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是重要的事,愈要有儀式感
▲yoyo十一歲畫
在準備一場幼童銜接小學的演講時,我做了一張投影片,落下「愈是重要的事,愈要有儀式感」的字句,對孩子已經成年離家的我來說,這件事是回朔育兒過程中非常正確的決定。肯定生命中每一次的轉變,因為重視,所以掏心地為它慶祝,這不僅是讓孩子看見父母對他成長有正向的喜悅,更是一種溫暖的扶持,這份正向喜悅會讓孩子有信心邁入下一個階段。
什麼是重大的轉變?其實只要把自己丟回小時候,很多畫面自然會浮現,第一次上小學、第一次掉牙、第一次學會騎腳踏車、自己離家去冒險,參加大考、上大學、獨自出國⋯⋯等。
上學的儀式感
每進入一個新的學習階段,對孩子來說都是帶有些許的恐懼與期待,在我看來,從幼兒園邁入小學,以及從高中進入大學是最為強烈的。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對一個六歲的孩子而言,是非常忐忑不安的,或許有些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有正面的校園經驗,對上小學是充滿期待,有些則不然。不管是不安或是期待,父母的態度就顯得重要,讓孩子知道上了小學可以交到新朋友,上了小學可以學習更多的東西,偌大的校園可以跑跳,有趣的課程等著他。此時的儀式感可以是為他辦一場入小學的野餐派對、運動派對、吃大餐等,左右家做的是為女兒辦一場進入小學的旅行。而在儀式感之前,帶他去逛逛未來學校也是很重要的。
2010夏日墾丁瘋狂玩水遊:前進小學前的紀念旅行(6 ys)
從高中到大學也是充滿期待,但大部分是無從想像的未來世界,儀式感是消弭許多對未知的恐懼,或許可以由高中生自己來決定他要什麼樣的儀式,父母陪著他騎車環島一圈、爬上山象徵成年禮,或是徒步旅行等都是健康的方式。
女兒高中學校,年年舉辦登山活動,作為學生成年禮的儀式,這對即將邁入大學的青少年來說意義非凡,透過汗流浹背的過程,解鎖三角點,象徵自己即將達到新的人生三角點。
睡客廳,枕頭大戰
我的女兒的確在上大學前,自己決定了上大學的儀式感。她們在離家前三天,邀約我們一起睡在客廳打地鋪,就像是畢業旅行一樣,而且還要一家人玩枕頭大戰!在她們的心裡,或許這是一場家庭教育的畢業儀式,幼童時期她們也常在這個客廳「打滾」,現在又以「打滾」的方式離開家。
▲上大學前三天,竟說要玩枕頭大戰
▲zoyo四歲的時候,在客廳玩
除了這兩大階段外,在孩子每一學期的第一天上課、最後一天上課,為她們拍照留下影像是我們的慣例,最有紀念價值的,當然就是小學第一天上學,那可愛的模樣難易忘懷。
▲第一天上小學
小女孩長大了,初經來了
若是家中有小女孩的家庭,一定要留意,當孩子十歲過後,約莫在高年級階段,她的初經可能就會悄悄地來了,也許對父母來說,會是一種「措手不及」的驚慌感,因為我們明白女性有了月事,就是子宮發育成熟,也是身體長大的最重要的變化。所以當你發現孩子初經來時,千萬別露出「嚇到爸爸媽媽」的表情啊!可能也會嚇到女兒,這可是一個重要的成長階段。
猶記得自己在十三歲初經來時,完全不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健康教育都跳過沒在教),自己被自己嚇得半死,關在廁所裡不敢出來,因為整條裙子都沾到了成長的痕跡,我的父母遲遲沒有告訴我,那是怎麼一回事,還得我自己尷尬地去買衛生棉。有了自己這樣慘痛的經驗,我知道好好地告訴孩子、恭喜孩子長大了是一件重要的事。
女兒第一次初經來時,我是露出笑容恭喜她的,恭喜她長大了,還慎重其事地舉辦「好朋友特餐」,帶她去吃想吃的東西,說MC就是以後會跟著自己的親密好朋友,一定要好好地與她相處。兩個女兒初經來時,全家都有一起外出吃飯,吃一頓「好朋友特餐」(兩人都喜歡吃蛋沙拉三明治),甚至我的外甥女的初經來時,也為她舉辦了「好朋友特餐」聚會。
▲2015.10.10yoyo的好朋友特餐
▲zozo的好朋友特餐
▲阿晴的好朋友特餐
當我們以慎重樂觀的態度迎接每一次的人生變化時,也是告訴孩子,未來面對難關、手足無措時,不妨也給自己一個儀式感,挑戰新的任務!工作轉換、出國唸書、結婚、生了孩子⋯⋯等,都值得為自己加油打氣。
更多「帶孩子,教孩子」,Link!
延伸閱讀: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