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道10號】開往美濃旗山一帶,美濃總是多於旗山的次數,我遺忘上一回是何時去蕃薯寮(旗山舊稱),滑文部落格才知已是七年前的事,2016年帶著公公到老街及孔廟。
想做這個主題很久了!常在「小事報」帶著小朋友走讀曾文溪流域,除了雙眼、雙腳學習踏查之外,用美食誘發勘查動機,也是絕佳的出發點。想把自己在這流域區域所吃的美食一一整理(應該說,找機會再去吃一輪),這或許也能推薦給朋友們用在地美食認識這條河。別問我,範圍有多廣?只要揭開地圖,離曾文溪水源不遠處,從嘉義山上到台南海邊,對我來說,都是流域美食的範圍。
暑假進入尾聲,遲遲未將七月初的漁港之旅做好記錄,深怕遺疏甜美的片段,未以文字記載心情讓人感到失落,只好藉由硬碟裡的照片逐一回想。此趟旅行除了試圖重疊老媽美玉姐的少女時代外,以屬台灣第一類漁港「南方澳漁港」做為起點更是最佳代表,這漁港有絕佳的地理優勢,漁獲相當豐碩,近距離觀看漁船停泊港口邊,是南方澳最美的風景。
對一個不熟悉台北的南部人而言,當你告訴我「南海學園」時,是無法知道那在哪兒,又有什麼特別的意義。透過Google Map,我把游標落在台北市建國中學一帶,地圖標示周邊有著台北植物園、郵政博物館、國語實小、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還有頗具知名度的牯嶺街。
因為母親講述一則少女時代故事,促使我前往南方澳漁港。雖在多年前小家庭旅行時來過,卻只是蜻蜓點水,過境路過。 多年後的今日,夫妻倆再訪。我彎進了路,走入了巷,看著作業中專注的漁民;也與體力強盛的移工擦身而過,居住在此的居民遠遠地觀望我,然後露出笑容,主動與我攀談。每個地區因土地環境、里民生活而交融出特有的人民氣質,南方澳的居民顯現的就是「親切友善」的氣質。
這一趟路,我們走訪:麻豆代天府的復古十八層地獄、龍泉冰店、南方米造碗粿、麻豆農會超市、學甲慈濟宮、明豐冰果室世紀冰、湠咖啡。
南部天氣燥了,又到了中餐不想多吃的季節,想起Doch恰好牙齒治療,熱食難嚥,不如來煮一鍋銀耳甜湯。白木耳不僅富含膳食纖維,又容易有飽足感,吃起來滑溜順口,正適合簡單吃、清爽吃的夏季。
每隔兩三年,Doch的創作課就會將學生帶離教室,拉到社區與鄉鎮,實際與大環境交手,學生學習與在地居民相處,在里民與社區中考驗創作方式,在多重組合下自我學習。因為每一個案例都有不同的條件與題目,學生與老師都得一邊學習、一邊試圖解決問題,我個人認為,這是大學生在學期間應多體驗的經驗,是一種活生生的學習,或許沒有亮麗的成品,但它一定會在以後慢慢發酵。
大人不在家的時候,家裡的兩位少女就會自己在廚房裡東弄西弄的,自己發明一些愛吃的食物,還記得前幾天去秧苗場訪問,搞到日落才回家,寫了訊息要女孩自己煮晚餐,yoyo只回答我,下午自己發明了牛奶冰,要讓回家疲憊的爸爸媽媽吃。沒想到,這胡亂發明的牛奶軟沙冰(我自己取名的啦)還真的好吃啊!
2020年是我自訂的「佐藤春夫年」,看了「百年之遇——佐藤春夫1920臺灣旅行文學展」後,暑假便起而行的行萬里路,安排一場旅行,走訪台灣西部幾個百年前,佐藤春夫曾拜訪過的景點。佐藤春夫諸篇殖民國文學作品中,《女誡扇綺譚》應該最廣為人知,故事發生地點就在府城臺南的五條港地區及安平,於是,我又背起行囊,尋找著文中所述的佛頭港、老古石街及沈家。
今年六月,溫度實在有些偏高,新聞報導總是提醒著民眾:「5、6月平均氣溫創下1947年以來有史以來最高溫」,很多縣市溫度飆高至36度以上,此時,要如何避暑?成了熱門的話題。
閱讀此篇前,建議可以先閱讀上篇喔!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上):琉球松、戶外作品、水道冰沙
幾年前,跑了兩回台南山上區的水道園區,奮力爬上189階的階梯到淨水池區,山下的水源區尚在修復中。2019年,水源區古蹟修復完成,結合淨水池區成了「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目前為國定古蹟。
這是「2019乘著熱情與熱氣去小琉球」最後一篇文章啦~我終於一步一腳印的把六月底的旅記寫完了,寫旅記最受益的其實是我們一家人,不僅下回舊地重遊時,多一分回憶也多了資訊可以查詢。這篇記錄了這三天到底在小琉球吃了什麼美食,我沒有刻意跟著網路上的美食資訊走,而是隨著心情及多年前來訪時的記憶,食了、飲了這裡的特色美食。
這些年,兩三回到馬來西亞旅行,我發現一件很特別的事,就是大部分的馬來西亞華人都有張厲害的美食嘴,在多元文化融合的國家成長,他們都能夠清楚分辨每一種食材、每一種料理的不同,對我來說,那是廚師才有的敏銳嗅覺與味覺,而他們似乎人人都具備這種特殊功能,好像從小就被巷口的小吃攤、路口的咖啡店、數十年的老店訓練到很高竿,因此,他們人人都有美食口袋名單,而且隨時都能吃,套朋友說的一句話,「兩個小時吃一次嘛~」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