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事報營隊第一屆時,團隊安排一場絹印活動,讓參與的小編們絹印自己的隊旗,當時活動氣氛熱絡不已,持旗拍照時,小編們擺出帥氣姿勢,自製的旗幟瞬間強化向心力。再次運用絹印活動啟動營隊氣氛是此屆一開始就計畫好的行程,要讓所有參與者絹印自己的團服,每一件穿在身上的小事服都不一樣,有自己的圖案,而這也象徵著每一個小編都各有特色、各有所才,我滿心期待也能讓這一屆的小編強化向心力。
陌生感來自於不相識,猜測對方是怎麼一個人呢?這個營隊又是在做什麼呢?眼前的大哥哥大姐姐及老師們會不會太兇呢?來自五校的孩子們聚在一起,短時間是無法建立默契與信任度,面對工作人員也帶有陌生感,我們得透過遊戲讓他們慢慢熟悉這個團隊,漸而認同自己是「小事報」的一員。
小事報從2019年成立,今年編輯工作營已經邁入第四個暑假,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挑戰與變化,去年疫情搗亂所有的步驟,累壞了團隊所有的人,當我得知得知得統籌第四屆小事報營隊時,我設下終極目標就是不累倒所有的夥伴,因為「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即將來到,所有的人力得集中在十月的藝術季。
2021小事報的課程雖因為疫情而兵分兩路進行,但仍相當豐富、一連串的資訊就如曾文溪一樣流入大小編的「腦海」中。
想寫這首歌很久了,只是遇不到好時機下手,就在「小事報」營隊即將結束時,某日早晨,想著,該寫首歌獻給這營隊的大小朋友們,靈感先生總是配合時辰來訪,它明白我這個作詞者需要快速生成,於是,給了五分鐘,讓我在桌上那張回收再利用的A4紙上,快速寫下這首歌詞。
有一種白,叫做「瘋狂密佈的甜根子白」。 才嚷著今年初秋甜根子長得好,中秋過後無雨搗亂,也無冒失鬼秋颱報到,白色花束直挺挺的,點綴河床兩岸,該去秘密基地看甜根子的,那是每年初秋的約會,但「忙碌」這傢伙並不妥協,只好自己另尋機會賞花。
這是2021「小事報」第三堂課,也是大小編第三次相見,這一堂就由青青說(selena在小事報,稱為青青 or 青青說)來和小朋友一起寫詩。
八月底,小事報團隊到茶山部落及曾文水庫場勘,爲九月營隊做準備。離開珈雅瑪瀑布後,我們下山回走臺三線,準備進入曾文水庫搭遊艇,半年前枯水水荒,讓台灣各地水庫逐漸見底,曾文水庫也一樣「庫」底空空,終於等到夏季雨來了,日日午後雷陣雨,讓水庫又進站加滿,溢滿了嘩啦啦的水。
九月過後,每隔週三下午就是「小事報」營隊時間,今年分六站同步進行,我和Doch進駐台南土城國小。上一回小編們帶我們走一條路,他們從學校走往「正統鹿耳門聖母廟」。今天主題是:帶你認識一個人,也就是採訪一個人,小編們決定拜訪位於土城市場附近的「讚伯包子店」,想介紹土城在地美味給中上游的另五所小編們知道。
悶壞的長假,注入一股清流,這是期待已久的小事報場勘行,是暑假唯一一次玩水,也是暑假最後一次小旅行,要往哪兒去呢?目的地是嘉義茶山部落珈雅瑪瀑布,也是獵人藝術家巴蘇雅部落所在,上一回來茶山採集又隔了四個月。
「小事報」營隊邁入第三年,這一年太特別了,迎面而來的挑戰一波三折,這讓我們的企劃編輯心臟噗通噗通大跳,因為新冠疫情導致課程總是起伏不定,甚至在開營前一天,還急速轉彎,但這些都可以一一迎刃而解的。 這次營隊和過去兩年有何不同? 從暑假延期到秋天舉辦,每週三下午集合,小事報編輯老師到參與的六校,各自就定位,直至十月中活動結束。因為我和Doch負責台南安南區土城國小,所以我們會和學校帶隊的浴巾老師及三位...
還記得場勘探路的那一天,下了一整天的雨,像是颱風過境似的,風大雨落,連傘都奔向自由而飄走,也因此淋了雨,口罩都濕了,好久沒這樣浪漫了。
為了一件工作計畫,反覆儲蓄能量、準備素材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一而再,再而三的調整面對對象的節奏。在已為期三年的「小事報」團隊,從第一年帶領孩子創作,尋找家中具有意義的紀念物,到第二年與小朋友一起寫大地詩,今年,延續文字編輯的角色與任務,在營隊中要與孩子討論「時間」,然後寫下「時間感」的詩。
防疫期把行事曆搞得亂七八糟,早到的、晚到的、腳步錯亂的,魯莽調配的,通通都攪和在一起,「小事一樁」NO.010、011分別是發表於2021.06及07兩個月,得趕緊記錄下來,把這份線上報紙分享給朋友們知道。
你若在此,可以靜靜的觀察獵人設下松鼠的路徑, 可以感受那山棕葉直立掩護的秘密空間, 那個樹葉洞與牆上的獵槍, 還有獵人群像其銳利的雙眼, 當然,還有巨大的木構作品本是傳統家屋裡的燻肉架, 仰頭望,那掛著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