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我是一個非常愛哭的孩子,鄰居的阿伯總是消遣我,一大早就可以聽到我嚎啕大哭,像個吹笛的小孩用笛聲劃開破曉時刻。長大後,我明白那是內心不安全感所釀成的恐慌,吹笛小孩僅是用哭泣尋求協助。
我成長於一個空氣污染相當嚴重的漁村,每天早上起來收拾曬在屋外的衣服時,會發現黑點的煤炭粉裝飾著我的白色制服。大人們並沒有告訴我,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更別說會語重心長的傳達,這是一件嚴重的生態事件,直到我成為了大人,才領悟到環境污染對每一個人的傷害有多大,那不僅是制服被黑點裝飾而已,深層的土地傷害可能延續數十年,甚至更長久的時間。 我不願做沈默的父母,於是,積極告訴孩子關於食安、空污等問題,也與孩子...
當我心情不好時,我總是會選擇去做點家事,藉由汗流浹背將鬱悶的心情慢慢沈澱掉,我特別喜歡刷洗浴室,一個人在洗手間,把所有不潔淨之處奮力清洗乾淨,刷洗馬桶的過程總能讓我改變心境,覺得再髒、再亂的地方都可以亮晶晶,那還有什麼負面雜亂情緒無法解除?
女兒zozo、yoyo三、四歲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撥動著地球儀、翻閱著國旗書,想讓她們看看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國家,有很多和我們生活方式不一樣、長相不一樣、說話不一樣的人。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認識不同國家像是一種放大性的探索,書上的那些照片與地圖讓他們感覺不到世界的大,或者說,孩子甚至不知那是怎麼一回事,只有一種模糊的感覺。當他們慢慢長大後,在父母及師長的帶領下以及自身的經驗,他們對於地理空間有粗略概...
社區裡有一隻貓,每到晚間便會發出哀嚎聲,楚楚可憐的站在廚房門口,用牠擅長的可愛表情,搏取我們對牠的同情與關愛。實在受不了牠的可愛,也捨不得牠挨餓,總會遞一些食物給牠吃,但挑嘴的牠並非每一樣都接受,有一回吃了一些魚丸,從此我們叫牠「魚丸」。魚丸真奇怪!不是餓了嗎?怎麼看看我們給的食物後,又一副不屑的往外走,和剛剛楚楚可憐的模樣相差十萬八千里。有一回,看見牠在鄰居家門口,同樣發出那「喵嗚」呻吟聲,看著...
從書名看來,我們無法預測這是一本什麼樣內容的書,直到我和女兒共讀,開始進行第一段後,才發覺這是一則擬人化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是一盒鉛筆盒中的一枝筆。我想起了卡司特提斯的《書看書 魚釣魚》、《弄想成真》也都是將家中的物品擬人化,寫出物品的心聲。
從圖書館借回一本2005年出版的圖文書,書名很親切,叫做《我喜歡》。內文的編排更是讓人沒有負擔,一張淡雅風格的插圖配上一段陳述「我喜歡」的情境,字句的前三字皆是「我喜歡」三字,以一種小孩書寫的可愛字體,讓人看了很放鬆。這字體暗示著文中的角度是以孩童為出發點,或者說,作者要我們跳回自己的小時候,回想那些生活中確切而美好的「喜歡」所累積的回憶。
秋天,帶女兒去新竹新埔看柿子樹,看農家如何曬柿子,讓這營養價值高的柿子有不同的口感,以及延長保存的方法與其他用途。農家不僅做了柿餅、柿子冰棒、還用柿子汁液做植物染,這麼多用途,就是少了哎喲奶奶發明的「柿子蒂陀螺」。哎喲奶奶是誰呢?她是一個笑容滿面、總是化腐朽為神奇的可愛奶奶,她和隔壁鄰居-吝嗇的阿松爺爺一比較,真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啊!隔了一道牆,似乎彼此的天空都不一樣,一個寬廣開闊、一個狹閉內縮。
橋樑書是協助慣於閱讀圖畫繪本的學齡前孩子進入多字圖書的過渡書,這些書宛如是一座協助的橋,讓剛上小學的孩子慢慢練習拼音,挑戰自行閱讀一本書,所以這一類過渡書必定得帶有一些樂趣,才能讓小朋友充滿興趣而願意繼續讀下去。
又看到痛心的新聞,幼兒園老師捏小孩、打小孩,集體虐童,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心裡總是好沈重,有些大人真的好討厭,完全忘了自己也曾是個小孩,忘了自己也曾經是個毫無抵抗能力的孩子,以大欺小的姿態讓人感到作噁。 半年前,在圖書館看到了這本圖文書——《一年甲班34ㄏㄠˋ》,我將它刷入借閱卡,唸給了十一歲的女兒聽。當時因為被作者恩佐溫暖色調的圖畫所吸引,二話不說便把書帶回來欣賞。讀著讀著,才知道這不是一則溫馨...
我的姪子翔翔從小就是個安靜的孩子,他一直到很大的時候才開口說許多話,幼齡階段的他安靜時,常常一個人蹲坐在自己的遊戲區,那由幾塊黃色塑膠軟墊圍起來的車車集合區是他最愛的一個角落。他一個人安靜的觀察玩具車,趴在墊子上側看,東瞧瞧西瞧瞧,為的就是要看到小火車的輪子,他總是可以這樣安靜的看很久。我很喜歡那樣的他,即便大人們焦慮他語言發展可能遲緩,他還是安靜的做自己,那時的他腦子裡已經裝滿了許多故事,從車子...
▲這封面開黃花的樹是台灣欒樹 有一種沈靜的美,可能你曾相遇, 那是田野間吹來的風,和著一些土氣、一些草香味,深深呼吸,就能透過呼吸道潛入記憶中。 有一種清新的美,可能你曾相遇, 那是清晨有著鳥兒叫你請床,牠鳴叫著自己獨特的旋律與聲音,那是用來標示自己的記號,專屬於你的起床鬧鐘。 有一種享受的美,可能你曾相遇, 那是樹林當中,隨時會有驚喜出現,是動物,是植物,是你得尊重的環境所孕育而出的生態。
幾個月前,與「如何出版社」的欣儀熱絡的聯繫著,在我們之中有個穆希卡總統的故事不斷的傳遞著彼此的想法,欣儀希望我可以和十一歲的zozo、yoyo讀讀這本書,因為這原是一場烏拉圭總統的發表演說,要翻譯成適合孩童閱讀,需要一些柔軟親近的語調,也許是因為總統討論的是一個嚴肅的話題,所以當我在電腦螢幕前與zoyo聽這場演說、看這本書的原稿時,是需要我努力解說的。
「小氣」與「節省」是一線之隔,觀看這兩個詞彙的角度不一樣,也會讓人們對於一個人的形象大不同。就如手中這本書裡的喬瑟夫,他到底是不願多花錢購物,還是覺得東西真的還可以用?!我想,從他的笑容中,可以看到當他發現物品可以再一次運用時,喬瑟夫臉上的成就感告訴我們,找到物品的存在價值是他快樂的來源。
一生中到底會學到多少字?寫過多少字?那天我寫了「抽絲剝繭」一詞,才驚覺這輩子第一次寫「繭」這個字,我完全無法組合部首與部件,這個字如此陌生,下筆非常困難,內心不由的對於「繭」字感到抱歉,這是一個我少接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