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五日下山到台南,隨即趕到嘉義方面,調查阿里山山番(阿里山鄒族)。三月三十一日午後三點抵達達邦社(Tapangu),正好下著直徑約一公分的冰雹,覺得很新奇,就向番人查問,番人說降冰雹是少見的。今晚下起雨來,有點像冰雨。冒著冷雨轉往勃仔社,略微調查後,便結束達邦社一帶北鄒族的調查工作。」 森丑之助(摘自《生蕃行腳》)
台灣說來不大也不小,但居住此島嶼的人,不敢狂言對任何都會鄉里都熟悉。「左鎮」這地名對大多數人而言可能是陌生的,但對南部人來說並不陌生,它有著偏遠、惡地的粗略印象。非也,左鎮並非只是如此,它甚至在台灣歷史上有其重要性。
這是一本讓我讀來暢快的書,也許是因為多年來走讀嘉南大圳,每走一回就增加一些經驗與知識下,讓我鑽入此書的速度特別加快,一頁一頁翻閱,把過去的資訊再次整合。關於嘉南大圳的建造歷史,這本書都有相當詳盡的說明,是非常易讀易取得知識的書。此書與台南歷史博物館「流域共構:雲嘉南百年水利與環境特展」(展期:2023.08.24~2024.05.26)可相互搭配共讀。
這是一本充滿驚喜,讓人入迷的書。(zozo,2016) 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yoyo,2016) 幾天前與遠在台北的小女兒yoyo視訊聊天,談論著大學生活努力完成各種預定的事,努力不懈地朝目標前進,過程中難免有些錯愕與無助。我試著勾起她的回憶:「yo,妳還記得小時候讀過的那本牧羊少年的書嗎?」她馬上說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那本書是我與小學六年級,也就是十一歲的她們一起親子共讀的書,書中有許...
再過幾天台灣即將選舉(2024.01.13),媒體新聞、街頭巷尾都充斥著激烈選情,群民討論度冉冉上升,就像是全民在拍一部紀錄片。這些年感受到台灣人民對選舉的熱中,其實來自一整個世紀的歷史。
2023年初春,大江健三郎(1935-2023)先生辭世,這八十八年的人生創作無數。1963年其子出生,因天生腦部殘疾,需費心照顧孩子,因此多部作品融入孩子光的故事,包含此書:《靜靜的生活》。
我承認,很少去買美食相關專書,就如走捷徑的讀者在書店翻閱,看看作者介紹哪一家美食就前去光顧。而書,就繼續留在書店。這樣的讀者,其實很討厭!就如我。
這是我為《小石頭》所寫的推薦文,今年六月「種書店」開幕時,我就收到作者李佩虹寄給我香港出版的《小石頭》(2021.12出版),和她相識近十年,她喜悅地與我分享第一本創作作品。很為她高興,就在兩年後,台灣也出版了這本書,她找上了我,希望我這台灣朋友可以為此書寫推薦文,在此,與讀者們一同分享這本繪本。
在高雄「旗津tha̍k冊」買了這本書,首次閱讀宮澤賢治(1896-1933)的作品,試著從文字了解他的同時,家中MOD也推出2023年上映的電影《銀河鐵道之父》,適逢宮澤賢治逝世九十週年,此電影描述宮澤賢治與父親宮澤政次郎的關係,有了這部電影的輔助,較能瞭解這位跨越明治、大正、昭和時代的作者一生。
《紅色在唱歌》立在書櫃前方待讀處,好多個月,就是不願歸檔入櫃,每每看到油畫的封面,總有一股欲投入書中的欲望生成著,彷彿顏料未乾,歡愉細看的心也未收乾。這些國人熟悉的畫作筆觸與畫風,一直很吸引著我,而作者林世仁老師的文采也是我多年來欣賞的。
2020那年,在「國立臺灣文學館」看了一檔「不服來戰—憤青作家百年筆戰實錄」展覽,第一次感覺到,原來「筆戰」這件事,是從百年前就開始操作,那並非現代產物,現在人們可以自由地透過自媒體表達己見,過去則是透過報章投稿隔空喊話。
海明威在其著作《流動的饗宴》(A Moveable Feast)一書中,紀錄巴黎的一家書店——莎士比亞書店(Shakespeare and Company),而這本繪本:《席薇亞的書店》,說的正是此書店。
兩個自己,處在強烈對峙之間, 是人,是狼, 荒謬自處、虛實之間。
這是為了「2023年第五屆小事報」 所搜集的詩作,每年都會與流域小學的孩子們一起欣賞幾首詩,藉由詩人的作品進入小詩創作課,今年想和小朋友們分享的是,有節奏感的詩,讓小編們讀讀詩人刻意安排的節奏詩作。
近期,因為籌備了一家嘉南平原的「流域資料中心」——種書店,開始像個幕後經營者,在店裡值班或駐點,我自信有許多逛書店經驗,期待以經驗值優化「種書店」。但說也奇怪,當客觀的第三者成為了主觀的主人時,我似乎喪失了直覺評論空間的能力,從前輕易地判斷出店家缺了什麼?乏音樂、光源不足、少了在地圖書或是吵雜聲量過高等問題,現在在自己籌備的書店裡,卻需要較長的時間,把自己拉到客觀的位置,方能察覺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