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圖書專區

《等待》等待到什麼,都是「滿足」給予的

《等待》等待到什麼,都是「滿足」給予的
窗邊的他們,安靜,眼裡沒有裝什麼,表情平淡的猜不出任何事。 他們在做什麼?還是什麼都沒做? 原來,他們在靜靜等候著,等一個期待的東西。 「等待」像是一個渾身充滿焦慮的人,為何一點起伏的情緒卻沒有染上?! 身上有圓點的貓頭鷹等待著月亮; 撐著傘的小豬等待著雨; 有一只風箏的小熊等待著風; 雪橇上的狗等待著雪才能駕橇滑雪; 而小兔只是隨機的等待有什麼降臨。 此時,我好奇著,等待著答案揭曉。

宅樹懶的生活哲學。《明天再說吧》

宅樹懶的生活哲學。《明天再說吧》
第一眼看見《明天再說吧》時,立即被繪者凱絲.迪.吉可莫(Kris Di Giacomo)筆下的圖牽引著。書中逗趣的圖畫,色彩協調,看了十分喜歡,忍不住盯著圖畫看,一頁翻過一頁。作者米歇爾.艾可菲(Michael Escoffier)以動物為主題,尤其以長相習性特殊的樹懶作為主角,成功的吸引大小讀者的目光。

認識土地的動力如獅吼。《風獅吼》

認識土地的動力如獅吼。《風獅吼》
女兒四歲的時候,與我共讀劉如桂老師的繪本——《劍獅出巡》,全家興起了一同尋找台南安平劍獅的念頭,我們總是一家四口手牽手,在安平聚落巷弄間散步,按圖索驥,仰頭尋找那法力無邊、保護居民的劍獅。幾回尋找後,對安平地區多了一分瞭解,我們的確透過繪本增強了認識土地的動力,間接知曉曾經發生在這土地上的故事。

暖爸的帶養觀察心得。《乖乖溜滑梯》、《乖乖坐馬桶》、《乖乖愛幫忙》

暖爸的帶養觀察心得。《乖乖溜滑梯》、《乖乖坐馬桶》、《乖乖愛幫忙》
這幾年和致元老師成了要好的朋友,因為兩個家庭都育有一對雙胞胎女兒,自然而然成了交心的對象。我總是從兩個小豬妹妹身影裡,回憶起女兒zozo、yoyo幼時的可愛模樣,致元老師則像個謙虛的新手爸爸(其實已經經驗老道),頻頻問我帶養雙胞胎的方法與心情。有一回,我們一起走在高雄美術館,致元騎腳踏車載著其中一個小豬乖乖(雙胞胎妹妹Lisa),一邊騎車一邊和妹妹天馬行空的聊著天空與樹,然後調皮的爸爸像是個短暫失...

手足才看得見那一方的情緒。《小狼不哭》

手足才看得見那一方的情緒。《小狼不哭》
上個月一連收到兩本書的編輯稍來的推薦邀請,湊巧的竟都是字畝出版社的新書,《有時母親 有時自己》是描述女性在「母職」與「自我」兩角色間的拉扯,另一本《小狼不哭》是描述情緒及手足間的情感,在這本書裡,我感受到唯有手足才能看見另一個的心情,就我的經驗,父母閱讀到孩子之間情感的訊息其實有一點點小差距。以下為我的推薦文字:

愛冒險的小孩啊!想要成為不一樣的自己。《小提姆和勇敢的船長》

愛冒險的小孩啊!想要成為不一樣的自己。《小提姆和勇敢的船長》
孩子啊,嬰幼兒時期和父母合而為一,像個緊黏的行動體,慢慢的,每增長一歲就多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兩歲的「不要」是脫離的開始,五歲的跨入校園是跳板,到了七、八歲,孩子似乎開始想做些不一樣的事,他們開始幻想冒險、闖蕩天涯,喜愛刺激與不一樣的人事物、更熱愛偷偷做一些事(即便只是幻想),這些大大小小、暗自來的事都是一種探險,證明自己可以決定一些事,證明自己可以戰勝許多難關。所以,我們該給這階段的孩子冒險一下,...

介紹台灣剪黏工藝的圖畫書。《曹操掉下去了》

介紹台灣剪黏工藝的圖畫書。《曹操掉下去了》
廟宇是居民生活的中心,小時候,我家隔壁就有一間廟,那時走出家門不到一分鐘,便可以到廟埕,每逢廟會做醮或是其他廟宇陣頭來訪,「熱鬧陣」的國樂聲、鼓聲、鞭炮聲聲聲巨響,吸引著居民前來廟前觀禮,當時還是小孩的我最期待的就是這些鑼鼓喧天的廟會活動。在我印象中,村裡的這間廟曾經是一間小廟,當信徒愈來愈多,籌措足夠的資金後開始蓋大廟,大廟尚未完工、處在水泥裸樣時,我就時常溜到廟裡東看西看,好奇的看著師傅專注蓋...

