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間,因為武漢肺炎,總想著要到空曠的地方去,記得麻豆有一間多肉植物多到讓人不知如何選擇的「佳田花圃」,便想著再去走一趟!順便挑選幾盆給zoyo寒假相約的朋友。
又是一年的開始,對2020年有個內定的新形象,我對zozo說:「2020是你的年,因為寫起來像是zozo。」一年之初,我們要往哪兒去呢?在何處啟動2020這開關閥?這次元旦爬山日,我們要挑戰的是台南梅嶺的「竹仔尖山」。
和檳城好友pie說,我想上去升旗山的「豬籠草公園」,因為四年前來時,發現這公園的廣告,那時zoyo還在豬籠草立體裝置品裡拍了張照。pie說:「我正想帶你們上山去喝咖啡。」沒想到,我要去的Monkey cup,恰好是pie要帶我們去的Kopi Hutan,是同一個地方,同一個老闆經營。
十月,Doch收到亞蔬中心的來信,得知經過五年,即將再次舉辦OPEN DAY,這是一個令人期待的活動,不僅開放給民眾進入,參觀這國際性的研究組織,並且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蔬果,喜愛種植蔬果植物的朋友更是值得前往,與農友互相切磋的。
這是大馬旅行的第二天,我們在雙溪大年。 冰淇淋哥哥說要帶我們繞著北馬最高峰—日萊鋒山下一圈,他可客製化行程,知道我們對什麼感興趣,帶著我們到自然保護區及古蹟區,分別為馬莫河(Merbok River)紅樹林保護區,以及布秧谷考古博物館(Muzium Arkeologi Lembah Bujang )。
▲從這裡開始進入美玉姐的園地。 好一些日子,沒為美玉姐紀錄她的那塊地。
看完這本書,我深深嘆了一口氣,十分佩服王瑞閔老師,四百多頁的書,圖文並茂,每一段文字、每一張圖片、每一種植物都是他親手耕耘,多年踏查、爬梳資料而來,這是他十幾年的經驗,而我根本無法一時消化,在畫滿重點線驚嘆之餘,把它收藏在自然生態的書櫃,然後標上「五顆星」。看了這本書後,你會驚覺原來台灣這些植物是這樣來的,你會對那些日治時期設立的熱帶植物園(例如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竹頭角熱帶樹木園)、農業試驗所有...
女兒zozo七歲時曾經告訴我,家裡就像是一座鳥園,可以看到許多鳥在樹枝上。 我明白,你引來的鳥禽非常多,即便僅是那城市三鳥,白頭翁、綠繡眼、吱吱喳喳的麻雀。若細想,還有朱頸斑鳩是常客,翠翼鳩漫步在樹下,五色鳥站立在枝葉下乘涼,紅嘴黑鵯雙雙對對,有時成群赤腰燕環繞飛過,或是小白鷺望著你發呆,今年更有過冬的黃尾鴝與你作伴,我知道,只要有你在,鳥兒就會來。
▲右側為一排小葉欖仁樹,2013.01.05,此時zoyo小學三年級, 8.5ys。 對大樹頗有感情的我,總是想到小時候在黃槿樹下玩花玩葉,有時摸摸大樹,仰頭看一看它,這些回憶是養分,使得我曾把這些童年往事寫在自己《不趕路的親子休日》書中。今天想來説說的是小葉欖仁樹,長相如雨傘的小葉欖仁樹,原產於非洲馬達加斯加,1966年引進台灣,現在是常見的行道樹。
已成人的我啊,對自己的認識是足夠的,知道如何安排自生活的節奏,明白身體需要偶而緩行平衡慣有的急行,那種頻率是自己捉摸出來,從身體裡長出來的經驗。 我看見那兩個才十四歲的女孩,生命中第一次遇到大考試(國中會考),因為自我要求嚴格的個性,預備長時間處在緊張的狀態下。我熟悉這種焦慮,鞭策自身成了壓力的來源。但生活是需要偶而停頓的,一個逗點才能帶來句點,所以,我半強迫半鼓勵女孩,偶而離開書桌,大自然裡有我...
這是一段天降下來的好運! 去年三月早春,無意種植青椒的我,僅是把一把種子胡亂的撒在廚房窗前的小花器,沒想到一個一個發芽了,那是在冬季青椒盛產的時期,有時一顆才三塊錢,價廉的青椒常常成為盤中飧。每回備菜時,便順手種下揉成堆的青椒種子,這生命力強的小芽在小花器中,爭奪養分,一一站起來,我只好挪到陽台上的中盆子,那一時期正在照顧藍色蝶豆花,沒多少心力理青椒,任由它們想怎樣就怎樣。
一直很想做一件事,遲遲未開始,今年暑假終於開始踏出第一步。 因為常常到教育現場與老師或家長們見面分享,我發現有很多很有心老師,教學生動豐富,想讓孩子有不一樣的刺激與眼界,但可能家長們不支持,覺得成績至上,認為老師總是搞一些有的沒有的。也有些家長不希望孩子只是考試再考試,填鴨式的教學不是他們奢望孩子在學校學習的方式,希望能遇上不把學生考得焦頭爛額的老師。我總是在親師兩端聽到不一樣的心聲,這些話我都聽...
「地平線文化」出版社寄來《花園的秘密語言》,也許是因為行銷Fion和我曾有合作,也是FB上的朋友,她或許知道我對於環境生態也是充滿好奇(我是一個會紀錄生態日記的人啊),所以寄來這本書與我和左右姊妹分享。原想把這本書當作是女兒的暑假讀本,可她們選擇了文學類書籍,這本生態書就留給我來啃讀吧!
暑假就快要過一半,昨天帶著左右姐妹到高雄左營眷村參加「好靛--好靛」舉辦的「舊衣換藍染經驗」。女兒常常聽我們說起李忠益老師,知道有個建築師老師非常跨領域,不僅從事建築工作,更投入心力種植藍草,製作藍靛,並且和南藝大的幾位哥哥姊姊開始「藍靛計畫」。
▲佳瑩也送我她家出產的蝶豆花,拿來泡茶真漂亮。 去年佳螢妹妹給我一個蝶豆花豆莢,乾褐的豆莢露出小小的種子數顆,我在2017年11月27日種下這些種子,希望她們都能長大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