傷處疼痛,還有石膏悶住手部帶來的皮膚癢,以及課程學習上僅有左手帶來的困擾(寫字變得很毛毛蟲、不能寫筆記讓yoyo很苦惱)。為人父母的我們,不僅像照顧...
▲家庭日一起出遊,2014.03.01,9.7ys。 一直很推行「Family Day」(家庭日)的落實,在我這個核心小家庭中,固定相聚外遊是很重要的,那是我們凝聚情感的方式之一。只要在一起,就算只是公園散步、運動、上圖書館都可以。Family Day是一種逐漸建立的家庭默契,直至孩子長大也許都需要落實的情感保養法。
從「日星鑄字行」買回了幾個鉛字,和從前買的放在一起,共有四十幾個,放在盒子裡還頗有重量的。使用起這些鉛字有一些小麻煩,那就是得一個一個翻起來辨識字,我們萌生幫這些字做個記號的想法,將字蓋印在紙上,然後剪貼在鉛塊上,再用透明膠帶包膜,這樣就能一目瞭然了。
台北旅行的第二天,我們有個目標路線圖,想從市區走台2甲(陽金公路),穿越陽明山到金山,然後再走淡金公路到淡水繞一圈回程。這是我們第一次走台2甲,新鮮的感覺帶領著我們進入山區。
▲紀錄這一篇去年十一月的文章時,才又發現這兩天zoyo又做了玩偶的衣服,2016.03.02,11.7ys 整理女兒的筆記手稿時,發現了yoyo寫的生活週記,這是一篇關於假日午後的女孩創作遊戲。我還記得,那天下午她們在自己的房間玩了好久好久,這種自由時光即將因為她們上國中而逐漸變得稀少,所以,我一直都堅持讓小學階段的她們毫無負擔的做自己想做的事。Zoyo喜歡縫縫補補,不知是否小時候和媽媽學一點縫工...
旅行中,我們總是攜帶著一支筆、一本書及一本筆記本或日記,這是我們必備的物品,當我們在旅行中有感覺的時候,總是可以隨性的拿起日記寫下當時的心情,或是一天旅程結束時,紀錄就成了我們回溫的方法。這一篇zozo在這次旅行中,第一個晚上寫下的日記,細細讀來,真有味道。
親愛的左右 又是一個讓爸爸媽媽回顧過去的日子,昨天爸爸不在家,我們得自己度過你們的11歲生日。早在前一天,你們就開始在家裡到處搜刮,準備做勞作給對方,媽媽很高興,因為11歲的孩子大都已經養大了胃口,若沒有高級的禮物,有些還會感到失望,但你們竟然熱中於為對方做一個紙盒勞作(而且是回收物品),甚至自信到對方會喜歡,這對我而言,是多大的激勵與肯定,好似我們傳達給你們關於「價值」的概念,在你們心中已經有了...
這是一篇zozo的日記,由於趣味十足,我決定幫她紀錄下來。但這是紅鳩的故事,不是小鴨子喔!
▲zoyo與乾媽、乾姐姐,2013.08.25,9.1ys 觀察孩子們這麼多年,也在各個場所遇見許多孩子,我發現小朋友真的是最善心的人,他們永遠都對世界抱持樂觀的感謝,除非遇上了不該在這年紀碰上的難題,而讓他皺起了不搭配的眉頭。
▲yoyo,2015.02.21,10.7ys 這是YOYO日記裡,寫下的小故事,我覺得挺有意思的,於是幫她紀錄下來。
上個月,女兒zozo、yoyo有了人生中很不一樣的「第一次」,那是她們第一次參加藝術踩街活動,先前與她們談起踩街,她們還無法想像那是個什麼氣氛?很高興Doch的學生來邀請zoyo,讓她們一同參與南藝大校慶的踩街活動,這樣,她們就能有機會真正感受踩街的氣氛。
這一天,因為Doch得北上工作,我們有一段久違的「三人行」。我開著車,帶左右姐妹來到土溝村,上回來已是三年前,小路沒有多改變,稻田也沒有變化太多,倒是多了許多關心土溝的朋友,因為這幾年土溝村積極走向「農村就是美術館」,我想這概念會讓喜歡土地的人更愛土地,疏於接近土地的朋友會試著感覺大地。 這天,我們特別喜愛土溝的兩個地方,一個是可以一直窩著看書卻不賣書的水牛書店,一個是小朋友都會喜歡的夢幻校園——...
▲在東海大學撿松果的女孩,2014.10.10,10.2ys (這是這幾個月左右姐妹發生的一些生活事件,關於她們第一次掃學校廁所、第一次啃甘蔗、讀《安妮的日記》。)
我一直都記得那一幕,一位年約十歲的女孩,扶著奶奶進入高雄文化中心的洗手間,女孩體貼地告訴阿嬤:「阿嬤,便所到了,我哩這等妳,妳有代誌咖給我貢」(奶奶,廁所到了,我在這裡等妳,妳若有事再告訴我)。那女孩貼心地在廁所門外等奶奶,一口流利的台語讓奶奶很放心,奶奶知道,如果她有事,小孫女會在門外等著她。那時,我看了著實感動,內心想著:我一定要讓女兒學會台語,好讓她們可以用台語與長輩流利地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