上天堂這件事還真有想像空間。《爺爺的天堂筆記本》

上天堂這件事還真有想像空間。《爺爺的天堂筆記本》
我常常接觸繪本,發現許多繪本大都偏愛死亡主題,這似乎意味著成人擔心著孩童無法接受死亡這件事,但仔細想想,無法接受死亡的還包含大部分的成人。其實我也蠻怕「消失不見」的,也許是責任未了,內心還無法升級到放下一切、瀟灑離去。從孩童的角度想,無法接受死亡也是因為無法接受最愛的那個人真的消失不見了,他們和成人不同,不是責任未了,而是愛未了。

面對死亡分離,處理情緒的繪本

面對死亡分離,處理情緒的繪本
死亡議題一直都是難以啟口的話題,比起與青春期的孩子談性教育更難以進入,那是因為有些成人自身都尚未具備冷靜面對生死分離的能力,成人若要直接與孩子談論此議題略顯沉重,透過繪本故事的陳述,可以以較柔和漸進的方式引導孩子慢慢進入情境,並對照自身經驗或對未來情境做心理準備,說者也可以在說故事當中自我安頓與學習。死亡議題繪本圖書很多,以下整理四本以分析如何面對分離、處理情緒的方式為主。

離去爺爺的關懷。《可以哭,但不要太傷心》

離去爺爺的關懷。《可以哭,但不要太傷心》
這是一本多麼體貼、溫柔的書!如對話語句的書名就足以安慰人心。它開門見山的告訴讀者,正視看待自己的情緒,無須隱藏,那背後到底是誰發出了如此體貼的話語?封面上祖孫兩人開心的撐傘,走在田埂上,暗示著一段祖孫情。我帶著這樣的心情翻閱這本書,當第一頁雨中的車站與簡單幾句話映入眼簾,我就掉入自己與爺爺的回憶當中。 這一頁寫著: 你還是像從前那樣 一直在等, 到現在都還不知道 我已經走了。

維尼小熊的由來。《遇見維尼》

維尼小熊的由來。《遇見維尼》
翻閱這本繪本,內心不由得有些偏心,女兒喜愛小熊,連帶著我也愛上了。這本書封面有個抱著士兵靴子的小熊,楚楚可憐的依賴著,眼神中透露著「信任」的幸福感。封底是一個小男孩抓著一隻玩偶小熊,這隻熊叫維尼,男孩的爸爸為他們寫下許多故事。原來,這是鼎鼎有名的維尼小熊,牠最初的故事,這是一則真實的故事,關於一隻小熊在戰地的故事。

跟著狗兒流浪台灣西半部。《拐杖狗》

跟著狗兒流浪台灣西半部。《拐杖狗》
在我小時候的社會環境,對動物朋友並沒有給予十足的尊重與珍惜,遺棄是常有的事,我的父親曾經試圖遺棄一隻母犬,他非常有計畫性的騎著摩托車,將狗兒載到離家車程約20分鐘的遠處,然後就這樣將牠放下車,自己騎著摩托車回家。狗狗多年來一直在父親的養殖場當個稱職的看門狗,我不知爸爸當時為了什麼理由想丟掉這隻母犬?原以為這如此遠的距離,狗兒會就此離開,沒想到幾天後,牠竟然靠自己辨識的方法回到家裡,在我們驚呼狗的敏...

《貝拉的生氣天》裝滿「生氣」的身體

《貝拉的生氣天》裝滿「生氣」的身體
翻開繪本《貝拉的生氣天》的第一頁,穿著紅色衣服的貝拉躺在地上,雙手交叉在胸前,一副生氣極了的模樣,她的媽媽表情無奈,不知如何是好。我們對著這畫面笑笑著,因為我和孩子都知道,在她們兩歲時,yoyo也曾經這樣,為了想坐投幣式電動車,竟躺在百貨公司的地上打滾賴皮,那時,我們可一點都沒有妥協,從此在地上打滾這件事成了絕響,也成了日後我們拿來說往事回憶的題材之一。

《朋友》友誼的真諦

《朋友》友誼的真諦
和孩子共讀《朋友》這本書前,我浪漫的醞釀一種友情至上的氣氛。拿起一本日本心理學家河合隼雄晚年的遺作—《愛哭鬼小隼》,這是一本自傳式的童年散文故事。書裡最後收錄了一首谷川俊太郎在河合隼雄離世後寫的詩:「來⋯⋯致河合隼雄先生」。我告訴讀過這本書的女兒,谷川俊太郎和小隼是好朋友,很要好的朋友。當我唸完這首詩後,心裡酸酸苦苦的,難過的心情蕩漾著,尤其那一段: 不知不覺 我開始自問自答 在你新的故事裡 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