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紀錄今年(2020)春天到秋天,家門屋簷的泥巴巢,前後兩組住戶——赤腰燕與麻雀入住的情形。
半年前,冰箱裡的那顆高麗菜,結球底部長出根芽,我把菜葉撥了、煮了,切下根芽底部,心想,丟棄不如把它種下土,因為老早就受繪本《我種了高麗菜》影響,一直想種看看高麗菜,非幻想豐收願望,而是很想看到高麗菜開黃花,結豆莢的樣子。
暑假前收到好友玉冰的邀請,希望我們不孤單團隊能夠到高雄左營辦一場創作活動,我一口就答應,因為和玉冰的好關係,支援是肯定的,而且會卯足全力。
一九二〇年,日本文人佐藤春夫七月來台旅行,秋日九月十八日抵達集集,隔日前往日月潭,往日月潭這段路徑是古道,中途經過土地公鞍嶺,當天夜宿日月潭涵碧樓。 我的旅程已進行了五天,無時間登上古道,徒步複製佐藤春夫乘坐椅轎的行程,更無預算居住高級旅館涵碧樓,不過我可以開著車,遙望土地公鞍嶺及日月潭的拉魯島,作為我此趟旅行的終站儀式。
和平島公園實在太美了!它若是個人,就是天然美,毋須多裝扮就很時尚的青年。今年夏日唯一的泡水就獻給了基隆和平島,這裡比想像中的更迷人。落日餘暉下,身體一浸,就泡了一大鍋海洋水。
那是個冬天的午後,為了兒童節的一場木工坊,我們走進了竹林,雖沒有夏天繁多氾濫的蚊蟲,仍穿上外套,把自己包得緊緊的,一點縫都不想讓蚊蟲趁虛而入。走著走著,前方就是竹林了,高聳的竹段在天邊搖晃著,像是在向我們招手。那些叢生的竹子群旁,總會有許多蚊子,若搖搖它們,肯定驚天動地的喚起蚊蟲的攻擊活力,我們還是低調行事就好,可別太熱情。
▲龍舌蘭開花,2020.03.07 三月初至高雄橋頭參加「南方Hue」活動,在園區看見一株特別的植物,我原以為它是蘆薈這樣的多肉植物,沒想到誤解了。它最特別的是,直直的往上開花,比我都還要高呢!索性拍下照片,回來後經臉書朋友分享,才知道這叫「龍舌蘭」。
也許是因為受到近來「台南山海圳綠道」宣傳的影響,我們在春天舊地重返從前去過的地方,一是嘉南大圳南幹線官田段,另一則是曾文水庫,這兩處都已經事隔七、八年再訪,再訪時發現改變竟然不大,尤其曾文水庫遊樂區。
趁著全國高中生提前放寒假(高三生學測),我們也一溜煙的往東部去。南迴公路的「草埔隧道」完工通車了,省了約有二十分鐘的路程,曲折拐彎的山路排掉了,心裡反有些落寞,沒有經過一點頓車的熬,就看到太平洋,好像錯過了什麼重要的過程。於是,到了大武鄉的大鳥,把車停著,去海邊吹吹風,正式與太平洋打聲招呼。
冬,十一月,於台南官田。 中秋過後一兩個月,台南官田的菱角已慢慢採收,可看到農民穿著青蛙裝在菱角田裡忙碌著,有時也會看著他們滑著小船,全神貫注的採收,毫不浪費每一分、每一秒。
又是一年的開始,對2020年有個內定的新形象,我對zozo說:「2020是你的年,因為寫起來像是zozo。」一年之初,我們要往哪兒去呢?在何處啟動2020這開關閥?這次元旦爬山日,我們要挑戰的是台南梅嶺的「竹仔尖山」。
每年十二月初,大約就是在我生日的時候,正邁入冬季的氣溫略帶冷,和煦陽光大約只放送到下午三點半。這樣的天氣到戶外是最舒服的,踏青、賞景都成了身心放鬆的補給品,而到美濃拔蘿蔔更成了左右家固定的冬季行程,除了喜愛美濃的白玉蘿蔔品種外,美濃的自然景色常常會吸引我們在不同的時節前去。從女兒四歲半到現在,幾乎拔了十回有了。今年比較特別的是,我們要到老朋友—小百合的家去,要去笠山鍾媽媽農地拔蘿蔔。
今年到馬來西亞旅行很幸運,許多交通問題都由朋友幫我們處理,像是這天就由pie開車載我們往檳島郊區ESCAPE,不用苦苦等著公車,而且因為坐上專車,沿途又多拜訪幾個景點。pie實在是個盡責的當地人,更是個美食家、玩樂家,在他導領下,我們走了好多他的私房景點地方,像是晚上要回去時,硬要把我們拖到高檔的E&O(檳城東方大酒店),要我們進去瞧瞧這百年酒店,我們可是剛從叢林冒險回來,一身狼狽,根本不...
中秋連續假期,特別撥了一天家庭小旅行,這樣的秋日時光,氣溫宜人,非常適合出遊,已高中生的女兒問:「媽媽,今天要去哪兒呢?」 我說:「我帶你們去看看台灣沿海地區,看起來像是悲劇之地。」 今日所行,一是原是鹽田的嘉義白水湖,另一原是農地的雲林成龍濕地,如今這兩處皆成了海水淹沒之處。
到小琉球旅行,有兩大生態活動可以參加,一是浮潛看海龜,二是退潮時潮間帶的生態導覽。很幸運的,這次我們都參與了,預先看過潮汐表,知道旅行第三天中午是最適合參觀潮間帶生態,於是,搭上天南國小家長經營民宿的生態團,一起到「杉福生態廊道」,這裡有人數管制,只是退潮時,參觀人潮蜂擁而至,讓人有點小小擔心這生態是否承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