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zo溜進外婆的菜園,2018.01.01,13.5ys。 在學校學了七年的台語課,左右姐妹的台語還無法正常與人對話。尤其遇上正宗台語專家——外婆阿嬤就整個語言系統癱瘓了,每次僅能用甜美的笑容回應外婆。 她們聽得懂一些名詞,但要湊成一句話,或是聽懂一段話,恐怕比登山還難。怎麼辦?七年級時,學校的台語課程依舊要打成績,天兵yoyo竟然硬把題目一題一題背下來而獲得一百分,我說:「這樣台語還是很爛啊...
12月22日是2017年的冬至日,早在上個月,我們就開始想著,今年又該玩什麼創意湯圓呢?每一年冬至這一兩天(冬至有時21日,有時22日),我們總是不忘要全家一起搓湯圓,對我們這個核心小家庭來說,冬至搓湯圓儀式非常重要,搓圓搓圓,感情就會愈來愈圓。
▲2016.09.22的豆豆 這是一篇我與yoyo的交換日記。左右姊妹寫日記有許多模式,有時是互相傾訴,有時流水帳紀錄假日,有時則會像這樣,自我想像。 看yoyo這一篇文章,總會想起河合隼雄在《閱讀奇幻文學》中寫了一段: 日常生活中有些東西,譬如橡皮擦或髮夾之類的,我們明明記得就擺在那裡,卻怎麼也找不到。問家人,也沒有人知道。這種東西該不會有人要偷嗎?但這時候如果想成是被「小矮人」悄悄拿走了,似乎...
▲2017.08.10 我幾乎要收起相片匣裡的那些照片,按照往常歸檔的模式,將它們歸在適當的位置。收藏之前,又用滑鼠點選每一張影像,看著看著,當時的感動放大在螢幕上,我忍不住一張又一張的輪播,心裡想著,「多幸福的父親!」女兒這樣為他籌措節日慶祝大會,也難怪嚴肅到底的他願意和女兒一起裝可愛;也難怪他願意陪女兒做一些荒誕不羈的怪事,為的就是與她們共同寫下一樣的回憶。
女孩內心有顆愛美的心,不管哪個年紀,都希望自己美美的。奇怪!在台灣大部分的中學校園生活不允許孩子展現自己的美,有些學校的制服、運動服又無法設計到讓學子穿得自信,「不准穿便服」更讓我那兩個對服裝有自我審美感的女兒很懊惱。直到八年級時,各班級開放製作班服,那感覺起來像是半便服的班服,讓zozo特別興奮,她積極爭取設計班服,無論如何,一定要穿到自己喜歡的衣服才行。
七升八年級的這個暑假,女兒zozo、yoyo沒有參加暑期輔導,她們有許多暑假計畫,其中一項是要回幼稚園,表演節目給學弟妹看。這是一個自發性的計畫,是一個將感恩與對戲劇及創作興趣的結合,她們請求我問問園長可否?無論如何,我都要支持她們,也謝謝園長一直給孩子機會,馬上答應說:「好啊!」。
暑假去了日本以後,左右姊妹對日本就更有好感,除了愛唱日文歌,也自己學一點日文,對於日本文學更是喜歡。我趁著她們這股對日本的親切度,問她們想不想去「絕對空間」報名參加由日本藝術家芥川真也(Shinya Akutagawa)主帶的「機動藝術工作坊」。我說,「那可以拆解鍵盤,可以做一些互動裝置,應該很好玩喔!」zoyo二話不說就答應,成了當天最年輕的參與者(報名的人都是台灣藝術家和老師啊)。
▲2017.07.09,12.11ys 親愛的孩子 這是妳們十三歲第一天的清晨,妳們和爸爸還在睡夢中,我一個人醒來,為自己爭取一些獨處的時間。這些日子,媽媽好忙,忙得無法像從前一樣,感受妳們的變化,我總是被「忙碌」打擊,用「疲憊」來堵住我們的交流。夜晚入睡前,我想起妳們愛我的樣子,即便睡前可能才剛叨唸了妳們,但我還是拍了自己一下大腿,處罰自己不應該如此,然後,溜到妳們的身邊,悄悄的躺下,左抱右抱、...
左右姊妹小學中、低年級時,我們會讓她們參加一些暑假夏令營,像是巴斯夫科學營、索拉肢體課(以前舞蹈班開設的)、攀樹營或是小農夫體驗。高年級過後,我們夫妻倆有了不一樣的想法,我們乾脆直接當女兒夏令營的老師,當時Doch負責「修理夏令營」,舉凡家裡有什麼需要修理的、特殊清洗方法的都讓zozo、yoyo跟著爸爸學習,那時連汽車保養原理都告訴她們姊妹倆呢!而我負責「電影夏令營」,挑選電影觀看後,依據電影內容...
▲2017.03.08,yoyo喜愛幫媽媽吹頭髮。12.7ys 三月,冬末初春混合之。 生活中有溫著一篇十二歲半的yoyo與我的交換日記,每回重新溫讀,總是攪亂著內心,像是這般天氣起起伏伏後,接著溫和而又緩慢的滑入春天。
▲這天已過1/2月,回去門診的日子,2017.04.14 上個月3月31日,yoyo在學校受傷了,緊急送往醫院,手部開刀,以鋼釘固定並打上石膏,一個月後的4月28日,yoyo的石膏拆了。 可以想像,這個月全家人的身心有多麼沉重,受傷的yoyo不僅要承受傷處疼痛,還有石膏悶住手部帶來的皮膚癢,以及課程學習上僅有左手帶來的困擾(寫字變得很毛毛蟲、不能寫筆記讓yoyo很苦惱)。為人父母的我們,不僅像照顧...
以為上了國中後,孩子們不會再有什麼可怕的校園意外,不會再突發的接到老師的電話。但就在這周五,孩子都還未考完月考,就接到學校來的電話,yoyo在學校跌倒了。
我真是永遠有紀錄不完的事件,這是去年12月的「MAD有星期六」的野餐梯活動,我竟然延遲了快四個月才記錄,心想著「MAD有星期六」團隊即將到樹谷園區帶此活動的木工部分,一定得快點分享心得與照片才行!
▲我要大小朋友去拿一個牌子拍照,沒想到他們拿的都好符合現狀。 每年春節,我們美玉之家的家人們總會在初二回娘家時,計畫到一個景點走走,去年試乘高雄輕軌,然後到台鋁書店。今年我們要到駁二去,準備一起去人擠人,看看戶外作品,幸好駁二佔地廣大,不致感覺擁擠不舒服。這一次我們主攻蓬萊區,這一區是平時我們來野餐的地方,位置就在鐵道故事館後方。
▲發現zozo在旅行中,曾經拍下這張吳晟的介紹版。 我在2015年自己的新書《不趕路的親子休日》中,分享了一首吳志寧的歌「全心全意愛你」,那是他將父親吳晟的詩〈制止他們〉譜成的一首台語歌。這首歌是我開始聽吳晟的詩、吳志寧的歌的開端。 寒假旅行時,我帶女兒到彰化溪州,那是吳晟的故鄉,在「成功旅社——農用書店」裡看見許多吳晟的詩;到花蓮「時光」二手書店買了一本《店仔頭》,這些都讓我們的旅途包圍在吳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