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圖書館/音樂館

《No,David!》一個可能會被說成「調皮」的孩子

《No,David!》一個可能會被說成「調皮」的孩子
一直都知道這本書! 書店裡放在架子上最引我注意的,通常都是畫得很精彩的繪本,像是安東尼布朗的系列作品、艾瑞卡爾爺爺的作品、戴爾飛的《卡夫卡變蟲記》、陳致元的《Guji Guji》⋯⋯等繪本畫家,其作品都讓人非常喜愛,David Shonnon的作品亦是如此,當我還來不及讓左右姊妹多讀他的書時(以前一起看過《條紋事件,糟糕了》),yoyo已經自己從學校借回《No,David!》這本書,yoyo說:「...

《小奇的藍絲帶》運動場上的自我認同

《小奇的藍絲帶》運動場上的自我認同
自從孩子去上幼稚園後,我就開始和孩子集中共讀關於「上學」、「學校」、「老師」、「同學」等主題繪本,《小奇的藍絲帶》就是其中一本,這是一則發生在學校的故事,也是一則關於孩子面對自己能力、自我認同的故事。

「痂」是來考驗人的耐性。《小痂》

「痂」是來考驗人的耐性。《小痂》
每個人小的時候,一定會有跌倒的回憶,我就有幾次印象深刻的跌倒經驗,我總是摔了一跤,摩擦到膝蓋,疼痛多日,等待膝蓋慢慢恢復原貌(後來,才知道其實很難恢復原貌,會留下疤痕的)。等一邊膝蓋好了之後,我又摔跤了,另一腳的膝蓋又磨破了皮,同樣的痛再來一次!這樣反反覆覆地摔跤、膝蓋破皮好幾回,把童年記憶中的「疼痛」比例拉高,迷糊指數也跌出了高分。

童書繪本排排坐

童書繪本排排坐
利用一整個早上,我又整裡了一個檔案資料,就像是「左右玩全手冊」一樣,是個方便我及讀者閱讀的資料。我將這幾年來和左右姊妹一起讀過的童書繪本,覺得值得推薦的部分分類在各個項目,希望能夠幫助大家選擇童書,親子共讀有許許多多的好處,不僅增進親子間的互動,孩子也能從故事當中學習到各種觀念、態度,甚至不小心認識許多字,所以大家要和孩子一起讀書喔~

《永遠的兒歌—小球聽國樂》童謠音樂、繪本、認識國樂

《永遠的兒歌—小球聽國樂》童謠音樂、繪本、認識國樂
在圖書館借了兩本和英出版社的《永遠的兒歌——小球聽國樂》,一本是《數字歌》,另一本是《外婆橋》,對於國樂與傳統童謠的結合,我相當感興趣也十分好奇,想聽看看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沒想到,這讓四歲的女兒從此就愛上了。幼兒對喜愛的事物總以「不斷重覆」的方式接觸,女兒一發不可收拾地連續聆聽,這一聽就已過了三個月了。

錄製唱遊課的CD(孩子聽的音樂+小時候的聲音)(4.8ys)

錄製唱遊課的CD(孩子聽的音樂+小時候的聲音)(4.8ys)
▲zozo yoyo稱這片CD叫「左右CD」,她們在光碟片上畫畫,2009.04.13 不久前,我把左右姊妹認識的字裝訂成識字本子,這一次,我把目標鎖定在女兒聽的音樂,我們挑選一些【唱遊課】所學的音樂歌曲,通通錄製成一片CD音樂片。這些音樂當然都是zozo、yoyo會唱的歌,也是她們喜歡聽的音樂,所以再也沒有一直repeat某一首歌的情況,而且是一首接著一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