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無支配】「種書店」再度開出五帖募書帖

2023年成立的「種書店」是延續「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精神,在嘉南平原設立一流域資料中心,更是上課的基地。這個不賣書的獨立書店(只有少數幾本有賣),架上的書都是透過募集而來,是認同種書店的朋友,捐贈給我們的,我們稱之為「種書」。

去年開出了七帖募書帖,分別有:【我們走過一條河】、【爬上烏山嶺】、【從社子到玉井的那條舊路】、【渡邊豐博來了!】、【農人帶路過埤塘】、【無支配這堂課】、【種下書店】。

今年依據新成員上課內容再度開出五帖募書帖,新舊共有:【我們走過一條河】、【爬上烏山嶺】、【種下書店】、【藝術公共性】、【生活的滋味】。這些募書帖其實也是一種線上書展。

【募書來一波:種書帖 No.1】

2023年6月,我們在台南官田種下一間書店,名為「種書店」。

2024年初夏,我們播下新的種籽,重新出發了。

這是一堂「無支配藝術實踐課程」,年約十九歲的大學生,以書店作為基地,在台南拔林社區嘗試各種行動,所見即所學,讓流域、農村、藝術交織成他們活生生的課本。我們的長遠目標是為「流域資料中心」盡一份心力,讓「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的成果繼續成長。

「種書店」第一期我們共募得了350本書籍,第二期我們重新出發,舊帖加書,新帖上書。期待有心的種書人一齊來播種!來種書!

第一帖:我們走過一條河

關鍵字:河流、流域、水資源 、曾文溪、溯溪、植被、候鳥

有幾回,我們靠近了曾文溪,如果雙腳不挪個幾公里,是不知道那條綽號為「青瞑蛇」的曾文溪離我們這麼近。今年(2024)曾文溪下游的水位因為整治工程滯留不動,讓我們遲遲無法從溪北蹽溪到溪南。但回看去年的照片,我們得知官田溪的水在枯水期仍很深,曾文溪的溪底則是層層疊疊的大石頭。

此帖書以「河流」為題,我們找到了:

《尋溯—與曾文溪的百年對話》

《翎羽翔集:台江野鳥圖鑑》

《臺灣野鳥圖鑑[水鳥篇]》

《水資源的世界地圖》

《一條安心的溪河》

《曾文溪的故事》(繪本)

《沿河而上找母語》

《我的水中夥伴》

《生命之河》

《候鳥的世界》

【募書來一波:種書帖 No.2】

三月、四月初春,「無支配藝術實踐課程」的基本行程正督促著我們,得走上台南、高雄的分界稜線,才能居高觀看兩縣市。我們爬上了小百岳刣牛湖山,標高799m可看到嘉南平原;我們也走訪烏山嶺水利古道,那是日治時期「官佃溪埤圳計畫」(嘉南大圳建造)中,八田與一與工作人員往返東西口探勘的路線。兩回爬山經驗下,讓我們知道必須透過更多文史資訊,以了解台灣的歷史;另外,透過過往登山者細膩的紀錄與文筆描述,試著反思自己與山的關係。

第二帖  爬上烏山嶺

關鍵詞:烏山、山林、噍吧哖、台南、歷史、抗日、白色恐怖、後堀基地

爬上烏山嶺水利古道的那一天,是個細雨紛飛的陰濕日子;但爬刣牛湖山的那天,卻是個陽光炙熱的剛烈日,兩種相異的天氣形成山中不同的氛圍。

以山林為題,我們找到了符合關鍵字的書:

《噍吧哖一九一五》

山、雲與蕃人:台灣高山紀行

《我把青春賭給山:青春時代,我的山旅─戰後日本最偉大探險家的夢想原點》

《結義西來庵—噍吧哖事件》 

《噍吧哖兒女》

《台灣紀行》

《台灣山林百年紀》

《生蕃行腳》

被誤解的臺灣老地名》(時間篇)

《手作之道:築路,與自然對話的山徑美學》

【募書來一波:種書帖 No.7】

種書店換了二代LOGO,圖案裡有個高舉鋤頭的人,那意指著台南新化作家楊逵的形象,為何出現此?是因為一年前成立「種書店」的念頭是在新化的一家咖啡館萌生的,當時楊逵高舉鋤頭的形象出現在腦海中,那勤勉堅毅、不屈不饒的形象一直深植在我們心中。

第七帖:種下書店

關鍵詞:文學、鐵道、文創、書店、音樂、麻豆大地藝術季

無支配第二代成員在這一學期,得在書店裡值班,擔任店長工作,他們待在書店一整個下午,學習與來者說話、介紹書店、與社區鄰居互動,或是獨自與書店相處,這幾個小時的「店長上身」,或許才能真正感覺到自己是種書店的主人。

