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暑假回到家,把大玩偶nose帶回南部洗乾淨、狂曬南台灣大太陽,十天後返校回台北工作,發現自己行李多,搭車很難抱著玩偶,這下可糟了!進退兩難不知如何是好?為了說服自己不帶玩偶回去,她想到一個好方法,就是讓媽媽在這短暫兩星期內,也日日傳玩偶圖給她。
因為工作到屏東「雙流自然教育中心」演講交流,我們走著熟悉的屏鵝公路接【台九線】,這一條是我們命名的「棒棒糖路」,因為怕暈車遞給孩子一支棒棒糖,舔完棒棒糖就從屏東到台東。這次沒有過台東,即在雙流停站。 工作結束後,難免因為無法跨到太平洋而感到落寞,幸好「蛙趣自然」莊老師帶我們去吃了伊屯部落的「阿香小吃部」,美味的料理讓一趟工作立即轉換成度假模式。但我還要更加放鬆,才能迎接下週的工作,於是,驅車到枋山...
以為早就練習過,但還是有些不習慣,甚至落寞良久。 去年預習著這道題,紊亂又帶有幸福的心情攪弄著。一年過後,我如寫著早就指派的作業,無趣地面對這道題:沒有女兒在身邊的母親節。
▲2022.09.09 發現後院的牠們,應該是去年九月的事。 後院來了一、兩隻外來種白腰鵲鴝,有時一隻,有時兩隻,不常久留。
第一次見到栗尾椋鳥就在去年的三月,正是木棉花盛開的初春時節,我用相機拍下了遠處一棵木棉樹,發現樹上有多種鳥類在吸花蜜,包含白頭翁、八哥、紅嘴黑鵯、黃鸝鳥以及第一次見到的栗尾椋鳥。今年,同樣是木棉花開時節,栗尾椋鳥再次報到,而且日日在木棉樹上快活地吸蜜。當我紀錄此篇時,木棉花已掉落並開始結果,這群椋鳥又飛到哪兒去了呢?接下來,他們在吃什麼花蜜?
童話,童畫,聖誕老公公的畫 藏啊,扮啊,父親媽咪仿身術 身兼二職,故作鎮定 深夜不遠不近的雪橇路
天氣失控的冷了,冷到需要裹大衣,才能將冰冷的四肢手腳,稍稍提升末梢的溫度。我那北漂的女兒屬南國體質,受不了北方的冷,把自己變成一隻棕熊,毛髮豐沛,一副準備冬眠的模樣。我突然意識到:冬,終於像個樣來了。十二月中的「冬至」也來了,北半球一年白晝最短的一天,也是夜晚最長的一天,隨著低溫來報到,提醒著我該做些什麼?
去年生日時,自知是最後一次與女兒相聚過生日,所以整個星期都處在慶生的氛圍,一種害怕幸福不再來的心態作祟著。但因為沒有記錄下來,竟忘了到底是怎麼過的,翻閱硬碟照片,讀讀自己寫的幾段話,才從中找出線索,拉出幸福。大腦頓了,很多美好的事物得靠影像與文字牢固,自身軟性的知覺竟不管用,無論如何,我得記下今年的生日。
自從女兒北漂讀書後,母親打電話給我,或是見到我,總是問:「你現在很無聊齁?」我萬般無奈,似乎孩子離開後,我就會如遭受挫折而一蹶不振,實在很想跟老媽說,我的忙碌很難解釋,每日都在調整自己的作息,時時檢視行程是否有意義,在自我創作與繁忙業務兩者間取得平衡就夠充實了。母親所述的「無聊意識」,某方面來說,她對這個神秘女兒在做些什麼一知半解,關注些什麼議題也不明白?對於被冠上「無聊」的我,還有點生悶氣,覺得...
▲用小湯匙寫著種下菠菜,卻長出紅莧菜。 喜歡在半日照的陽台望遠賞雲、看飛禽急速穿梭林葉間,也喜歡低著頭,細看花盆裡的籽是否有動靜?或是刻意引來的蟲兒、蝶兒騷動幾分。這個陽台空間是我休閒喘息的小天地。在這裡,發生的事都是值得我記下的事。
▲隔了四年,黃尾鴝再訪,2022.11.08 嘿,黃尾鴝,四年不見,你還好嗎? 活蹦亂跳的你,早已烙印在我腦海裡, 你反像一張網,套住了我的目光, 我私自將你與秋橘相連在一起, 吃橘子的晚秋,應該就是你會到來的季節。
這是幾個月前書寫在「2022Mattauwa大地藝術季」發行的《曾文溪一百個故事》的一則故事。 「2022Mattauwa大地藝術季」正在收集發生在曾文溪流域的故事,若您也是居住在此流域,也歡迎您分享故事,讓更多朋友知道。(邀稿網址附在後)
河邊,水鳥鷺鷥腳印服貼 標示食魚的交戰動線 加入腳印陣線的我 只能觀望已去的戰役
回到家後,看見兩雙匆忙離家而脫卸下的室內拖鞋,凌亂地滯留在原處,我彷彿看見她們的腳還踏在家裡的地板上,充滿動感與著急,但我明白,女孩已經抽起雙腳離家去。
雨 從天而降 積聚在河 與河啊土啊 交揉 軟呼 成塊 夏末八月底,即將舉辦了「小事報工作營」,歷年來,我都會和參與的小編們一起讀詩。今年又搜集了一些詩作,這些詩都內含山林溪流,自然風景,也有營隊期間可能碰到的人事物,希望小朋友能從這些現代詩,自由地想像自然世界。