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郊行博物館」、五福大街的中山路
台灣開發史上,台南府城、艋舺及鹿港的航運發達,經濟活動活絡,是清朝時期,台灣重要的出口貿易重地,社會課本上都會提起「一府、二鹿、三艋舺」,可知這三個地方其歷史地位相當重要。在當時有許多性質相同的店家,為了維護同業間的共同利益,而成立的商業行會組織,稱為「行郊」。鹿港因為離中國沿海地區近,貿易活動蓬勃發展下郊商林立,有了鹿港八郊,與府城三郊、艋舺五郊合計十六郊。
七月二十六日,二〇二〇,Day 1
「鹿港八郊」分別是泉郊金長順、廈郊金振順、敢(原字上有竹,音ㄍㄢˇ)郊金長興、油郊金洪福(輸出花生油、麻油)、糖郊金永興、布郊金振萬(輸入捆布、棉布)、染郊金合順(加工染布為業)、南郊金進益等。
其中泉郊最大,以進口石材、木材、藥材、絲布、白布為大宗,主要與泉州交易為主,鹿港的日茂行就是泉郊最大的郊商;廈郊則與廈門、金門、漳州為主,泉郊、廈郊具有同鄉組織的性質。之前去馬來西亞看到各地會館也是同鄉組織,會館建立乃在聯絡感情辦活動、服務同鄉,像是檳城的五福書院。在鹿港中山路上可以看到「泉郊會館」(中山路233號),應該也具有聯絡感情功能、互助的集會場所。
▲yoyo 16ys,小時候也在台南延平郡王祠打過井水。
目前鹿港八郊僅剩下泉郊與敢郊,其他已經解散消失,「郊行博物館」是敢郊目前暫駐之處,敢郊主要是南北貨交易,這個「上竹下敢」的字眼,電腦拼字很難打出來,應該意指我們台語常唸的「柑」仔店?!
▲南北貨
中山路是馬芝大路、五福大街、不見天街
這些郊商貿易活動繁盛,原本主要的鹿港商街是沿著港灣的瑤林街碼頭區,後來實在過度飽和,八郊商人共同捐款,於1815年重修天后宮時,在平埔族的馬芝大路填土造街,街寬約為五公尺,當時稱之為「五福大街」,後來為了防雨、防風、防曬,又多增了屋棚,成了「不見天街」,即今日的中山路。
▲1908年鹿港中山路,不見天街。照片來自「臺灣舊照片資料庫」
而今看到的中山路,不是五福大街不見天模樣,而是日治時期1933年市區改正後的新市景。在中山路,不僅可看到泉郊會館,還可以看到許多日治時期建立的街屋。
離開前,我們沒忘了去「玉珍齋」買了zoyo愛吃的鳳眼糕,午餐則選擇中山路的「麵線研究所」,吃了麵線、喝了洛神茶,躲躲豔陽。
延伸閱讀:
1.郊行博物館
目前借駐二鹿古厝:鹿港鎮後車巷40號
彰化縣鹿港鎮民族路168號
3.麵線研究所,FB!
彰化縣鹿港鎮中山路381號
鹿港「郊行博物館」、五福大街的中山路
更多「2020跟著佐藤春夫遊台灣」旅行集,Link!
延伸閱讀:
【一日獨生女】與yoyo三人行:鹿港天后宮前吃蛋煎、帶著籐椅去旅行、王功看黃昏(16.1ys)
鹿港真的是一個很有味道的老城市,有許多的歷史古蹟,但這幾年鹿港商業化的很嚴重,有點破壞了當地的風情
Dear 小兔媽
您一定是當地人,憂心著老城成了另一個不太認識的地方。一個地方若有人關心是件好事,我們的雙眼可以盯緊這些攪弄的外來氣氛。很高興您的留言分享,我也是一個擔心老鎮風貌變了樣的人。
對了,我曾經與一個台南新化的在地人聊過,他還為了新化,在研究所時期,以此作為論文方向。
【行動講堂NO.1】台南新化:以老屋活化作為凝聚地方認同感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