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福館走入津梅棧道,那裡有許多讓大小朋友童心氾濫的角落,橋上假裝划船的運動器材、橋下那附有高沈重力的大鞦韆及隱藏版躲在樹叢裡的刺激溜滑梯,都是這次讓左右姐妹熱愛的角落。
旅行第二天,一月二十八日,是黃聲遠建築之旅。 離開「吳沙紀念館」後,我們來到了2018年完工落成的「壯圍沙丘旅服園區」,特別的是,這裡將以兩年為一期作為展示空間(這是園區員工告訴我),第一檔期找來蔡明亮導演策展,以《行者》影像作品與黃聲遠建築互相呼應。
▲宜蘭礁溪鄉公所 冬季台北宜蘭旅行第二天,我們有一些目的。 對我們來說,旅行除了身心放鬆外,充電是最重要的,充實知識,充實對台灣土地的認識。這一趟旅行,主目的地是宜蘭,主目標主題是黃聲遠,我們訂好行程,要走黃聲遠建築師的作品,於是礁溪鄉公所、礁溪戶政事務所(2005)、宜蘭社福館(2001)員山機堡(2001)、宜蘭誠品(2007-2008)、津梅棧道(2005-2008)、壯圍沙丘服務區(201...
這次「帶爺爺去旅行」的行程中,偷偷安排了一個對貨櫃挺有興趣的Doch想去瞧一瞧的地方,這是在台東舊火車站、鐵花村附近,開幕不久的新景點,叫做「T T style原創館」,因為外型似波浪,也被稱為「波浪屋」。
【2017日本京都七日訪】旅行的第四天。 今日的目的地是兩所大學,一是京都大學,另一是京都造形藝術大學,這兩個學校風格不一,一所是以自由學風聞名的百年學校,另一則是充滿藝術創作的造形藝術大學。
▲zozo初認識京都車站,2017.07.24,Day 1 一個城市的出入口莫過於它的交通總匯集,這裡來來往往,人進人出,第一印象也從此處而萌生,由此深入內心。七月底的京都行,七日約有五日我們得往車站去,從第一天抵達帶有模糊的回憶摸索外(女兒可是從頭開始認識這裡),每過一天就覺得自己愈接近「老馬」,愈可以套用「老馬識途」這個成語。我知道哪兒有御手洗,哪兒有得逛街,哪兒走到郵局比較近,甚至到最後幾天...
寒假的環島旅行終於漸漸進入尾聲,那天1月25日,剛從台東美術館玩完戶外的地景作品後,準備要回到西部。我們經過寶桑國小,看見這些新校舍風格很童稚,五顏六色的小房子造型立在牆面上,最重要的還有鮮豔的紅色溜滑梯掛在三樓與二樓之中,二樓與一樓之間也有一座。
2015年冬天,曾帶著女兒到台東美術館,來去東部這麼多年,第一次來參觀,我們的目標是戶外那一系列南藝大建築所繁殖場的「棲.夢巢」作品,我還記得左右姊妹多麼輕易的融入這些作品當中,或躺或坐,笑聲未曾停止過、連相機快門的聲音也連環喀嚓著。
去年十二月,我在親子天下的Maker party有一個創作活動,那時想的是「小孩的建築」概念。我有一系列標籤為「幼建築」的文章,那是我觀察孩子建構空間的紀錄,只要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孩子的創造力足以成為一個建築師,一個不考慮工法與成本的荒誕建築師,但他們的作品是精彩極了!以下是我在Maker party帶活動的觀點與紀錄,收錄在親子天下雜誌「藝術事件簿」專欄(2017.01)。
這是新加坡朋友來的第四天,今天要帶他們走訪台灣的農村。在新加坡看不到開闊的稻田,這一片嘉南平原對年輕學子來說,可是第一次感受到慢活的農村生活。
這是一件期望撫慰人心的作品,2014年夏天,高雄發生氣爆事故,造成32人死亡與321人輕重傷,多條道路嚴重損壞。其中也包含了位於一心路與光華路口的「前鎮31公園」。
半年前,看見鄰居姊姊到東部旅行時,貼出一系列用木板搭建的戶外作品,每一張黑白照片都把這些作品拍得十分有味道。從風格來看,可知是南藝大建築所繁殖場的作品(繁殖場已經繁衍多代了),經查詢後知道是位於台東美術館戶外的地景藝術作品,於是,在這次環島旅行中,便帶著左右姐妹一起去看,因為我知道,zoyo特別喜歡繁殖場的作品,因為總是能在這些作品中收集到樂趣。果真,我們在台東美術館館外待了快兩個小時,她們姐妹倆...
寫生計畫進行了四年多,我們終於來到了高雄著名的玫瑰教堂,這是高雄人幾乎都會知道的古蹟,它就位於高雄女中的對街上,是台灣天主教的發源地。
六年前,一樣是冬季,一趟中北部的旅行(請參閱:「2009冬日友情會。中北部三日遊」一文),我們與好姐妹-娟(zoyo的乾媽)一起逛三峽老街,那一次的老街遊記,讓我們記憶猶新,心裡總唸著,好想再去走一回,這個願望一晃就六年了,孩子從沒有讀幼稚園的四歲半,到現在已經小學高年級的十歲半,歲月雖不留情地走了六年,但問問女兒,她們的記憶可留情面,她們還記得愛吃的糖蔥以及剪影的阿伯。
入住「來吹涼風」已是一個半月前的事,此時天氣已是百花盛開、微微暖意的春天,沒有當時二月冬的寒意,想想現在的「來吹涼風」應該是個冷暖適中、舒服的屋子。這間早為口袋名單的民宿,在我們看了綠建築的書後,更加興起我們前往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