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近來親子天下出版的一本繪本,內容鼓勵大小讀者作圖像式思考,親子天下邀請我為這本書書推薦文。在書寫期間,曾經打開電子圖檔與Doch共同討論,想起他曾開過「譜記」一門課,或許可以引介此觀念作為引導,於是又讀了《人類環境中的創作過程——RSVP環》一書,可真是一書養一書,藉由繪本自我充實是絕對可以的。 以下為我所書寫的推薦文:
九月收到三民書店的文稿邀請,希望我為西蒙娜‧希洛羅的兩本作品:《害羞一族》、《如果冬天來了,告訴它我不在喔》撰寫推薦文。對於西蒙娜‧希洛羅作品並不陌生,自己也曾介紹過他的另兩本作品:《我的姊姊怎麼了?》及《奶奶臉上的皺紋》,以及三民書店則另一本《抱抱我》都是相當溫暖的繪本。 這次要來介紹的是《害羞一族》、《如果冬天來了,告訴它我不在喔》兩本,在反覆閱讀下,發現西蒙娜‧希洛羅的作品有個特別的地方,就...
嘿!小豬乖乖是誰?他或許就像是身邊的寶貝,正黏著你,要你趕快說故事;或是睡像香甜,一點都不像稍早那個反覆無常、難以搞定的難纏兒;也或許像個人小鬼大,頗有人生哲理的小小哲學家,說出人生真理驚嚇全場,但有時又得花好大功夫說服他,修正他的壞習慣,這真讓人費心費力,難以捉摸。
小的時候,因為是家裡唯一的女孩,很多家事都被要求一手承包,從清晨起床到睡覺前,我必須在上學前打掃庭院、澆花,放學後得收衣服、摺衣服、打掃家裡面,還得把全家共四個房間的木板床擦拭乾淨,清洗佛桌、敬茶拜拜、飯後得洗碗,洗澡後得自己洗衣服,睡前還要幫奶奶按摩。還是小學生的我得做這麼多事,而哥哥弟弟可以玩棒球、看電視,難免心裡不平衡,有一回便向奶奶抗議,為何哥哥弟弟不用做家事,而我卻得全都做?!
這是我為三民出版社《巴布的藍色時期》一書的推薦文,為了這本書,還先看了書架裡,早期時報出版社的「發現之旅」系列,其中的《畢卡索》一書。
幾日夜晚,天天重讀這本書,試圖用六、七歲孩子的心情接近它。剛讀到後記介紹時,一直思索著,這些內容對於剛學會注音,認識國字不多的低年級孩子是否太艱深?他們對於書裡提到的國語文常識感興趣嗎?
兩個月前收到漢湘文化的編輯宛妤來信,希望我為這本荷蘭媽媽所著的《我永遠不無聊》寫推薦文,我點選著未出版的文章,滑鼠不斷的捲動,啊!好多和我們從前相同的舊回憶就在螢幕前亮相著,能夠看到遠在歐洲的媽媽和左右家一樣,喜愛動手做勞作,在帶養孩子的生活中添加創意活動,強調「手」的重要性,這樣真好!而我也受到啟發,想著,「原來還有這招啊!」同時,也激發著我把過往和孩子玩的小遊戲、小勞作慢慢整理。在此,與大家分...
世界上若有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個性,面對失落情緒的樣子肯定也有一百種,而撫平傷口的方法也會有一百個模式。在《別傷心,我會陪著你》一書中,經驗老道的動物朋友們,提供自己面對困境,遠離傷心的方法給男孩,但他們似乎都少了最關鍵的部分,那就是只要多陪孩子一些時間,再多待一下子,他便會知道一直有人在。
何其幸運!受到朋友暗中的推薦,行人出版社在一年前為《好日況味》一書找上了我,這本經由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及行人出版社團隊合作,密集搜尋台灣在地生活工藝,整理後出版成書,除了介紹九種工藝之外,也找了九位生活達人試用,而我就是其中一個,但我得很謙虛的說,除了我之外,這八位生活達人生活經驗豐富,是我從此書攝取工藝師專業知識之外,意外從達人們身上得到許多生活經驗的分享,讀起這本書,真的十分暢快。
林世仁老師有一雙高敏銳度的雙眼,加上大腦不知安裝什麼接收器?可以窺見人們看不到的地方。他用詩帶領著小讀者,把遺漏的細節都透明化、童心化,隨著文字引導,讀者們也紛紛開始訓練自己,培養放大看世界,手動撥開世界螢幕,解開環境密碼的超能力。
《我自己的博物館》出版前,收到總編輯佳聖的邀請,她告訴我這本書非常適合左右家,因為我們是個愛逛博物館的家庭,而且我帶養孩子時,也常常拉到博物館、美術館去,佳聖還故意告訴我,這本書原文是英國Tate Modern Museum出版的(我們去高美館看的「裸」展,就是來自泰德美術館),翻閱電子檔後,眾多吸引力外加佳聖是自己的好友,就答應推薦。最令人高興的是佳聖知道左右姐妹也愛閱讀,讓這國中生來推薦應該也...
因為自己的老靈魂,喜歡和孩子走在台南府城巷弄中,看著古建築穩重的座落在土地上,想著百年前,它們就在這裡,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們,望著老百姓生活樣貌,這些老建築比我們都還熟悉,那些跨過長遠的時間軸,世世代代傳承的故事。
第一眼看見《明天再說吧》時,立即被繪者凱絲.迪.吉可莫(Kris Di Giacomo)筆下的圖牽引著。書中逗趣的圖畫,色彩協調,看了十分喜歡,忍不住盯著圖畫看,一頁翻過一頁。作者米歇爾.艾可菲(Michael Escoffier)以動物為主題,尤其以長相習性特殊的樹懶作為主角,成功的吸引大小讀者的目光。
女兒四歲的時候,與我共讀劉如桂老師的繪本——《劍獅出巡》,全家興起了一同尋找台南安平劍獅的念頭,我們總是一家四口手牽手,在安平聚落巷弄間散步,按圖索驥,仰頭尋找那法力無邊、保護居民的劍獅。幾回尋找後,對安平地區多了一分瞭解,我們的確透過繪本增強了認識土地的動力,間接知曉曾經發生在這土地上的故事。
小時候住的紅毛港,是一個由三條狹長道路貫穿的漁村,居民人車大都走在中間的那一條「海汕路」,兩邊都是老民房、窄窄的勉強容下一台小客車的海汕路是我熟悉的一條路,同時也是記憶中和奶奶一同走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