「種下書店」這一募書帖以文學為題,我們找到了多本符合關鍵字的書,包含:

《永不放棄:楊逵的抵抗、勞動與寫作》

《一桿秤仔》

小站也有遠方

《原來有這站》

《什麼都有書店》

《二手書店店員日記》

福爾摩沙之王:國姓爺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臺江爭霸

殖民地之旅

七日讀

白色之網:葉石濤文學地景作品選集(二)》共三冊

【募書來一波:種書帖 No.8】

「無支配藝術實踐課程」在拔林「種書店」的活動總是伴隨著偶發的驚喜。我們歡迎這樣的隨機性,因為最能激發創作能動力的不外是如閃電般的「意外」與「當下」。我們在拔林社區意外與日本策展人相馬千秋、藝術家佐藤朋子相見,也意外地與印尼藝術團體Taring Padi共作木刻版畫,直接體驗當代藝術公共性的複雜面向。這種跨國交流的衝擊不禁會讓我們回望自身的處境:臺灣的左翼思想與藝術實踐,是否能面對未來的、屬於整個地球的公共議題?

第八帖  藝術公共性

關鍵詞:人類世、藝術社會學、生態藝術、藝術參與社會、左翼版畫、左翼文學、臺灣藝術

在與日本策展人與印尼藝術家接觸的過程中,我們之前在山上、在社區的漫遊與疲憊突然都有了另一番意義:山區的抗爭史、社區與藝術課程的連結,似乎在呼喚著另一種學院裡不傳授的藝術觀點。我們希望能透過閱讀來自我補課。

以「藝術公共性」為題,我們找到了符合關鍵字的書:

《著陸何處?》 

《生態藝術:人類世與造型的創作》

《閱讀左派:20世紀左翼思想》

《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

《織物地圖》(共三冊)

《諸眾:東亞藝術佔領行動》 

《藝術之眼:布爾迪厄的藝術社會學理論及其在台灣之量化與質化研究》

《量繪形貌—新類型公共藝術》

《藝術的魅力重生》

《人造地獄:參與式藝術與觀看者政治學》

【募書來一波:種書帖 No.9】

「種書店」在拔林「種店」已滿周年,「臺南藝術公社」夥伴們則在此駐點甚至長達四年。這四年來我們認識了幾位拔林的好鄰居,他們總是支持我們、幫助我們。其中社區媽媽教室的朋友們,幾回來書店時,對我們說,書店的書有些太深硬了!她們是廚藝教室的成員,想讀的就是生活的、廚房的、烘焙的、軟性的書籍。半年來,如此需求的聲音正等著我們回應。

「種書店」一部分的角色是作為拔林的冊房(長輩這樣稱呼書店),在提供拔林人更多閱讀廣度的同時,我們希望可以照顧居民最基本的喜好,於是決定列下「生活的滋味」此帖,讓鄰居們可以進來書店,看看自己喜歡的書,或是種下自己喜歡的這類書籍。

第九帖  生活的滋味

關鍵詞:咖啡、烹飪、植栽、食物、食農教育、生活藝術

這一帖書溢出了咖啡香。讓人特別想起,「種書店」概念醞釀在台南新化的漿果咖啡館,當時問起咖啡師有無推薦的書?他毫不思索地拿出一本書,而這書經過一年,成了我們這一募書帖的首本書。

以「生活」為題,我們找到了符合關鍵字的書:

《第四波精品咖啡學》 

《臺灣咖啡誌》

《餐桌上的世界史》

《半生滋味》

《時光裡的醍醐味》

《味的散步》 

《漬物語》

《台灣漬 二十四節氣的保存食》

《我的食物地圖》

《一起煮飯吧》

 

【2024無支配】台南山海圳「烏山嶺水利古道」:細雨寒風中行走

【2024無支配】台南官田拔林慈安宮遶境:三通鼓隊/攝影組/指示牌設計

【2024無支配】再上小百岳NO.70刣牛湖山:遇上青梅採收 

【2024無支配】用版畫印製衣服T恤及帆布袋  

【2024無支配】「種書店」再度開出五帖募書帖

更多Doch教學計畫,Link

更多「青少年書區」,Link

 

延伸閱讀:

【2023無支配】「種書店」開出的七帖募書帖 

【種書店】《秋之日光·拔林曬曬》藍曬活動 

【村裡的孩子7】《愛心樹》。拓印芒果葉的感謝卡 

童書繪本排排坐 

【2023無支配】台南官田「種書店」:大學一堂課一書店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