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一開學,馬上遇到了中秋,而且還是未連假的週間(9/17,週二),這恐怕是多年來少見的。家裡已有朋友送來了麻豆文旦,小顆小顆的掌中型,多汁多水,真好吃!朋友小軒提醒著:「一天一顆就好,不然會過量。」吃過量會怎樣?除了熱量高外,文旦含豐富的膳食纖維,過量容易造成腹脹、腹瀉。
我一向喜歡帶初等教育的教師團,教老師們如何帶幼兒園小朋友做木工,這過程牽涉到工作場地佈置、孩子的個性反應、鬆散材料的運用、工具的正確使用、親師合作等,把十多年帶木工的經驗傳授給老師們,對我來說,是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
這是第三次來到刣牛湖山,後兩次來全都是為了Doch的「無支配課程」。 走在台南高雄分界的烏山山脈稜線上,視野遼闊可俯視兩縣市風景,這個觀測地理方位的絕佳地點是噍吧哖事件中,抗日志士的基地,是個易守難攻的藏身之地。
萬萬沒想到,我也投入春季醃梅子的行列。 女兒小的時候,在台南梅嶺看見醃梅子活動,都好想帶她們親自去體驗,但我總是一年又一年地錯過,直到女兒離巢後,竟有機會自己做,說來,也真是一種需自由才能進行的自我學習。
在小事報多年,常常往返曾文溪上下游,對此溪的認識隨著行駛【台18線】/【台3線】的里程數逐漸加厚,我最熱中做的事,就是希望能夠上下游互相交流,小朋友互相認識、獵人農人互相切磋,物產當然也希望能夠交流品嚐。
這是紀錄【西瓜左73計畫】的最後一篇文,心中有些不捨,因為現在西瓜大舞台已正式撤展,連西瓜寮都撤了,我們趕不上撤寮協助,似乎無法下句點。
隔了三週,再次來到曾文溪河畔的西瓜田。一上河堤往下望,實在嚇了一大跳!西瓜真的是「一暝大一寸」,大得很有感。
過了一個年、一個寒假,許久沒去西瓜田。青農柏豪主動來訊息,說瓜事已進行到「留瓜」階段,他知道我們絕不想錯過這重要的步驟,於是熱心告知。翌日,我們馬上瓜田報到,想知道如何留瓜。
去年秋季認識瓜農陳大哥及柏豪之後,我們每隔一陣子就會到曾文溪河床邊的西瓜田走走,看著他們有忙不完的農作事,也感受到農友不怕疲累的精神。冬至日前後為正期西瓜的良好播種期,我們帶著年輕人一起到田裡,與有經驗的奶奶們學習種西瓜。日子過了,又想念西瓜,該去西瓜田關心一下了。
秋末,傍晚時分,於台南善化河堤運動跑步,秋的溫度如此善良,無造成肌膚不適感,成群的白腰文鳥雀悅無比,飛越穿梭在河床的雜草叢裡。
從【國道10號】開往美濃旗山一帶,美濃總是多於旗山的次數,我遺忘上一回是何時去蕃薯寮(旗山舊稱),滑文部落格才知已是七年前的事,2016年帶著公公到老街及孔廟。
早晨七點,鬧鐘響起,比前幾天早半小時起床,這幾天女兒上法國爺爺的課,今日(2023.09.09)是最後一天。結束時有一餐會,團員每人帶一道菜,她們思考著,早上七點撐到晚間的食物可準備哪些?於是計畫著能夠接受的冷食:柚子茶凍、黑白飯糰。
半日遊北埔後,驅車遊走浪漫台三線,為的就是繼續完成「2023逐溪而行」的計畫,我得在西部再觀看兩條河才行! 礙於時間不足,無法像在東部一樣走近河床邊,近距離看溪,不過從高度望下看溪,又是個不同角度的觀看。首一是峨眉溪,幾個月前閒走台三線時(參閱「新竹北埔文旅行:藍鵲書房、龍瑛宗文學館、六木珈琲焙煎所、鄧南光影像紀念館」一文),看見有人在峨眉溪上划筏,呈現了水墨畫裡的悠然閒逸,決定再看一眼峨眉溪。除...
老媽撥了電話給我,問起這麼冷為何跑去花蓮了?我告訴她,旅行五天都是好天氣,每日都出日頭。我感謝老天賜予好天氣,強化了旅行的舒適感,從前到花蓮、宜蘭總是濕氣重重,這一次卻是陽光普照,一點雨氣也沒沾染到。
去年十二月初,因為北上觀賞一齣舞作,得到與女兒相見的日子,更促成了為自己辦的慶生會。往北移動中,在北埔稍作停留,這是2015年女兒十歲去金廣福公館寫生後,相隔七年半再訪。一如過去印象,北埔老街是非常好逛、好買而令人心情亢奮的地方啊,這次更是發覺北埔地區文化多元豐富。清朝時,粵籍墾戶姜秀鑾入墾北埔,而使北埔地區粵民人數佔多數,引進美味的客家美食,而以鄉鎮的古蹟比例來說,北埔更是高比例,金廣福、天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