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到屏東大學附小演講,分享了親子共讀主題,我談到寒暑假時,自家小家庭都會有閱讀計畫,從女兒小一開始認得字開始,每逢長假必會鼓勵她們增加閱讀,暑假時間較充裕,本數多一些,寒假則因為碰上春節本數較少。暑假閱讀會要求孩子寫繪圖書心得(畫畫+文字書寫),寒假則是抄寫喜歡的詞句。 參與的家長問:「左右姐妹大概是讀多少本?」
嘿!小豬乖乖是誰?他或許就像是身邊的寶貝,正黏著你,要你趕快說故事;或是睡像香甜,一點都不像稍早那個反覆無常、難以搞定的難纏兒;也或許像個人小鬼大,頗有人生哲理的小小哲學家,說出人生真理驚嚇全場,但有時又得花好大功夫說服他,修正他的壞習慣,這真讓人費心費力,難以捉摸。
曾經因為個案工作,研讀過台灣妖怪傳說,並收藏了幾本妖怪書,例如《臺灣妖怪研究報告》、《妖怪臺灣》等,也延續好奇的觀看「妖氣都市—鬼怪文學與當代藝術特展」及台灣電視劇「妖怪人間」。這幾年妖怪文學蔚為顯學,許多人不避諱的討論老一輩仍覺得禁忌的話題,甚至轉化成親近人民的研究主題,對於萬物與人關係,重新換位思考彼此的立場是現在人對於妖怪的面對新法則。
若說起這家書店,已有太多的朋友登門拜訪,更有許多的媒體爭相報導,使著我前往鹿港時,不用費力就想到了它,執拗的我並不想依循他人的感受來這裡重複感受,只想碰碰運氣,看看文風鼎盛的鹿港鎮,有無機會踏入「書集囍室」。
收集了一些詩,是關於自然景觀,包含山、海、河、樹、石等,這些文字將作為我一堂課的素材,讀者亦可點選讀讀。
生命脆弱無常,死亡與病痛何時找上門,實難預料。當厄運降臨時,生病的母親如何啟口,告訴幼小的孩子發生了什麼事?這可是一道難題,考驗著成人的智慧與成熟度。
終於收到派的新書,是他的第一本詩集。 我回頭想,到底認識他多久? 或許有二十年了吧?! 那些年在西子灣,吹著海風的日子, 就像是書裡穿插的藍色紙張,如浪一般,推向我。 浪裡藍色的字,好美,大概只有詩集可以用藍色字吧?! 忍不住快速掃頁,一遍又一遍, 我闔上了書,摸了裝幀封面有質感的紙質, 想了一些事。
兩年前為了一篇專欄文章,帶著女兒找尋台灣現存卻可能面臨消逝的工藝,那時到鹿港了解獅頭文化、屏東三地門拉玻璃、台南做榻榻米杯墊,也在美濃看斗笠爺爺奶奶製作斗笠,這些百工百態,職人專業精神,在諸位師傅眉宇之間以及雙手運作時自然散發。因為敬佩這些老師傅,「工藝/職人」專題成了我每回旅行各鄉鎮時,一定會刻意安排的戶外教學課。
日本文學作家佐藤春夫,於大正時期1920年六月搭船來台灣,在台時間約一百天。返回日本後,他陸續發表多篇在台所見所聞的報導文學、旅遊文學,這些作品通通都收錄在《殖民地之旅》一書,由文筆文雅的邱若山老師翻譯,篇幅就依佐藤春夫創作的時間序排列。
對於張友漁老師的作品,總是給予相當高的評價,諸多作品探討人們不敢談論的議題,以及應被重視卻總是被忽略的社會現象。多年前與小學時期的女兒共讀過《西貢小子》,這故事道出新移民的心聲,讓人不禁反思,如此多的新移民與我們成為家人,台灣是否給予友善眼神與平等對待?那時每逢到小學演講,幾乎都會推薦這本書,因為我們必須從教育著手,讓孩子學習尊重每一個人。 另一作品《我的爸爸是流氓》更涉及常見的家庭問題,爸爸失業...
二〇二〇年初爆發新型冠狀病毒,使得各國紛紛發出鎖國政策,跨國際的觀光事業更因為疫情關係而漸漸低靡,在這樣令人擔憂的環境災害下,並不是只有壞消息,反因為地球工業的大幅停擺,使得生態獲得改善,空污問題稍緩、噪音減低下,動物們像是和平使者,不畏懼的走入人類的城市;海龜可以盡情的在低垃圾污染的海灘產卵;水族館表演的企鵝可以獲得喘息,大搖大擺逛園區。而泰國觀光主力的大象也有了不一樣的生命轉彎,因為觀光產業冷...
總覺得詩人寫繪本是最適合的,仔細斟酌的字句,帶來無限的想像,大小讀者自然會自行添入劇情,形成一本人人讀來各有不同韻味與解析的作品。 讀過谷川俊太郎的詩,但不多,無法老王賣瓜談心得,但若從繪本作品出發,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我翻閱了《這是水平線》數回,從前面翻到後面,再從後面翻回來;從故事一開始跟著走,又從看似結尾的地方返回走,那就像是循環詩,又像是故事接龍,一不小心,就會跟丟,大小讀者可要專心點...
也許是因為多年喜愛文學與歷史,兩興趣結合下,慢慢涉略這個領域的書,這是多麼小眾的書啊,關於日治時期的台灣文學,而且還是以青少年為主軸的成長小說。一開始讀《春風少年歌》是因這些作品皆發表於日治時期,我想藉由文學作品了解那五十年間文人筆下的台灣,以及那時文藝青年都在想什麼。而這本書共收錄張我軍、翁鬧、呂赫若、楊逵、楊雲萍、楊守愚、龍瑛宗、張文環、巫永福共九人,十七篇文章。
記得幾年前為了尋找John Thomson資料,找到了 游永福老師的部落格,也同時認識了老師。部落格裡豐富的圖文資料,讓人感受到游老師嚴謹的考究精神,他切身實地的考察及龐大的研究資料真的讓我十分佩服,心想,這一定要出版啊!終於於去年(2019年)看到了這本厚厚的著作,不僅為老師高興,身為讀者也開心。(紙本書還是比電腦文字好閱讀)
幾月前讀了《徬徨少年時》的心靈起伏還在,總是想起赫曼・赫塞那支憂鬱的筆,寫出孱弱少年的憂傷。忍不住又上網訂了《車輪下》及《荒野之狼》,想延續閱讀這系列成長小說。遠流這一套新版「赫曼赫塞作品集」,裝幀設計很有質感,把赫賽文字深海中的氣氛團團包圍,讓讀者得以一種謎團的心情進入主角的人生故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